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13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神经导航病灶定位术中唤醒麻醉,皮层诱发电位及皮层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获得安全可靠的麻醉唤醒,清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的定位和最大限度地肿瘤切除,其中6例获得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确定中央沟;9例经皮质刺激术明确运动区;4例通过皮质刺激术基本确定语言运动中枢。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有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0例。1例术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在唤醒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脑肿胀;全部患者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对脑功能区胶质瘤运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病灶定位,皮层电刺激和皮层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技术能较为可靠地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肿瘤实时监测脑功能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最大程度地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42.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目的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48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术前常规MRI、弥散张力成像(DTI)和fMRI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功能投射纤维束,以神经导航为前导,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定位脑内病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直接电刺激术(Co-ST)脑功能区定位,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16例Co-SEP确定中央沟,42例Co-ST明确运动区,16例Co-ST确定语言运动区;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1个月神经症状好转4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局部神经症状36例;长期局部神经症状加重4例,无手术死亡。全部患者无手术痛苦回忆。结论术中全麻唤醒、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术和脑超声技术是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必备的三项基本技术;术前fMRI与DTI为脑功能区手术提供十分重要信息,神经功能导航为术中功能区定位提供重要前导,综合使用这些现代技术能够在术中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I/R)对肠道局部组织、肠道外器官的损伤和对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min)技术复制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大鼠模型,观察:(1)门脉血和动脉血pH的变化;(2)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鲎试剂定量试验法)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3)检测不同组织的细菌移位量;(4)组织湿干重比值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全肠道缺血再主损伤模型,肠道I/R损伤可引起:(1)I/R后3h,门脉血和动脉血pH明显下降(P均<0.01),再灌注后24h后基本恢复正常;(2)TNF-α在再灌注后3h达峰值,明显高于缺血前水平(P均<0.01);(3)肠系膜各组淋巴结和肺、肝、肾组织匀浆均培养出大量细菌,与缺血前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4)组织湿干重比值均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结论:全肠道缺血再灌注可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血浆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肠道外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44.
背景:颈交感神经阻滞促进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稳态的恢复,其能否抑制创伤后应激紊乱导致的内稳态失衡仍不明确。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可否成为严重创伤后续损害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4-02/2005-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复合伤研究所完成。选择昆明小鼠16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80只(仅对动物给予放烧复合伤,颈部注射生理盐水0.3mL)和颈交感神经阻滞组80只(对动物给予放烧复合伤,伤后给予颈交感神经阻滞,1次/d,连续14d)。方法:动物致伤方法:①放射损伤:60Coγ射线5Gy,照射距离1.5m,吸收剂量率(5.17~5.33)mGy/s,全身一次均匀照射。②烧伤:放射损伤后给予20g/L凝固汽油涂于背部燃烧8s造成15%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病理切片证实)。颈交感神经阻滞方法:对大鼠进行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注射5g/L利多卡因0.2mL,注射后5min观察小鼠是否出现类似于霍纳综合征症状。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动物伤后2,5,7,10,15,20,30d死亡率及伤后7,14,21d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另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后3,6,14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结果:纳入动物1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比较,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使放烧复合伤后5,7,10,15,20,30d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犤对照组各时相点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22%,32%,54%,74%,82%,90%;颈交感神经阻滞组分别为8%,14%,16%,22%,28%,34%,56%犦。②颈交感神经阻滞组伤后7,14,21d的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犤以21d为例,血红细胞计数分别为23.21×1012L-1,14.58×1012L-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6.87×1011L-1,12.57×1011L-1;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0.65×109L-1,14.58×109L-1犦。③颈交感神经阻滞组伤后3,6,14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犤以14d为例,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89,365ng/L;白细胞介素1β分别为14,23ng/L;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70,132ng/L犦。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显著降低放烧复合伤动物的死亡率,是治疗严重创伤简单而有效的手段;颈交感神经阻滞降低放烧复合伤动物死亡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5.
