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31.
转流术治疗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可靠性.方法:分析近2年手术治疗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病例8例,结果:8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形成病例中,5例行Palma手术,2例作大隐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另1例Cockett综合征病例行异体血管股-腔静脉转流术,获满意效果.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髂股静脉安全性血栓形成仍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32.
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合并病、并发症和手术时机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探讨高龄胆道患者的内科合并病,术后并发症和手时机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5例70岁以上的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的不同手术类型,有无内科合并病,以及急诊,亚急诊和择期手术和术后并发症来探讨内科合并病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论无内科合并病的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应尽早手术,有合并病患者宜对合并病作及时处理后于48小时内手术。  相似文献   
33.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1993年1月到2000年3月收治的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32例予非手术综合治疗,包括胃肠外营养,ICU监护,吸氧,胃肠减压,给胆碱能和H2受体阻滞剂、抗生素、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发生并发症14例(43.8%),死亡3例(9.4%),平均住院天数37天 。结论:非手术综合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NO在肝硬变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方法 用SD大鼠制备肝硬变门脉高压(CPH)模型,正常鼠做为对照组。每一组实验动物再分成三个亚组:NO生物合成抑制剂L-NMMA组、L-NMMA+NO生物合成底物L-arginine组和生理盐水安慰剂组。血流动力学研究用放射性微球检测技术。结果 CPH鼠出现心输出量和内脏血流量增加,平均动脉压、外周和内脏血管阻力降低等高血流动力学特征。L-NMMA可以纠正CPH鼠的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各指标达到正常鼠基础水平。先给予L-arginine,则L-NMMA对CPH鼠的作用消失。结论 肝硬变门脉高压中NO过量形成在高动力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研究骨髓来源内皮细胞的分化、增殖、抗原表达等生物学特性 ,认识其体外生长特点 ,是人工血管内皮化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本实验以脐血作为循环内皮细胞的来源 ,就上述特性作初步研究。方  法   1.脐血内皮细胞的诱导和培养  收集正常胎儿脐血标本 2 0ml,肝素抗凝 ,PBS 1:1稀释后Ficoll(P =1.0 74g/m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2 0 0 0r/min、30min ,吸取单核细胞层 ,再以PBS洗涤 2次 ,收集单核细胞 ,用含 15 %胎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 10 6/ml,置玻璃培养瓶 ,37℃、5 %CO2、95 %湿度下培…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探索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治疗肢体缺血的方法,同时初步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血管新生的机制和疗效。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7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为4组:缺血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每组12只。结扎所有动物左后肢股动脉及分支,制备后肢缺血模型。以微量加样器自结扎处以下2cm开始,间隔0.2cm为一注射点,共注射于内收肌和腓肠肌5点,每注射点各注射60μL,缺血对照组大鼠注射300μL培养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大鼠注射含5μg基因pcDNA3.1-hVEGF165的DNA-脂质体复合物,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大鼠注射3×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大鼠注射含3×106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于移植后4周行动脉造影,采用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体内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新生血管密度,评价血管新生情况。结果:48只大鼠均造模成功,并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后4周动脉造影显示,缺血对照组大鼠股动脉及其分支均未显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可见中等量新生血管,两组效果相似,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可见有大量新生血管新生,丰富的侧枝循环建立。②大鼠毛细血管密度测定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均较缺血对照组新生血管数量增加,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可进一步增强疗效[(10.0±0.8),(21.7±1.9),(20.4±3.3),(42.1±3.5)个/HP,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和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③RT-PCR检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体内表达,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均有扩增,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相对含量表达高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组(0.191±0.044,0.094±0.032,P<0.05)。结论:本组实验结果说明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基因载体细胞治疗大鼠肢体缺血,能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获得稳定有效的表达,其效果优于直接基因注射。  相似文献   
38.
生物人工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礼荣  戴坤扬  王英杰 《肝脏》2004,9(2):125-128
肝移植是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供肝缺乏,必需寻求终未性肝病替代疗法。其中主要方法之一是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liver ,BAL) ,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临床试验证明BAL能促进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恢复,或过渡到肝移植。生物反应器是BAL的核心部件,生物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肝细胞活力和功能,且不妨碍肝细胞营养及代谢产物的交换,同时还能起到治疗作用。细胞材料是BAL治疗基础,维持细胞活率和功能对BAL功效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就生物人工肝装置在实验和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3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