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4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探讨利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产前性别诊断的可能性。对18例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富集,并对所富集的细胞经提取DNA后进行人Y染色体特异DNAPCR扩增以判定胎儿性别。结果13例胎儿性别诊断准确。提示此技术可作为无创伤方法用于X连锁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82.
宫内节育器所致子宫出血与宫内念珠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带宫内节育器(IUD)所致子宫出血与念珠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宫腔和女性下生殖道标本中念珠菌DNA片段.结果:带IUD子宫出血组的念珠菌阳性率明显高于未置IUD子宫出血组、带IUD无子宫出血组和未带IUD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念珠菌感染可能是带IUD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迁移功能以及增殖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其作用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0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实验室完成。采集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体检的正常人自愿者外周血标本36份,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1周后,将贴壁细胞随机分成4组:①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M199培养基。②阿托伐他汀组:用1mmol/L阿托伐他汀处理培养基。③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用100IU/L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培养基。④联合组:用1mmol/L阿托伐他汀与100IU/L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处理培养基。培养24h后,检测并比较各组15个随机选择的×200视野的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结果:①内皮祖细胞数量:他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用药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他汀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间并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前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他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用药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他汀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间并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前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他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用药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他汀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间并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前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和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均能在体外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且联合用药该效应更加明显。由于内皮祖细胞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两类药的联合应用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4.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护理技术水平的发展,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常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导管堵塞,现从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危险因素的评估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3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的妊娠率、脱落率、因不良反应取出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MCuⅡIUD与MCuIUD作临床效果比较。常规放置IUD,在置器后第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共接纳对象1 000例,放置MCuⅡIUD与MCuIUD各500例,置器满24个月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63%、1.45%;脱落率分别为0.42%、0.21%;因不良反应取出率分别为3.44%、3.03%;置器后各阶段不良反应(主诉)发生率及两组取出后5~12月间妊娠率的各项组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uⅡIUD取出时探针探测IUD金属摩擦感比MCu IUD清楚(P<0.05),因此取出手术操作容易。结论 MCuⅡIUD与MCu IUD是带器妊娠率低、脱落率低、因不良反应取出率低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IUD。MCuⅡIUD在MCuIUD基础上铜表面积增加至225mm2,符合国家标准;铜表面积增加了而不良反应未增加;取出时操作容易,证实产品改进是成功的,是值得推广的新型IUD。  相似文献   
86.
目的:针对此次巴基斯坦抗洪救援的自身特点,分析野战快速检验系统(A型)在国际救援中的应用及遇到的问题,为部队进一步合理使用野战检验设备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赴巴基斯坦医疗救援队检验工作的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野战快速检验系统完成的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为期20 d的接诊时间内,共完成门急诊及流行病学检测3 226人次;配合完成术前检查116例,为驻地官兵查体62人,完成各项检验806项。结论:野战快速检验系统功能全面、集成性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生物危害小、标本处理简单、检测微量化,适合野战及灾难救援使用,适于在基层部队及救灾医疗队中推广  相似文献   
87.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对接受全子宫、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1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观察并记录其肿瘤所处子宫腔位置、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学分级及切除淋巴结位置、总数及阳性淋巴结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宫底部、体部、累及宫颈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9.2%、21.2%、35.9%,均以髂外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病灶局限于宫底、宫体部者多为髂外、闭孔淋巴结转移;累及宫颈者以髂外、髂总淋转移为常见;前者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25%,后者为71.3%,P<0.01。所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及累及宫颈者的髂总淋巴结均有转移,而病灶限于宫体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仅有30%髂总淋巴结阳性。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宫体部子宫内膜癌可直接或由宫颈转移至髂外淋巴结,宫颈受累者最易发生髂总和髂外淋巴结转移。宫颈受累者髂总淋巴结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前哨淋巴结。  相似文献   
88.
卡维地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患者血清钾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血清钾浓度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106例ACS病人按服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分为3组(ACS组,卡维地洛组,β1受体阻滞组),同时设50例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为对照组,各测血清钾浓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ACS组病人较对照组血清钾浓度明显降低(P<0.01),血糖、心率水平升高(P<0.05);与卡维地洛组、β1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清钾浓度下降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卡维地洛组与β1受体阻滞剂组相比血钾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血钾与血糖、心率呈显著负相关,前者r=-0.14(P=0.04),后者r=-0.19(P=0.01)。结论:ACS早期血清钾浓度降低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有关,卡维地洛能有效防止此现象。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踝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84例行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综合组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运动疗法;运动组只行运动疗法;对照组术后仅行骨科常规的护理治疗,不给予康复干预。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踝关节JOA踝关节功能评分,并且在术后6个月时按照Kofoed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前术后患者JOA功能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按照Kofoed法,术后6月,综合组、运动组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术后的患者应用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运动疗法,对缓解关节疼痛和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0.
血管性头痛是神经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许久以来.对这种病的病理机制各家学说 很多.但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报导很少。笔者观察了72例(男25例,女47例)门诊病人头痛发 作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结果显示:72例偏头痛病人发作期的血液流变学各项值均高于正常人(P<0.05)。笔者由 此认为.血管性头痛基本病理机制是颅内血管收缩和扩张、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和三叉神经 一血管反射.发作前期血管痉挛.发作期血管扩张.半径增大.血液粘度增高。用阿期匹林 药物缓解轻、中度血管性头痛有确切效果.可能与降低血粘度有关。总之,血管性头痛发作 期血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