肖彬  张兴安  徐波  邵伟栋  施冲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140-3142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方法:将46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分为两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舒芬太尼(PS组,n=23)0.4~0.8μg/L或瑞芬太尼(PR组,n=23)2~4μg/L后,逐步升高异丙酚靶浓度至3~4mg/L,视术中情况调整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平稳,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PS组输注异丙酚后SBP、DBP、HR下降(P〈0.05);PR组病人SBP、DBP均降低(P〈0.05),HR降低明显(P〈0.01)。气管插管、切皮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2hPS组病人平稳。PR组躁动发生率为13%。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舒芬太尼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平稳。[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严重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明确SGB可否成为改善严重创伤后的GR功能、抑制炎性反应过度的手段。方法:20%TBSAⅢ度烧伤小鼠分为单纯严重烧伤组(烧伤组)、严重烧伤后单侧颈部SGB治疗组(单侧SGB组)、严重烧伤后双侧颈部SGB治疗组(双侧SGB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巨噬细胞GR水平及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结果:单侧及双侧SGB组腹腔巨噬细胞GR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烧伤组,单侧及双侧SGB组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的作用均显著低于烧伤组。严重烧伤后单侧SGB组及双侧SGB组间巨噬细胞GR蛋白水平及TNF-α、IL-1β、IL-6的表达释放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或双侧颈部SGB均可成为改善严重烧伤巨噬细胞GR功能、抑制其过度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手段。  相似文献   
47.
郭锐  陈丽  施冲  王力峰  周树保  盛恒炜 《广东医学》2012,33(8):1159-1161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液(HSH40)对非转流原位肝移植(OLT)手术中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Ⅱ~Ⅲ级原发性肝癌拟行肝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新肝期30 min后循环较稳定时输入林格平衡液或HSH40;L组:输入10 mL/kg的林格平衡液;H组:输入5 mL/kg的HSH40,均30min内输完,分别监测和记录输入林格平衡液或HSH40即刻(T0)、输完即刻(T1)、输完后15(T2)、30(T3)、60(T4)和90 min(T5)的中心静脉压力(CVP)、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气分析。用PiCCO容量监护仪监测各时间点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 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和心输出量指数(CI),并记录T0~T5时间内总出血量和T1~T5时间内总输入液体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H组T4和T5时刻的EVLW I显著低于L组(P<0.05),且H组T4时刻EVLW I显著低于T0(P<0.05);H组T4时的CI显著高于L组和T0(P<0.05);H组T3时刻CVP和PaO2显著高于T0和L组(P<0.05)。结论 HSH40在非转流OLT术容量治疗中具有用量少、扩容效果好的特点,且有助于降低EVLW,减少机体肺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扣押和炎性介质对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G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前30 min和再灌注后(POR)3、6、24、48、72 h共6组(n=6),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min)技术复制GIR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各时相点(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毒素(LPS)水平的变化;(2)血浆和肺组织的磷脂酶A2(PLA2)和弹性蛋白酶(NE)活性的变化;(3)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4)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GIR模型,GIR损伤可引起(1)血浆PLA2活性和LPS水平的较缺血前明显上升(均P<0.01);(2)再灌注后各时点血浆NE活性和TNF-α水平较缺血前明显增高(均P<0.01);(3)再灌注后各时点肺组织的MPO、PLA2和NE活性较缺血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4)再灌注后各时点肺W/D均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均P<0.01);(5)肺W/D的变化不仅与血浆LPS、TNF-α、NE密切相关,而且与肺组织中MPO、PLA2也密切相关.结论:大鼠GIR后,血浆LPS、TNF-α和NE大量释放及肺组织中PMN活化、扣押和PLA2的激活促发和加重了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9.
施冲 《航空航天医药》1994,5(4):202-204
本文经52例临床观察,治愈率为50%,有效率为90.3%,可考虑推广应用。按蒋氏分级标准Ⅰ和Ⅱ级脑外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0.
静脉输入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微机辅助输液泵装置持续静脉输利多卡因维持恒定目标血药浓度,观察不同Ct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药效学。输入利多卡因的同时吸入一定浓度的安氟醚,测定安氟醚的MAC,从而推算出静滴利多卡因的麻醉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