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97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偏头痛患者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栓素、前列环素变化的意义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225002)徐运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袁成林现已证实,偏头痛与血小板聚集及血管舒缩功能有关[1],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烷A2(TXA2)、前列环素(...  相似文献   
102.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了解应用抗抑郁药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病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经HAMD量表及SDS量表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2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帕罗西汀组120例,给予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20mg/d,对照组112例,4周后复作测评。结果:治疗4周后帕罗西汀组HAMD量表评分及SDS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安慰剂组自然缓解率(P<0.01)。结论:抗抑郁药对脑卒中伴抑郁症状者的病情改善和预后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3.
研究精制蝮蛇抗栓酶对缺血-再灌注大白鼠脑皮质神经元胞浆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组脑皮质神经元细胞胞浆内C-fos基因表达染色(-);缺血空白对照组C-fos基因染色(+),而蝮蛇抗栓酶治疗组(-);再灌注空白对照组C-fos基因表达(++),而蝮蛇抗栓酶治疗组(±)。提示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神经元胞浆内C-fos基因表达增强。而蝮蛇抗栓酶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认识雌激素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84-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estrogens,brain,Genom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2001-01/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雌激素,脑,基因组。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研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研究原著。②不排除是否实施对照和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雌激素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文献。资料综合:其分子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直接基因组机制:通过核型受体激活核内转录因子途径,上调下游基因而起作用;间接基因组作用:又称快速的,非基因途径,通过膜型雌激素受体介导的第二信使途径;非基因作用:非受体作用,直接的抗炎症、抗氧化作用。结论:雌激素通过复杂的机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将得到更好得解释,从而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用胶原水凝胶为支架构建HBV转染细胞HepG2.2.15的三维(three-dimensiona,3D)培养模型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水凝胶内胶原纤维的结构特征,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建立HepG2.2.15细胞3D培养模型。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采用MTS法和钙黄绿素-AM(Ca-AM)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HBsAg、HBeAg的分泌;采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HBV DNA的表达。结果HepG2.2.15细胞在96孔板胶原水凝胶中能培养45d,在24孔板内培养则长达160d,且生长良好,并能维持转染细胞特性,持续分泌HBsAg、HBeAg和HBV DNA。结论建立的胶原水凝胶HepG2.2.15细胞3D培养模型能长时间维持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体外定向诱导传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转化并进一步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环境,并对分化的神经元进行鉴定。方法:实验于2005-08/2007-03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①选用健康SD大鼠,分离纯化并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通过免疫表型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贴壁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分为对照组和诱导剂组,对照组中不加诱导剂,诱导剂组分两步诱导:首先加入含终浓度均为10μg/L的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剂,连续培养12 d:然后应用2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1μ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继续诱导6 d,分别收集诱导1 d,6 d,12 d,18 d的细胞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①传代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均一稳定的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记物CD29,CD44,CD90、阳性率分别为98.88%,96.90%.95.86%,但极少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②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12 d后诱导剂组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24±2.12)%,而对照组细胞未表达巢蛋白。③经脑源性伸经营养因子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诱导6 d后,诱导剂组均可见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大部分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形态;对照组微管相关蛋白2阴性.细胞形态仍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结论:实验采用并改良了全骨髓贴壁法,操作简单快速.细胞活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和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干细胞,进一步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含雌激素中药对实验动物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将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15只,分别灌注中药和饮用水7d后,制成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在再灌注12,14h时每组各取6只取脑切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另3只取缺血侧皮质,提取蛋白,并作雌激素受体β测定。结果:中药组脑梗死面积再灌注12h时为(40.62±1.68)%、再灌注24h时为(58.89±2.12)%,与对照组[(5.23±1.23)%和(69.86±2.4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印迹蛋白测定,中药处理组缺血侧脑皮质雌激素受体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含雌激素中药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β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组织,并可分泌生长因子和营养因子来促进其体内细胞的存活和分化。实验将体外扩增和Hoechst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缺血性大鼠侧脑室内,观察干细胞在大鼠脑内的生存、迁移、分化情况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7-06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①取体质量120~160g的SD大鼠用于制备移植细胞;另取80只体质量250~300g的SD大鼠用于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应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及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标记。③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15只;磷酸缓冲液组30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30只,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到大鼠缺血侧脑室中。④术后1,3,6,12,24d测定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内的生存和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结果:①细胞移植后6d,12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磷酸缓冲液组(P<0.05)。②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迁移。③移植第24天Hoechst33342/微管相关蛋白2、Hoechst3334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占Hoechst33342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为(10.45±1.35)%,(8.73±1.38)%。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附近迁移,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9.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免疫细胞,在维持脑组织局部微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介导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过度激活会加重脑组织炎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是潜在的卒中治疗手段。然而小胶质细胞亦可发挥脑保护作用,抑制不当会干扰其保护作用。本文对其在缺血性卒中后的损伤和保护作用进行综述,阐明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是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