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10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全产程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97例,年龄23~35岁,体重60~9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组(CSA组,n=48)和腰-硬联合阻滞组(CSEA组,n=49)。产妇子宫规律收缩后行分娩镇痛,CSA组经蛛网膜下腔推注罗哌卡因0.3 mg/ml+舒芬太尼1μg/ml共5 ml,20 min后连接镇痛泵;CSEA组经蛛网膜下腔推注罗哌卡因0.3 mg/ml+舒芬太尼1μg/ml共5 ml,20 min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所有产妇持续应用镇痛泵至第三产程结束。记录镇痛即刻(T1)、镇痛后10 min(T2)、30 min(T3)、60 min(T4)、宫口开全(T5)、胎头娩出(T6)、胎盘娩出(T7)时的MAP和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前、镇痛后0~30 min、30~60 min、90~120 min和第二产程的宫缩持续时间和宫缩间隔时间;记录缩宫素使用情况和分娩方式;记录恶心呕吐、瘙痒、产后出血和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与CSEA组比较,T2、T5、T6时CSA组MAP和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后0~30 min CSA组宫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宫缩间隔时间明显延长(P<0.05)。CSA组缩宫素使用率、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CSEA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以及恶心呕吐、产后出血、PDP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腰-硬联合阻滞比较,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用药量小的特点,对产妇、胎儿影响较小,可安全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02.
<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sive disorders of pregacy,HDP)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5%~10%[1-2],是孕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严重影响母婴健康[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麻醉管理有其特点,本文将此领域进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3.
静脉麻醉药的EC50(effective concentration50,EC50)是指使50%的患者意识消失或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时的血浆或效应室药物浓度。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药物可以实现药物浓度即时监测,还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节靶浓度[1]。研究认为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能够较好地监测异丙酚麻醉下的意识状态,防止产生术中知晓。一般认为随年龄增长,患者所需的麻醉药物浓度或剂量减少,且性别之间也有差异。但在异丙酚-雷米芬太尼TCI下,年龄和性别对其用药浓度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研究性别和年龄对在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期增重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256例孕妇作为研究组,采用历史对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该院规律产检至分娩的31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常规产检及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照组采用常...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妇科短小手术全身麻醉时采用SLIPA喉罩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女性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组应用SLIPA通气道,B组应用第三代喉罩PLMA,C组应用气管插管分别进行气道管理,观察插管时3组的一般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插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中A组插管时间少于其他2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插管(罩)一次成功率比较3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3组患者均无插管(罩)失败,其中A组发生通气道漏气1例,B组发生4例,C组发生1例,B组与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中需要调整通气道位置者B组6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C组插管后1 min和插管后3 min心率、血压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余时间点3组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 2组在口腔黏膜损伤、咽痛、声嘶、咳嗽咳痰等并发症发生例数上明显少于C组,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反流误吸。结论妇科短小手术全身麻醉时采用SLIPA喉罩喉罩行机械通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研究年龄分层对硬膜外腔注药后的硬膜外腔压力、扩散及用药量特性。方法选取20~40岁、40~60岁和60岁以上的择期开腹妇科手术患者各20例,均于L2~3间隙穿刺并置硬膜外导管,每隔5 min泵注0.75%罗哌卡因5 ml,共3次。观察并记录3组每次注药后5 min的硬膜外腔压力,测量末次给药15 min后的阻滞平面,计算脊髓每节段阻滞所需药量。结果 60岁组与20~40岁组和40~60岁组比较,注药后5 min的硬膜外腔压力和阻滞平面到达目标平面的时间均有明显下降(P0.05),相同剂量局麻药阻滞的总节段数明显增多(P0.05),每节段所需局麻药更少(P0.05)。结论年龄对局麻药在硬膜外腔的注药后压力和药物扩散均有影响;当患者年龄超过60岁时,硬膜外阻滞所需药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07.
108.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29岁,孕39+4周,腰椎间盘突出.宫口开大3 cm,心率(HR) 91次/分,血压(BP) 128/76mmHg.产妇自诉官缩后腰骶部疼痛难忍,要求分娩镇痛.查体:脊柱无畸形,L4~5、L5~ S1棘突右旁压痛伴叩击痛,并向右下肢后方放射,右下肢直腿抬高45°,双下肢无畸形,右小腿外侧皮肤触觉减退,双下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辅助检查:腰椎CT示L4~5、L5~S1椎间盘突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及其他化验无异常.麻醉医师评估产妇情况及各项指标,镇痛前视觉模拟评分(VAS,0~ 10) 10分,胎心率146次/分,宫缩间隔3分钟,持续20秒,宫缩强度77mmHg.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实施腰-硬联合阻滞的肥胖剖宫产患者对穿刺偏移的主观感觉是否可以帮助提高麻醉成功率及减少神经损伤.方法 192例肥胖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正中入路法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常规穿刺,反馈组要求患者反映穿刺伴随感觉(酸胀感)及偏移位置,麻醉医生据此调整穿刺方向,记录穿刺置管情况、神经刺激症状及麻醉失败率.结果 反馈组穿刺及置管时出现神经刺激者(3%、2%)少于对照组(8%、13%),麻醉失败率(3% VS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患者对穿刺偏移的感觉反馈指导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减少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对肥胖产妇的神经机械损伤,但不能避免麻醉失败.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