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目的建立基于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诊断模型。方法以5 602例HCC患者作为训练组,以另外1 905例HCC患者作为验证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个数、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MVI发生情况及术前48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在训练组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CC患者术前发生MVI的危险因素,依此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在验证组中进行独立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联合诊断模型PA-SALAD诊断HCC患者术前发生MVI的效能。结果训练组与验证组之间年龄、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α-L-岩藻糖苷酶(AFU)、唾液酸(SA)、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个数、肿瘤大小、MVI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小板(PLT)、Alb、SA、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MVI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0.981、0.998、0.971、1.016、1.226、1.361、1.012]。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的联合诊断模型为PASALAD=0.220-0.002×PLT-0.019×年龄+0.016×SA-0.029×Alb+0.012×AFP-L3+0.204×lgAFP+0.308×lgDCP。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训练组中,PA-SALAD模型诊断有MV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最佳临界值为-0.235 3,敏感性为69.3%,特异性为60.4%;在验证组中,PA-SALAD模型诊断有MVI的AUC为0.704,以训练组的最佳临界值-0.235 3作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6.5%,特异性为62.0%。结论基于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联合诊断模型PA-SALAD诊断HCC患者是否发生MVI,特别是高危MVI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TGFβ1基因codon10(Leu>Pro)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肝脏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含codon10(Leu>Pro)的TGFβ1(LAP+成熟态单体)真核表达重组体CMV-Leu、CMV-Pro。在HepG2、LX-2细胞中转染pcD-NA3.1空载体、CMV-Leu、CMV-Pro,培养24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分泌量。MTT实验观察HepG2细胞转染后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LX-2细胞转染后CD83的表达。结果转染CMV-Leu和CMV-Pro能增加HepG2、LX-2细胞的TGFβ1分泌量,且转染CMV-Pro的细胞TGFβ1分泌量比转染CMV-Leu的细胞高(P<0.05)。转染CMV-Pro能明显增高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P<0.01),而转染CMV-Leu能明显增加LX-2细胞CD83的表达率(P<0.01)。结论TGFβ1基因codon10(Leu>Pro)的SNP对肝脏细胞TGFβ1的分泌、细胞增殖活性及CD83的表达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女性双相情感障碍(BD)住院患者高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 2010 年
4 月至 2019 年 6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378 例女性 BD 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
自杀风险,分为低自杀风险组(n=220)和高自杀风险组(n=15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
临床特征差异,采用二项 Logistic 回归分析女性 BD 住院患者高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低自
杀风险组相比,高自杀风险组患者的本次住院天数少、首发年龄及首次抑郁发作年龄小、总发作次
数及抑郁发作次数多、躁狂发作次数少、首发症状为抑郁者和双相Ⅱ型障碍者(BD-Ⅱ)比例高、有精
神病性症状者比例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发作次数
(OR=1.56,95%CI=1.32~1.83)、BD类型(OR=2.30,95%CI=1.16~4.58)以及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OR=0.56,
95%CI=0.35~0.90)是女性 BD 患者高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P< 0.05)。结论 抑郁发作次数频繁、
BD-Ⅱ、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是影响女性 BD 患者高自杀风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CMM)的血清N-糖谱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测序仪辅助的荧光糖电泳(DSA—FACE)对年龄和性别匹配的LCMM、IgG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N-糖谱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CM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N-糖谱比较,Peak3(单半乳糖-a-1,6.核心岩藻糖基化二天线结构,NGIA2F)和Peak6(双半乳糖-O/-1,6-核心岩藻糖基化二天线结构,NA2F)显著下降,而Peak5(双半乳糖二天线结构,NA2)显著升高;采用Peak3来验证其诊断效力,Peak3诊断LCM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最佳分界点5.15%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和90.5%。LCMM与IgG型MM患者血清N-糖谱比较,Peak3和Peak6显著下降,Peak5显著升高;采用Peak3来验证其鉴别诊断效力,Peak3鉴别诊断LCM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最佳分界点6.77%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78.6%。将3组N-糖谱结果与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Peak3的改变与血清IgG、总蛋白、M蛋白峰和血轻链比值的变化呈正相关,与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变化呈负相关;但Peak5的改变正好相反;Peak6与尿素、肌酐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LCMM患者的血清N-糖谱有特征性改变,尤其是Peak3的改变与患者的低球蛋白血症、肾功能损害和病情的进展程度息息相关,有望成为新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LCMM的指标。而在LCMM的预后评价和监测中,N-糖谱的检测可以减少患者多次抽骨髓造成的身体伤害,并避免由于轻链多聚体的出现和肾功能的改变造成血清和尿中轻链检测的偏差。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与正常人血清N-糖组图谱比较分析,寻找异常峰,为寻求新的HCC肿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HCC患者(n=100)及健康献血员(n=130)血清,采用基于DNA测序仪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每份标本中荧光标记的N-糖组分.结果:每份血清均得到具有11个峰的图谱,峰值经校正后量化,HCC组较对照组峰1、2、9、11升高,峰6、8、10降低(P<0.05);且部分峰值变化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HBV DNA载量、临床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结论:HCC组血清N-糖组图谱较正常对照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有望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人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肝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在11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慢性肝硬化患者和95例正常对照中,用直接测序法对COL1A1基因启动子区3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肝硬化相关,并用单倍型推测软件计算上述位点单倍型频率的分布,分析这些单倍型是否与肝硬化的发生有关.结果:在COL1A1基因启动子区的3个多态性位点中,-1662del/insT多态性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发现,-1997G>T和-1363C>G多态性在疾病及正常组间没有差异,但-1997T/-1363C 单倍型分布频率在疾病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Ⅰ型胶原基因启动子区-1997G>T和-1363C>G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比较单相复发性抑郁障碍及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DSM-5特征标准在中国住院患者中的适用情况。方法根据DSM-5标准自编抑郁发作临床特征调查问卷,对2015年8月-12月在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住院的复发性抑郁障碍112例及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36例进行访谈,比较差异。结果双相抑郁起病年龄更早、抑郁发作次数更多、家族史阳性及伴精神病性特征的比例更高(P0.05)。复发性抑郁一次抑郁发作持续时间更长,伴焦虑痛苦及伴忧郁特征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DSM-5特征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信效度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基于肝癌三联检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术前预测价值,回顾性收集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所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570例患者构建MVI预测模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独立危险因素随后被用来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测MVI术前因素有:年龄、血小板(platelet,PLT)、白蛋白(albumin,Alb)、log(AFP)、AFP-L3、log(PIVKA),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AUC达到0.71(0.67~0.75)。由此可见,基于实验室数据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准确地在术前预测MVI的发生。利用该模型,可评估术前患者发生MVI的风险,从而指导合理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双相抑郁亚综合征(bipolar depressive subsyndrome,BDS)和双相缓解期(bipolar remission,BRS)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228例BRS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17 item,HAMD-17)、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brief,WHOQOL)评估。根据是否存在BDS分为BDS组和BRS组,比较BDS组和BRS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差异。采用散点图和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WHOQOL量表不同领域与HAMD-17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DS组27例,BRS组201例。BDS组首次发作类型以抑郁发作为主,BRS组首次发作类型中抑郁和轻躁狂/躁狂均常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