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异烟肼、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浓度.方法 血浆样品以加替沙星为内标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萃取,采用C4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Welch materials,USA),流动相为0.05%甲酸溶液-甲醇(v/v)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进样量20μL,采用ESI+多反应选择离子检测(MRM).结果 异烟肼在0.18~9.0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利福平在0.8~40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左氧氟沙星在0,09~4,5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萃取回收率均〉70%,方法回收率在85%~11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9.3%(n=5).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人血浆样品中异烟肼、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浓度.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方法学的建立和确认,进行了单次给药雷诺嗪缓释片后的药动学研究,为该药临床研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采用三周期、3交叉(3×3)拉丁方设计,实验分别单剂量给500、1000、1500mg雷诺嗪缓释片。分别于给药前(0h)和给药后0.5、1.0、2.0、2.5、3.0、3.5、4.0、5.0、6.0、8.0、10.0、12.0、16.0、24.0、36.0、48.0h采集静脉血4mL。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中雷诺嗪的浓度,并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给药500、1000、1500mg雷诺嗪缓释片后Cmax分别为(742±253)、(1355±502)和(2329±890)ng/mL;AUC0-48分别为(9072±3400)、(16574±6806)和(29324±10857)ng.mL-1.h;AUC0-∞分别为(9827±3152)、(16882±6791)和(29924±10706)ng.mL-1.h;tmax分别为(5.3±1.4),(4.2±1.2)和(5.9±2.8)h;t1/2分别为(6.4±3.3),(6.4±3.5)和(6.7±4.3)h。结论:在本次实验中,Cmax和AUC与剂量成比例增加,单次给药3个剂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所有受试者都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概述我们对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和组成性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CAR)作为中草药调节剂作用的最新认识及其研究进展。方法 首先对孕烷X受体和组成性雄甾烷受体作用机制及靶基因谱进行系统阐述,其次考察常用中草药对孕烷X受体和组成性雄甾烷受体的调节作用,以及探讨孕烷X受体和组成性雄甾烷受体作用于内源性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 孕烷X受体和组成性雄甾烷受体是控制一系列广泛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它们不仅涉及到许多药物以及其他外源性化学物和内源性物质,如:胆汁,胆红素以及某些维生素在细胞间转运和生物转化,还包括脂代谢,糖代谢和炎症等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4.
帕瑞昔布是由瑞典法玛西亚公司和美国辉瑞公司联合推出的一种注射用选择性环氧酶(eyclooxygenase,COX)-2抑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中重度术后疼痛。目前临床上用于镇痛的药物主要有阿片类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西那卡塞片与进口原研盐酸西那卡塞片在中国健康人群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交叉试验设计,4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单次口服盐酸西那卡塞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经验证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西那卡塞的浓度,应用Phoenix WinNonlin 8.0进行药动学参数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空腹试验中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5.96±4.15)、(6.11±4.08)ng/mL,AUC0-72h分别为(45.82±30.20)、(46.11±29.50) ng·h·mL-1,AUC0-∞分别为(49.65±33.64)、(49.63±32.01)ng·h·mL-1,Tmax分比为4.5[1.0,6.0]和4.5[1.0,6.0] h,t1/2分别为(23.15±9.23)和(22.43±8.81)h。餐后试验中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16种胆汁酸浓度的LC-MS/MS法。方法鼠血浆样品经过甲醇沉淀蛋白后,上清液挥干,流动相复溶后,用XtimateTMC18柱分离,以甲醇-醋酸铵及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1,进样5μL分析。结果 16种胆汁酸在0.005 6~3.800 0μmol·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浓度为0.005 6μmol·L-1,低、中、高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在70.3%~107.2%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2.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处理简便,适用于血浆中胆汁酸浓度的测定,为临床血浆样品中胆汁酸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o)通过Nrf2防御通路对小鼠肝脏代谢谱的影响。方法将12只野生型小鼠和12只Nrf2基因敲除小鼠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和Iso组,各6只。Iso组以25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0.5%CMC-Na,灌胃给药3 d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采用GC-MS法分析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代谢图谱,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结果筛选得到了组间差异代谢物,经文献分析这些代谢物与Nrf2防御通路相关。结论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获得的小分子差异代谢物能够用于探讨Iso与Nrf2通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即18α-甘草次酸(α-GA)、18β-甘草次酸(β-GA)对P-糖蛋白(P-gp)底物罗丹明123在Caco-2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摩尔浓度的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及维拉帕米对Caco-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以P-糖蛋白底物罗丹明123(Rho-123)为荧光探针,评价甘草次酸18位差向异构体和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罗丹明123在Caco-2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罗丹明123浓度采用酶标仪检测。结果 高浓度(10 μmol·L-1)18α-甘草次酸瞬时作用于Caco-2细胞单层模型,或者干预单层模型72 h后,均使罗丹明123单位面积BL-AP侧累积转运量(transport B-A)增加,外排率(ER)增大,诱导P-糖蛋白底物罗丹明123外向转运;高浓度(10 μmol·L-1)18β-甘草次酸瞬时作用于Caco-2细胞单层模型没有表现出诱导作用,但在干预Caco-2单层模型72 h后,表现出对罗丹明123外向转运的诱导;各实验药物均没有对罗丹明123 AP-BL侧转运产生影响。结论 跨膜转运实验结果表明,18α-甘草次酸、18β-甘草次酸能诱导P-糖蛋白的外向转运,加速P-糖蛋白底物的外排,可能是甘草酸制剂增强肝脏解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18α-甘草酸、18β-甘草酸对Caco-2细胞上P-糖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aco-2细胞模型,采用罗丹明-123摄取法评价P-糖蛋白的功能;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分析Caco-2细胞膜上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中、高浓度(10,60μmol.L-1)α-GL使细胞内Rho-123摄取增加,对P-gp表现出抑制作用,但没有呈现出剂量依赖性;β-GL各浓度组使细胞内Rho-123摄取减少,对P-gp表现出诱导作用,但也没有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二者对Caco-2细胞上P-gp功能的影响呈相反的趋势;Caco-2细胞与药物孵育72 h后,中、高浓度(10,60μmol.L-1)α-GL下调MDR1 mRNA表达,β-GL只在高浓度(60μmol.L-1)上调了MDR1 mRNA表达;高浓度(60μmol.L-1)β-GL在蛋白水平对P-gp有诱导作用,α-GL各浓度没有表现出对P-gp表达的影响。结论:转录水平上α-GL,β-GL对P-gp的影响与α-GL,β-GL对CYP3A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同向性,甘草酸18位差向异构体对CYP3A与P-gp的影响有相似的立体选择性,其机制是否与孕烷X受体(PXR)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微透析技术具有连续动态微创取样优势,能实时在线研究正常生理和肿瘤病理情况下肿瘤药物在体内,尤其是肿瘤组织局部的分布、代谢和消除,利用PK/PD参数模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预防和减少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同时,微透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肿瘤细胞外间质微环境中生化物质的监测以及肿瘤药物局部给药治疗,是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微透析在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检索和归纳,为微透析技术在取样、监测以及治疗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