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60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32.
目的:观察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训练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药物组(黛力新治疗),联合组(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黛力新治疗),每组24例。治疗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VSI)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各组HADS、VSI、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3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14 d后,联合组HADS、VSI、DHI评分均低于训练组及药物组(均P0.05)。治疗7 d后,药物组HADS评分低于训练组(P0.05);治疗14 d后,训练组DHI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Brandt-Daroff习服训练、黛力新均能减轻BPPV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33.
Immortalized human precartilaginous stem cells (1PSCs) were established to provide stable cell resource for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gene targeting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SCs. Plasmid pCMVSV40T/PUR containing simian virus 40 large T antigen gene (SV40Tag) was transfected into human PSCs by using lipofectin transfection. Colonies were isolated by puromycin selection and expanded by multiple passages. Immunohistochemistry, RT-PCR and Southem blotting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transfected cells an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and integration of SV40Tag in expanded cell lines. The positive colonies were isolated and subcultured, designated immortalized precartilaginous stem cells (IPSCs), which were confirmed as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FGFR-3) positive cell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RT-PCR. SV40Tag cDNA was found in cultured IPSCs of passage 8 by Southern blotting, and the expressions of SV40Tag mRNA and protein were confirmed by RT-PCR.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IPSCs strain with SV40Tag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无饲养层培养方法,并对此方法培养的iPSCs进行鉴定。方法将人iPSCs接种于玻璃粘连蛋白(Vitronectin XF)包被的培养皿上培养,采用EDTA消化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PSCs的生长状态;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鉴定;采用PCR和免疫荧光检测iPSCs多能性基因SSEA?1、Nanog、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iPSCs呈典型的克隆状生长,克隆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整齐;ALP染色结果阳性;PCR结果显示人iPSCs强表达多能性基因SSEA?1、Nanog、Sox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多能干细胞特异性指标SSEA?1、Nanog、Sox2均呈阳性。结论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培养人iPSCs,细胞能稳定增殖,保持自我更新潜能及多能性。 相似文献
35.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集中爆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截至2020年2月21日零时,全国共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75000余例,死亡2100人。国家已将该呼吸道疾病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由于人群对该疾病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存在长短不一的潜伏期,这些给骨科的诊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规范的诊疗流程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且增加了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在此疫情之下,一线骨科医师应当充分掌握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骨科接诊疾病的特征,对于就诊人员应当在积极排查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地开展诊疗。 相似文献
36.
37.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1996-2002年对293例脊柱疾病患者施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发生的螺钉误置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93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56枚,螺钉植入节段错误7例,占2.38%;上胸椎(T2-7)置钉113枚,有1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占9.74%;下胸椎(T8-12)置钉261枚,有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占3.45%;腰骶椎置钉882枚,有16枚穿破椎弓根皮质,占1.81%,共计36枚螺钉,占2.87%;螺钉角异常65枚,占5.81%。结论 椎弓根螺钉误置与操作技术,解剖学变异及脊柱病损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手术技巧,术前影像资料的认真观测及术中必要的影像监控是准确置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退变性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及常规处理相同,康复治疗组在围手术期开始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则行一般性锻炼;于手术前、手术后2周及3、6、12、24个月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计算JOA改善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组内比较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及3、6、12、24个月,组间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康复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康复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尿潴留、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椎间植骨按时融合.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退变性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症患者再手术疗效,同时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束0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肿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患者16例28个椎体。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进入病椎瘤灶内,行肿瘤活检,置人可扩张球囊,扩张球囊复位塌陷的病椎,并形成骨水泥充填空腔,注入团状期骨水泥强化稳定病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16例28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d内疼痛均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7±1.3)分降为术后2d、3、6、12个月时的(2.3±0.5)、(2.4±0.3)、(2.5±0.6)、(2.7±0.2)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75.6±6.7)分降到术后2d、3、6、12个月时的(25.6±2.8)、(26.7±2.1)、(27.5±2.2)、(29.2±2.4)分(P〈0.05)。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未发现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共有4例4个椎体(1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后即刻及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PKP治疗肿瘤性VCFs,具有确切的缓解疼痛与改善功能的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病椎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变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50只,参照Kawakami方法,显露左右侧L4-L6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左侧用4/0肠线于背根神经节头侧端结扎神经根(两道打两个结),线与神经根相距3mm;自身右侧相应神经根作为对照。术后1、2、4、8、12周,分别取L4-L6神经根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借助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GF-β1表达程度。结果:术后1周神经根TGF-β1开始表达,术后2周趋明显,术后4周达高峰,其表达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形成过程相一致。结论:TGF-β1参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化形成过程,合理调控TGF-β1表达有望减轻受压神经根粘连、变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