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2篇 |
免费 | 176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60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86篇 |
口腔科学 | 55篇 |
临床医学 | 295篇 |
内科学 | 126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50篇 |
特种医学 | 113篇 |
外科学 | 344篇 |
综合类 | 634篇 |
预防医学 | 247篇 |
眼科学 | 66篇 |
药学 | 275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248篇 |
肿瘤学 | 1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48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51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4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通过观察兔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了解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保存时期及时间点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和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短期湿房4 ℃保存6 h、D-X角膜中期保存液4 ℃保存3 d、长期深低温保存3个月,取3组各自限定时间的保存角膜片进行检测,分别行角膜内皮细胞茜素红和台盼蓝活性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 长期深低温保存后的兔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率低于前两组,细胞面积高于前2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正确掌握3种方法,维持角膜内皮细胞生物活性,虽然深低温保存方法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和密度有一定影响,但其活性率在80%以上,仍在角膜移植手术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2.
1994年我们应用创伤法和显微外科技术研制成功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raumatic Pseudoaneurysm,TPA)的动物模型。根据此模型,又对动脉瘤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建立1.1.1 动物选择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体重2.5~3.5kg。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研究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并分析分选的患者T细胞经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其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运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初治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利用和克隆性增殖,免疫磁珠分选患者T淋巴细胞,体外利用自体白血病DC细胞联合CD3单抗、CD28对T细胞进行诱导、活化,并对诱导后T细胞进行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分析。结果9例患者T细胞在体外获得增殖,TCR即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部分Vβ亚家族,体外诱导前后的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特点不完全相同,有部分出现新的邯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有部分Vβ亚家族在诱导前后始终表现为克隆性增殖,体外杀伤性分析发现诱导后的T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识别作用。结论AML—M5患者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在诱导前后始终保持克隆性增殖状态,可能是机体针对白血病相关抗原的特异性CTL,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患者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数量增加,并出现新的克隆性增殖Vβ亚家族T细胞,提示体外诱导活化能够产生白血病患者自体的白血病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65.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在成人,心力衰竭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常见而且危害性大。在儿科临床,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也是儿科疾病的重要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缝扎手术弥补PPH手术残留皮赘或痔核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痔环切吻合器对16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先施行PPH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残留皮赘或痔核脱垂的回缩不理想者,用000可吸收缝线于齿线上行痔上黏膜缝扎手术作补充治疗.结果 PPH吻合均一次成功.16例PPH术后残留皮赘或痔核脱垂者在PPH手术的基础上行痔上黏膜缝扎手术,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痔上黏膜缝扎手术可以弥补单纯PPH手术的局限性,可以拓展PPH手术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对3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切割术。结果: 320例手术时间为15~95 min,术中出血50~250 ml。1个月内再次手术6例。拔除尿管,排尿通畅。术后195例获随访,随访6个月~2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7.8±2.4下降至术后7.4±3.1,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6.4±0.60)ml/s升至(16.1±1.6)ml/s。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吸取了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特别适合于高龄高危、前列腺体积较大及前列腺血供丰富的前列腺增生患者。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大网膜乳斑在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CH40悬浮液标记大网膜乳斑,于大网膜乳斑区及非乳斑区各切取1 cm×1 cm大网膜组织10块,制成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乳斑区及非乳斑区癌微转移灶情况。结果5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30例患者大网膜存在癌微转移灶,此30例中乳斑区均见癌微转移灶,而非乳斑区存在癌微转移灶者仅为3例,乳斑区与非乳斑区相比癌微转移灶的数目有显著差异。结论大网膜乳斑是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IVIG)和不同剂量维生素C(Vit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的保护作用。方法:Balb/c小鼠52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其余小鼠分别于第1天和第7天在双测腹股沟皮下注射充分乳化的猪心肌肌凝蛋白,剂量为每次每只100μg;从免疫的当天开始给每只小鼠腹腔注射所给药物。小剂量VitC组:150mg/kg·d^-1 VitC;大剂量VitC组:300mg/kg·d^-1 VitC;IVIG组:1g/kg·d^-1 IVIG;IVIG+VitC组:1g/kg·d^-1 IVIG和150mg/kg·d^-1 VitC;对照组:与干预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小鼠于第21天给予称重,麻醉后处死,并摘眼球取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心脏、脾脏和肾脏分别称重,得心脏、脾脏和肾脏与体重之比(C/W、S/W、R/W);脾脏在肉眼观察后作病理切片和H—E染色。心脏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作病理切片和H—E染色,一部分作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心肌组织中沉积的IgG水平,一部分作电镜检查。结果:(1)心脏的病理改变:大、小剂量VitC组心肌炎性细胞的浸润及心包钙化有所减轻;IVIG组和IVIG+VitC组心肌偶有淋巴细胞浸润,无心包钙化。(2)脾脏的病理改变:除空白组外,其余脾脏均明显增大,IVIG组和IVIG+VitC组更是明显,镜检表现为红髓充血和白髓增生。(3)心脏、脾脏、肾脏与体重之比:各干预组C/W明显低于对照组;各干预组和对照组S/W明显高于空白组,IVIG组和IVIG+VitC组S/W明显高于大、小剂量VitC组;R/W各组无差异。(4)TNF—α水平:大、小剂量VitC组的TNF—α水平略低于对照组,IVIG组和IVIG+VitC组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心肌的免疫荧光检测:对照组比较粗的荧光条带主要集中在心肌间质,大、小剂量VitC组荧光的密度和强度有所降低,而IVIG组和IVIG+VitC组的荧光条带增宽,在心肌间质中呈宽大的条索状分布,亮度明显增强。(6)心肌的电镜检测:对照组心肌肌丝排列紊乱,肌节断裂严重,线粒体肥大,并出现空泡变性;大、小剂量VitC组病变比对照组有所减轻;IVIG组和IVIG+VitC组肌丝排列紊乱明显减轻,肌节断裂比对照组减少,线粒体基本正常。结论:IVIG和VitC对EAM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心脏的病理改变,抑制TNF—α的产生;但IVIG或IVIG+VitC作用更为明显,并可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加心肌中IgG的沉积。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