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随着重症患者救治理念和救治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ICU的治疗中获益,同时重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整体身心健康亦越来越受到关注。家属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在ICU患者转出后6个月为6%~69%,严重影响家属的生活质量。家属ICU后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采取单一措施进行干预,家属作为ICU转出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对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FCR)现况进行调查,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对2021年1~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住院治疗的200例肺癌患者进行FCR调查,运用单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肺癌患者FCR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本研究共纳入200例患者,肺癌患者FCR得分为(39.63±8.58)分,其中 ≥ 34分的有145例,占72.50%。②肺癌患者FCR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肺癌患者FCR得分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工作状态、是否有肿瘤家族史、是否有症状困扰、性格倾向以及合并慢病。③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CR与屈服和面对呈正相关,与回避呈负相关。主观得分与FCR呈负相关。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肺癌患者FCR得分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症状困扰、屈服的应对方式、主观支持(P均<0.05)。结论 肺癌患者FCR有着相对较高的发生率,医护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文化程度较低的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以此来降低FCR带来的不良影响,加速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43.
黄山山岳型景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了解黄山山岳型景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合理、规范建设黄山山岳型景区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黄山风景区内院外救治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病种、病情、死亡病因、转送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黄山景区院外救治疾病谱前7 位依次是外伤类483 例(38.67%)、心血管系统疾病261 例(20.90%)、消化系统疾病133例(10.65%)、神经系统疾病89例(7.13%)、呼吸系统疾病74例(5.92%)、内分泌代谢疾病41例(3.28%)、猝死35例(2.80%).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23.49 min,山上医务室转下山时间18~148 min,平均57.89 min,山下门诊部转市中心医院时间48~78 min,平均62.47 min.结论 外伤和心脑血管系统是山岳型景区最多见的院外疾病,普及以CPR和创伤救护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培训在山岳型景区院外急救中有极其重要意义,同时景区要做好旅游安全设施建设、游览安全宣传和秩序管理.  相似文献   
44.
彭利君  方婷婷  蔡龙 《中国防痨杂志》2022,44(10):1091-1095
为实现“2035终止结核”的目标,开发新的检测方法迫在眉睫。结核分枝杆菌cfDNA(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fDNA, MTB-cfDNA)可表明病原体的存在,是结核病(tuberculosis,TB)诊断和治疗监测有吸引力的生物标志物。易于获取的尿液和(或)血液中的MTB-cfDNA可实现对任何年龄组的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检测。在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脑脊液等体液样本中检测MTB-cfDNA对TB的诊断性能高于GeneXpert MTB/RIF等基因组DNA检测。但cfDNA作为TB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更大型、纳入患者类型更全面的临床研究来评估其在TB诊断中的效用。随着检测方法的进一步优化,cfDNA检测有可能改善TB诊断并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不同负压对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引流效果的影响,旨在为规范创面引流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67例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彻底清创后,采用VSD敷料覆盖或填充创面,并行负压引流,观察组采用-0.06~-0.08MPa的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0.02~-0.04Mpa的负压引流。两组引流初期(引流48~72h)均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以后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停止冲洗或改为间断冲洗。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创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1周平均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创面清洁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于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行VSD引流,建议采用-0.06~-0.08MPa的负压,能降低堵管发生率、保持引流通畅,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CD163分子及促炎与抗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只无特殊病原体(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与模型组各6只,治疗组1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8周及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联合冲击制备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治疗组按地塞米松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不同3个时段:造模后0小时、造模后4小时、造模后8小时。各组于造模后24小时处死大鼠,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清ALT、AST、TBil,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其肝组织中CD163分子水平;ELISA法检测其血清TNF-α及IL-10水平。结果: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复制成功,其肝组织纤维化基础上出现片状坏死,炎细胞浸润明显,肝脏生化指标显著升高,血清TNF-α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造模后0小时地塞米松治疗后大鼠肝组织学明显好转,生化指标及血清TNF-α水平比模型组大鼠下降,而血清IL-10及肝组织中CD163分子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小时与8小时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可平衡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同时也促进了肝组织CD163分子的表达,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识别口服药护理危机,规避护理缺陷。方法分析住院肿瘤患者口服药护理危机来源及其原因。结果22例次口服药护理危机分别来自药物类别护理服务和服药管理两方面:麻醉类镇痛药物2例次,靶向治疗药物3例次,镇静催眠类药物2例次,排泄类药物3例次,外出患者4例次,转科、出院患者8例次,经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均未发生安全事故和护患纠纷。结论实施危机意识教育、药物知识培训、完善发药制度、加强与医生的沟通等对策,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服药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的方法 .方法 将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在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敏感抗生素粉剂外涂穿刺点局部,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穿刺点局部.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敏感抗生素粉剂外涂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疗效显著,且可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下微创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跖筋膜炎伴跟骨骨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跖筋膜炎伴跟骨骨刺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后第10天开始中药熏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AOFAS-AH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OFAS-AH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在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AOFAS-AH评分较对照组均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跖筋膜炎伴跟...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患者家庭功能与导管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276例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患者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化疗间歇期肿瘤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33.43±27.14)分,其中导管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者占31.88%,中等水平者占40.58%,较好者占27.54%;患者家庭功能总分为(133.57±45.78)分,其中轻度家庭功能障碍者占15.94%,中度家庭功能障碍者占50.72%,重度家庭功能障碍者占33.33%;患者家庭功能与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呈负相关(P<0.01)。结论肿瘤化疗间歇期患者家庭支持水平越高,患者的导管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医护人员要重视加强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的提升,提高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保证导管的安全留置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