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7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15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300篇
口腔科学   347篇
临床医学   762篇
内科学   468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2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75篇
综合类   1614篇
预防医学   844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592篇
  14篇
中国医学   496篇
肿瘤学   29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索肿瘤患者免疫治疗居家期症状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32例肿瘤免疫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制自我报告结局手册。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报告准确率、报告时间、严重程度、症状负担和生存质量。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有62例、63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报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报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症状负担轻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自我报告结局手册可帮助患者辨别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报告准确性和缩短报告时间,减轻患者的症状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胆囊鳞癌和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114例胆囊鳞癌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胆囊鳞癌和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应用C-指数、ROC曲线以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T分期、TNM分期、切缘性质、血管侵犯、联合肝切除、淋巴结清扫是胆囊鳞癌和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只有T分期、联合肝切除是鳞癌和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时赤池信息测量准则(AIC)值最小(720.66),并据此建立胆囊鳞癌和腺鳞癌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C-指数为0.614(95%Ci 0.585~0.643)。1年、2年、3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5、0.598、0.592。校准曲线图可见实际观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T分期、联合肝切除是胆囊鳞癌和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Nomogram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IV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治疗情况。方法:应用PG-SGA对我院186例IV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其中以晚期消化道肿瘤和肺癌居多,而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明显不足。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高,但临床营养支持普遍不足,因此提高意识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门诊癌性疼痛患者强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改善癌性疼痛药物治疗的规范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镇痛门诊首次就诊并符合下述入组条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门诊治疗患者;NRS评分≥4分;治疗周期≥1个月且耐受阿片类药物治疗;有病理结果确诊依据,肿瘤分期为Ⅲ期~Ⅳ期,不再进行根治性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及《NCCN成人癌性疼痛临床实践指南》要求使用阿片类药物,并对药物剂量、使用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40例患者,患者疼痛缓解后吗啡日剂量为40~600 mg。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患者吗啡日均用量较内脏痛和躯体痛患者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片类药物对所有癌性疼痛均有效,但对躯体痛疗效最明显。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便秘(57.5%)、恶心呕吐(15.0%)、排尿困难(7.5%)和头晕(5.0%)等。结论癌性疼痛是一种总疼痛,多模式干预为最佳治疗策略,强阿片药物治疗癌性内脏痛效果明显,药物滴定及动态评估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另外,门诊癌痛患者定期随访不可或缺,要充分体现全程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肝特异性抗原(LSA)胸腺接种对移植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实验为同种肝移植:Ⅰ组为Wistar→Wistar同基因对照组;Ⅱ组为SD→Wistar急性排斥组;Ⅲ组为SD→Wistar术前1周供体肝特异性蛋白受体胸腺内注射处理组。观察手术后一般状态、生存时间、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的表达情况,确定移植后的受体的生存情况及机体的免疫状态。 结果: Ⅰ组大鼠术后一般状态好,均长期存活;Ⅱ组大鼠体重进行性减轻,术后9-13 d内全部死亡;Ⅲ组大鼠术后一般状态同Ⅰ组,明显好于Ⅱ组,存活率明显高于Ⅱ组;实验组各时段凋亡肝细胞数均与同时段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明显低于SD-Wistar急性排斥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肝中均未见LAT的表达。 结论: 移植前胸腺接种供体LSA对移植肝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本文应用O'Farrell建立并改进的NEPHGE和SDS-PAGE双相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4株中国人HLA纯合细胞的DR_5抗原的多态性。用Iodogen法标记抗原,然后用单抗进行免疫沉淀,得到DR_5抗原后进行双相凝胶电泳,同时还将一株国外参考细胞HVB的DR_5抗原进行电泳并比较其格局。结果表明SMY-129A,SMY-129B属于DR_(w11)而SMY-43A及SMY-124D可能与DR_(w12)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中t(11;18)/APl2-MALT1、t(1;14)/IgH-bcl-10、t(14;18)/IgH-MALT1和其他遗传学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96例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包括胃53例[其中9例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分]、眼眶50例、涎腺20例、肺20例、肠17例、皮肤17例、肝脏8例、甲状腺5例和其他部位6例(包括舌根2例,胰腺、喉、声带和肾脏各1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别检测APl2-MALT1、bel-10、MALT1和IgH基因的异常.结果 在196例MALT淋巴瘤中,APl2-MALT1融合基因共检出25例(12.8%).但是在不同部位,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从高到低依次为肺(45.0%,9/20)、不伴DLBCL成分的胃MALT淋巴瘤(22.7%,10/44)、涎腺(15.0%,3/20)、肠2/17、眼眶2.0%(1/50).而在伴DLBCL成分的胃MALT淋巴瘤、皮肤、甲状腺、肝脏和其他散发部位均未发现APl2-MALT1融合基因.在196例中,1例肺MALT淋巴瘤同时显示IgH基因和MALT1基因异常,可能是t(14;18)/IgH-MALT1异常.3例(2例不伴DLBCL成分的胃和1例肺)同时显示IgH基因和bcl-10基因异常,可能是t(1;14)/IgH-bcl-10异常.此外,用MALT1基因探针检测中,6例(2例涎腺、2例肝脏、1例伴DLBCL成分的胃和1例甲状腺)可能为18号染色体3体;3例(2例胃和1例肠)为MALT1基因扩增.结论 在MALT淋巴瘤中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低,但在不同部位,这些异常发生率存在差异.该现象提示发生在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尽管组织形态学特点类似,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99.
p53、c-erbB1、c-myc和p16基因蛋白产物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癌基因c-erbB1、c-myc,抑癌基因p53和p16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胶质瘤诊断、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在65例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分析与胶质瘤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p53、c-erbB1、c-myc过度表达率随胶质瘤级别升高而逐渐升高,前两者在胶质瘤良性组和高度恶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高度恶性组表达缺失率高于其它组,但差异不显著;4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胶质瘤中有协同表达。结论上述4种基因在胶质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对p53、c-erbB1基因蛋白的检测或多种癌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对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和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预后及病毒之间相互干扰方面的异同。方法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组50例和单纯乙型肝炎组50例,其中每组各含4例肝硬化患者;对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症状、转氨酶及胆红素方面,重叠感染组均重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或P〈0.01)。但与预后有关的一些指标,如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病死率,两种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有所不同:甲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影响不大,但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在病毒干扰方面,两种重叠感染似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更明显。结论甲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转氨酶、胆红素虽有一定影响,但对其预后无太大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似有一定的抑制,但不如戊型肝炎明显;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均有明显的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也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