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两种吡罗昔康凝胶体外经皮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吡罗昔康凝胶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采用智能透皮试验仪对吡罗昔康凝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透过离体大鼠皮肤的吡罗昔康含量。结果:样品A透皮速率达到(57.33±3.23)μg/(cm^2·h),明显优于样品B(P〈0.01)。结论:不同厂家的吡罗昔康凝胶剂经皮性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Skov-3/PTX),并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检测和鉴定。方法采用紫杉醇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株。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测定、药物敏感试验、细胞内Rh-123和紫杉醇含量研究及MDR1、MRP和GST-πmRNA水平的测定,评价Skov-3/PTX生物学特性。结果成功建立了Skov-3/PTX耐药株,耐药指数为45.90,对吉非替尼、9-硝基喜树碱和阿霉素产生明显的交叉耐药性。与Skov-3细胞相比,Skov-3/PTX耐药细胞异形明显;耐药细胞倍增时间显著延长(P<0.05);耐药细胞内Rh-123和紫杉醇量显著减少(P<0.05),环孢菌素可以增加细胞内Rh-123和紫杉醇含量;耐药细胞的MDR1、MRP和GST-πmRNA水平显著增高。结论Skov-3/PTX细胞具有典型多药耐药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耐药逆转途径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3.
当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呈现融合的趋势。在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挖掘和提取通识教育的精神,通过追溯历史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利用普遍联系原理使学生掌握交叉学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职业精神并增强责任意识。渗透通识教育精神的专业教学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4.
65.
嵌段共聚物胶束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段共聚物胶束作为抗肿瘤药的载体,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对抗肿瘤药物的识别和摄取、减少药物的肾排泄及其在正常组织的积蓄;增加了药物在血中的稳定性和在肿瘤组织的积蓄量,是一种长效、高效、安全的抗肿瘤药物载体。嵌段共聚物胶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66.
非病毒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肿瘤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载体是癌症基因治疗的主要难题。当前广泛使用的病毒载体存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有多种非病毒载体用于肿瘤基因治疔,如:裸DNA直接注射、阳离子脂质、阳离子聚合物。研究非病毒载体的目标是:它能像靶向的合成病毒载体那样对肿瘤组织表现出高度特异性;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能够被控制。  相似文献   
67.
嵌段共聚物胶束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段共聚物胶束作为抗肿瘤药的载体,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对抗肿瘤药物的识别和摄取、减少药物的肾排泄及其在正常组织的积蓄;增加了药物在血中的稳定性和在肿瘤组织的积蓄量,是一种长效、高效、安全的抗肿瘤药物载体。嵌段共聚物胶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68.
沙先谊  方晓玲  吴云娟 《药学学报》2004,39(10):839-843
目的研究9-硝基喜树碱(9-NC)的细胞摄取、转运及外排特性。方法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应用于9-NC的小肠上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动力学研究。评价了时间、温度、pH,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抑制剂对细胞摄取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药物含量。结果9-硝基喜树碱以被动扩散为主要方式被细胞摄取和转运。药物的摄取与时间呈正相关,与温度、pH呈负相关。P-gp抑制剂环孢菌素和维拉帕米增加9-NC细胞摄取(P<0.05)。药物从Basolateral(B,基底面)到Apical(A,肠腔面)的渗透系数Papp大于A到B(2.6-6.9倍)。9-NC外排符合二级外排动力学过程,A侧m0[(148.0±2.2) pmol·cm-2]和外排速率(41.1 pmol·cm2·min-1)高于B侧的m0[(121±7) pmol·cm-2(P<0.05)和外排速率(29.2 pmol·cm2·min-1)(P<0.01)。结论 9-NC是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要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和转运,并受到P-糖蛋白强烈的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对两种上市的咪唑斯汀缓释制剂进行人体药动学的研究,以评价两厂家生产的咪唑斯汀缓释片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1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和尼乐)10 mg后于规定时间点取血,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种缓释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的比较.结果 1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为(1.70±0.59)h,cmax为(276.99±67.58)ng/mL,t1/2为(12.68±1.97)h,MRT为(15.29±2.67)h,AUC0→t为(2 555.89±777.52)ng/mL·h,AUC0→∞为(2 724.07±852.60)ng/mL·h;单剂量口服参比制剂尼乐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为(1.95±0.64)h,cmax为(344.56±93.96)ng/mL,t1/2为(12.42±1.89)h,MRT为(13.49±1.60)h,AUC0→t为(2 532.28±776.06)ng/mL·h,AUC0→∞为(2 659.16±818.06)ng/mL·h.统计结果表明药动学参数t1/2、MRT、tmax、AUC0→T、AUC0→∞受试制剂皿治林与参比制剂尼乐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cmax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参比制剂cmax相比有所降低.AUC0→t、AUC0→∞、cmax、t1/2和MRT生物等效,tmax生物不等效.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101.26±9.82)%(n=10,以AUC0→t计算)和(102.52±8.61)%(n=10,以AUC0→∞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的比值为(82.17±15.32)%.结论 受试制剂皿治林与参比制剂尼乐二者生物等效,但皿治林制剂咪唑斯汀峰浓度略低,达峰时间tmax略短.  相似文献   
70.
目的考察3种市售伊曲康唑胶囊(制剂A、B和C)在4种pH条件下不同时间点的体外溶出度,并比较它们的差异。方法采用桨法测定溶出度,计算3种制剂在不同pH条件下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并绘制累积溶出曲线。对于pH1.0条件下的溶出数据用威布尔(Weibull)方程进行拟合,并对溶出参数t_(50)、t_d、m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用相似因子法考察3种制剂的体外溶出差异。结果在pH 1.0的溶出介质中,制剂A的t_(50)、t_d均小于制剂B;而制剂A在30min之后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均大于制剂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H 1.0中制剂A与B、C的相似因子分别为63.58和67.03。结论3种制剂的体外溶出度随pH不同而不同,其中药物在pH 1.0的介质中溶出较快,而在其他3种介质中3种制剂1 h溶出量均不足5%。在pH 1.0条件下,制剂A的体外溶出20 min前均快于制剂B,而其30 min后的溶出量均高于制剂C,可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