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0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505篇
内科学   56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733篇
预防医学   426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28篇
  1篇
中国医学   306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胰管扩张病因及恶性疾病邻近脏器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29例EUS检查发现胰管扩张的病因,并与同期接受CT检查(n=40)与ERCP检查(n=42)的结果相比较.对其中72例胰腺癌引起的胰管扩张病例,分析EUS对邻近脏器浸润检出率,并与CT、ERCP结果相比较.结果 129例胰管扩张病例中,胰腺癌、壶腹癌、慢性胰腺炎为常见病因.EUS对病因检出率较CT及ERCP高.EUS对胰腺癌邻近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较CT及ERCP高.结论 EUS对胰管扩张的病因诊断较CT及ERCP有明显的优越性,并能全面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对早期胃食管癌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观察经EUS检查后,并在之后2周内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食管癌共65例,比较EUS和病理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性达93.8%(61/65),对病变内镜可切除性的评估总准确率为89.2%.结论超声内镜可较准确地评估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993.
针刺血清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磷脂酶Cγ-1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胃经穴后的血清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磷脂酶Cγ-1(PLCγ-1)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溃疡血清组、胃经血清组、胆经血清组、胃经血清 PD153035组和胆经血清 PD153035组,采用水浸束缚法制作胃溃疡模型,利用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胃黏膜细胞,分别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PD153035和血清孵育胃黏膜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PLCγ-1活性.结果:胃经血清组(13.0±7.5nkat/g)大鼠胃黏膜细胞PLCγ-1活性与溃疡血清组(6.5±0.3nkat/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经血清组大鼠胃黏膜细胞PLCγ-1活性与胆经血清组(7.2±1.8nkat/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胃经血清组大鼠胃黏膜细胞PLCγ-1活性与胃经血清 PD153035组(7.4±2.7nkat/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针刺胃经穴后的血清能刺激胃黏膜细胞中PLCγ-1的活化,并且存在经脉-脏腑的特异性联系.  相似文献   
994.
由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获得的含环状体为主的感染红细胞制成单层感染红细胞,经戊二醛固定后空气干燥,作为RESA,抗原片,以RESA-IFA检测恶性疟患老血样中的RESA抗体。受检的58份恶性疟血样中,12份呈RESA抗体阳性反应,阳性率为20.7%,其中8份用IFA检测时抗体滴度均>1∶4096。对20份间日疟血样进行了同样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对RESA及其抗体在疟疾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静注地尔硫对心功能的影响,了解其临床安全性。方法123例病人分为两组:Ⅰ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90例,Ⅱ组不稳定心绞痛33例。分别静脉注射地尔硫03mg·kg-1·min-1(Ⅰ组)和02mg·kg-1·min-1(Ⅱ组)。分别在给药前,后进行心电图、血压监测及观察临床表现。并对Ⅰ组30例,Ⅱ组6例,心功能Ⅱ~Ⅲ级患者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给药前及给药后30、120分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给药后心室率下降最大效应时间为15分钟。Ⅰ组临床心悸等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15分钟,Ⅱ组心绞痛缓解平均为20分钟。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Ⅰ组为34次/分(P<0.05),Ⅱ组为26次/分(P<0.05)。血流动力学:除Ⅰ组心输出量平均增加056L/min(P<0.05)外,其它参数指标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注地尔硫02~0.3mg·kg-1·5min-1,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及不稳定心绞痛,且不会引起或加重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96.
染色、窄带成像、内镜超声技术在内镜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胃、食管肿瘤的高发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国早期胃食管癌的检出旱不断上升趋势,这和人们对肿瘤疾病的重视以及检查手段的不断改进密切相关,同时这也推动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内镜切除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这些患者在避免外科手术情况下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如何进一步的提高早期胃食管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是口前关注的焦点,很多因此而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已应用于临床,其中以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和超声内镜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997.
背景血管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但以往对血管功能研究较少,动脉结构与功能常相互影响,功能变化可能早于临床征状,较易复查与比较,动脉弹性为血管功能最重要指标.目的本文观察了人群血压,脉压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DI DO 2020测定正常人群与血压升高者C1,C2,同时采集病史,查体及作有关血生化指标.结果男女人群C1,C2均随SBP,DBP及脉压升高(含正常范围)而明显降低.各层次男性测值均大于女性,但老年人及血压大于160/90者性别差异减少.单因相关分析,C1,C2与年龄、SBP、DBP、脉压呈负相关,年龄、SBP、DBP与C2联系强度大于C1.C1随高血压分级增加而降低,C2不明显,不同类型高血压中ISH之C1,C2下降最明显,药物治疗后C1,C2有改善趋势.结论血压(即使正常范围)对C1,C2有巨大影响,尤其C2;SBP及脉压影响大于DBP,尤其C1,不同高血压分级与分型对C1,C2影响有差异,二、三级高血压对C1及ISH较对C2影响更大.药物有改善C1,C2趋势,因检测例数较少尚难结论.  相似文献   
998.
邹晓平 《胰腺病学》2004,4(3):136-138
对于慢性胰腺炎(CP),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特别是早期诊断。这是因为胰腺解剖部位特殊,其慢性炎症过程又较为隐匿,而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均不够敏感,传统上一直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诊断CP的“金标准”,但对于没有引起主胰管改变的CP却很难检出;现有的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既不敏感,特异性也不强,更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9.
近年许多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QT离散度(QTd)延长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成功直接冠脉介入干预(PCI)可重建冠脉血运,改善心肌灌注,使QTd缩短,进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PCI前后QTd的变化,探讨PCI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hFRNK基因对胃泌素诱导的人结肠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hFRNK基因对胃泌素所诱导的人结肠癌Colo320WT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试验分为胃泌素组、hFRNK组和对照组,胃泌素组用100 μmol/L胃泌素诱导结肠癌Col0320WT细胞12 h;hFRNK组,首先用脂质体瞬时转染腺病毒受体pCR3.1-CAR于Col0320WT细胞48 h,然后用100 μmol/L胃泌素干预结肠癌Colo320WT细胞12 h,再用重组腺病毒(pAdhFRNK)感染细胞;对照组为未经处理的Colo320WT细胞.用免疫印迹检测hFRNK基因黏着斑激酶(FAK)397位酪氨酸(FAKTyr397)的磷酸化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AKTyr397在细胞板状伪足的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检测hFRNK基因对四联信号复合物FAK-Src-Doek180一p130Cas形成的影响,Pull-down法检测hFRNK对Rac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 胃泌素诱导后,磷酸化FAKTyrr397明显增强;与胃泌素组相比,hFRNK组中FAKTyr397表达下降,FAKTyr397定位到细胞板状伪足的量明显减少,FAK、Src、Dockl80和p130Cas 四联信号复合物没有形成,Rac的活性降低.结论 hFRNK基因可阻断胃泌素引起的FAK的磷酸化,阻断FAKTyr397摹积到细胞的板状伪足,阻止四联信号复合物FAK-Src-Dock180-p130Cas的形成以及Rac的活化,为hFRNK基因防治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