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4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一期360°截骨治疗.结果40例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失代偿、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畸形矫正率在85%以上.术后平均住院15.00 d出院.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背部疼痛、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植骨融合,其中2例性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出术前做好患者评估,完善各种检查,加强肺功能训练、脊柱折返训练、腹部脐周皮肤提拉训练;术后做好生命体征观察、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胃肠道护理、脊髓神经系统的观察及脑脊液漏的观察,加强术后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2.
正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中,主胸弯型侧凸是最主要的类型,其特点是结构性主胸弯(major thoracic curve,MTC)伴或不伴结构性次弯——上胸弯(proximal thoracic curve,PTC),即LenkeⅠ~Ⅳ型,约占AIS的79%~([1]),因而该型的治疗在AIS矫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近端融合椎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被认为是主胸弯型AIS手术治疗的主要争论热点之一~([2])。近端融合椎的确定之所以复杂,因其涉及到对上胸  相似文献   
23.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创伤,其严重后果是脊髓神经组织的损伤。近10年来,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引起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更加深入,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本文就这些方面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介绍和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前折返训练对脊柱侧凸手术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80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折返组利用自身重量尽力向对侧弯陆,以达到简单有效的术前牵引作用。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盆牵引。结果:2组术后脊柱侧弯均明显改善;悬吊位X片的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4年,2组均无矫正度丢失。结论:折返训练与常规骨盆牵引效果相当,但折返训练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节约经费。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后循环缺血(PCI)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表现。【方法】对两年来收治的32例PCI患者行DSA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32例患者PCI患者中,共有血管异常25例(78.12%),其中单纯前循环3倒(9.37%),单纯后循环14例(43.75%),先后循环同时受累的8例(25%)。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7例(21.88%)。【结论】后循环血管异常是PCI的主要血管性病因,前循环病变也可引起PCI。  相似文献   
26.
背景:同种异体骨足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但缺乏诱导成骨能力是最人的问题.目的:评价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白体红骨髓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于2004-05/2006-05在华中科技人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进行.对象:选择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08例患者,男58例,女50例:年龄10-58岁,平均32岁.其中采用异体骨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植骨52例(复合红骨髓植骨组);单纯异体骨植骨56例(单纯植骨组).方法:复合红骨髓植骨组惠者根据预计植骨量从每位患者两侧的骼前上棘或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40~100 mL,在植骨前将同种异体骨与红骨髓充分混匀.肿瘤刮除或切除后,用电刀烧灼骨缺损腔,将同种异体骨剪成细小的短棒状或修成2 mm见方的块状,植入骨缺损区内.单纯植骨组将相同比例的生理盐水与同种异体骨充分混匀后植入骨缺损区内.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定期进行植骨区X射线检查及骨密度检测,比较两组间移植骨颗粒界限模糊、消失的时间及不同时间骨密度的情况.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免疫排斥反应、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达骨性融合(复合红骨髓植骨组49例,单纯植骨组51例),并获得24个月随访,数据进入结果分析.复合红骨髓植骨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P<0.05~0.01).术后3,6,12个月时复合红骨髓植骨组骨密度高于单纯植骨组(P<0.05~0.01).复合红骨髓植骨组2例,单纯植骨组3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两三周后痊愈.结论: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米源相对丰富,抗原件减弱,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27.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1996-2002年对293例脊柱疾病患者施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发生的螺钉误置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93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56枚,螺钉植入节段错误7例,占2.38%;上胸椎(T2-7)置钉113枚,有1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占9.74%;下胸椎(T8-12)置钉261枚,有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占3.45%;腰骶椎置钉882枚,有16枚穿破椎弓根皮质,占1.81%,共计36枚螺钉,占2.87%;螺钉角异常65枚,占5.81%。结论 椎弓根螺钉误置与操作技术,解剖学变异及脊柱病损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手术技巧,术前影像资料的认真观测及术中必要的影像监控是准确置钉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回顾分析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探讨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取此手术的可行性和相关手术处理技巧.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3月,通过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矫治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12~18岁,平均14.3岁;其中单个半椎体10例,多个半椎体2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2例;病变位于胸段(T4、T5、T7、8、T9)4例、胸腰段(T11、T12各2例、L1、2、L2各1例)6例、腰段(L3、L4各2例)4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63°~105°,平均76°;脊柱后凸角42°~83°,平均56°;躯干偏移3.0~31.5 mm,平均14.1 mm.内固定使用CDH 3例,TSRH 9例,中华长城2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7~72个月,平均36.4个月.手术时间147~428min,平均221min;术中出血210~1 860mL,平均860mL.固定融合节段7~13个椎体,平均9.6个.术后脊柱侧凸Cobb's角13°~45 °,平均31.2°,平均矫正率58.9%;术后脊柱后凸Cobb's角11°~39°,平均26.5°,平均矫正率59.0%;术后躯干偏移0~10.3 mm,平均为4.3 mm.随访中脊柱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加压时椎弓根切割1例,代偿弯加重1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其矫形效果满意、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29.
背景:同种异体骨是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但缺乏诱导成骨能力是最大的问题。 目的:评价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于2004-05/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进行。 对象:选择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08例患者,男 58例,女 50例;年龄10~58岁,平均32岁。其中采用异体骨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植骨52例(复合红骨髓植骨组);单纯异体骨植骨56例(单纯植骨组)。 方法:复合红骨髓植骨组患者根据预计植骨量从每位患者两侧的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40~100 mL,在植骨前将同种异体骨与红骨髓充分混匀。肿瘤刮除或切除后,用电刀烧灼骨缺损腔,将同种异体骨剪成细小的短棒状或修成2 mm见方的块状,植入骨缺损区内。单纯植骨组将相同比例的生理盐水与同种异体骨充分混匀后植入骨缺损区内。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定期进行植骨区X射线检查及骨密度检测,比较两组间移植骨颗粒界限模糊、消失的时间及不同时间骨密度的情况。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免疫排斥反应、感染等发生情况。 结果:100例患者达骨性融合(复合红骨髓植骨组49例,单纯植骨组51例),并获得24个月随访,数据进入结果分析。复合红骨髓植骨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P < 0.05~0.01)。术后3,6,12个月时复合红骨髓植骨组骨密度高于单纯植骨组(P < 0.05~0.01)。复合红骨髓植骨组2例,单纯植骨组3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两三周后痊愈。 结论: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来源相对丰富,抗原性减弱,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30.
王欢  方煌  李潇  高书涛  周传坤  邹银双  李锋 《骨科》2016,7(1):49-53
目的:探索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无饲养层培养方法,并对此方法培养的iPSCs进行鉴定。方法将人iPSCs接种于玻璃粘连蛋白(Vitronectin XF)包被的培养皿上培养,采用EDTA消化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PSCs的生长状态;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鉴定;采用PCR和免疫荧光检测iPSCs多能性基因SSEA?1、Nanog、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iPSCs呈典型的克隆状生长,克隆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整齐;ALP染色结果阳性;PCR结果显示人iPSCs强表达多能性基因SSEA?1、Nanog、Sox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多能干细胞特异性指标SSEA?1、Nanog、Sox2均呈阳性。结论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培养人iPSCs,细胞能稳定增殖,保持自我更新潜能及多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