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浆酪酪肽(PYY)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方法30只周龄为9周SD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STZ)造模后,根据双歧杆菌灌胃剂量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T2DM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双歧杆菌连续灌胃6周后,测所有大鼠空腹血糖(FBS),处死后取血浆检测PYY、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HOMA-IR,比较4组大鼠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HbA1c、FBS、FINS、HOMA-IR和三酰甘油低于T2DM组(P < 0.01),但高于N组(P < 0.05~P < 0.0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YY高于T2DM组(P < 0.01),但低于N组(P < 0.0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YY和HOMA-IR呈负相关(r=-0.783,P < 0.01)。结论双歧杆菌可以降低T2DM大鼠HbA1c、FBS、FINS、TG和HOMA-IR,升高PYY。  相似文献   
22.
目的克隆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 ( hPPARγ2)基因及构建其真核表达重组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中国人网膜脂肪垫总RNA中扩增出hPPARγ2 cDNA全长基因,将全长hPPARγ2cDR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中,筛选出阳性克隆.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克隆出全长hPPARγ2cDNA序列与GeneBanK序列相同,真核表达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获得的片段大小与理论值一致.结论成功地克隆了hPPARγ2 cDNA,并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体.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s,CAP)值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160...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法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40名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PBL联合CBL教学方法,教学完成后对2组学员采用统一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并发放统一的调查问卷,了解2组学员对教学的认可程度,比较2组教学效果。 结果 实验组学员的病例分析[(24.35±1.35)分vs.(21.25±2.79)分,P<0.05]、技能操作考核成绩[(23.55±1.67)分vs.(20.60±3.10)分,P<0.05]和总成绩[(83.40±2.52)分vs.(76.20±5.43)分,P<0.05]均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50±1.85)分vs.(34.35±2.16)分,P>0.05]。实验组学员的学习自主能力[(4.25±0.64)分vs.(3.85±0.37)分,P<0.05]、解决临床问题能力[(4.30±0.47)分vs.(3.95±0.61)分,P<0.05]、团队协作能力[(4.20±0.52)分vs.(3.75±0.44)分,P<0.05]及医患沟通能力[(4.15±0.67)分vs.(3.40±0.50)分,P<0.05]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可提高学员的临床实践技能,提升学员对教学的认可程度,增强学员的综合能力,值得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6.
徐文静  时照明 《安徽医学》2017,38(8):1085-1087
Betatrophin作为高度保守的肿瘤相关抗原基因,于2004年由Dong等在患者血清中发现[1].在人类的基因序号为C19orf80,定位于染色体19p13.2,在小鼠中基因序号为Gm6484,定位在9号染色体上[2].大量研究[2-5]证实,betatrophin是一种新型糖脂代谢影响因子,主要在肝脏、白色脂肪、棕色脂肪中表达,转录翻译为可在人血浆中检测到分泌蛋白.目前普遍认为其可能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某些激素、年龄等代谢参数存在重要的联系,但对betatrophin的生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尚存争议.本文为进一步探究betatrophin与糖、脂代谢的关系,对血betatrophin水平调节的可能因素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作用于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因子,是血管增生的强烈刺激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Cys C是一种小分子量的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非常稳定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本研究通过观察血浆Hcy、VEGF和Cys C水平变化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1例,其中33例为单纯糖尿病患者,38例微血管病变者,3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cy、Cys C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VEGF,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肌酐等生化指标。另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Hcy、Cys C、VEGF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Hcy、Cys C、VEG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Hcy、Cys C、VEGF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VEGF水平: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Hcy、Cys C、VEGF显著升高,高水平Hcy、Cys C、VEGF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Hcy、Cys C、VEGF浓度有益于延缓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Cys C水平的增高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早期提示作用,对肾脏的损害优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其水平有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维生素D与甲状腺功能及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病人151例,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含量分为≥ 30 ng/mL正常组,20~ < 30 ng/mL不足组,10~ < 20 ng/mL缺乏组, < 10 ng/mL严重缺乏组,比较血清25(OH)D含量与各临床指标以及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在T2DM人群中血清维生素D不足比例为89.40%,4组病人血清25(OH)D含量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人血清25(OH)D含量与TSH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结论T2DM病人体内血清维生素D缺乏和TSH之间呈负相关,对于T2DM病人应考虑及时补充维生素D,并注意监测其甲状腺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29.
内分泌代谢病见习带教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分泌见习教学的方法,提高内分泌见习教学质量。方法应用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病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方法。结果通过提出问题一病例见习(实践操作)一解决问题一进一步实践操作一总结与分析教学过程,使同学们对内分泌代谢疾病有系统的了解并形成相对完善的内分泌知识体系。结论通过综合教学方法及临床见习教学传授学生内分泌代谢疾病知识和临床技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 (n =2 4 )和二甲双胍组 (n =2 4 ) ,治疗 12周后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餐后 2h血浆葡萄糖 (PPG 2h)和Dia STAT测定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盐酸吡格列酮组治疗后 ,2型糖尿病患者FPG和PPG 2h(P <0 0 1)、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 0 1) ;FPG下降 (1 83± 1 6 2 )mmol/L ,PPG 2h下降(6 37± 3 6 9)mmol/L ,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盐酸吡格列酮组病例未发现明显药物副反应 ,主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改变。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降糖效果肯定 ,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