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脑外伤、血管性疾病常引起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低温已经被证实对脑缺血缺氧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但由于选用的实验动物、缺血程度及部位、检测方法和低温实施方法及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对脑缺血后基因表达的改变和低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caspase家族、bcl-2基因家族、即刻即早基因、热休克蛋白及p53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阐明低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于临床提供越来越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2.
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对猴颈动脉血流阻断时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研究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断血流对猴神经功能、神经元超微结构和对全身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内静脉回流,阻断其他颈部血管,建立选择性脑局部体外循环通路,60~80min后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脑血流阻断前后监测各主要脏器的生化指标变化、观察脑神经功能变化、定时处死动物行全脑电镜检查。结果5只猴都实现了脑选择性深低温,最低脑温达15.5±2.29℃,中心体温30.4±0.96℃。降温过程中及术后猴生命体征平稳;4只长时间存活(1~40周),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神经元超微结构无明显异常;各主要脏器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脑选择性深低温可明显提高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对全身主要器官无明显损害。为临床使用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外伤性脑梗死的综合治疗方法,评价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27例小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保守治疗23例,恢复良好16例,轻残7例;手术治疗4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1例.两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11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轻残7例,重残2例,死亡2例;6例延迟行大骨瓣减压术,重残3例,死亡3例;2例保守治疗,重残1例,死亡1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与延迟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1周脑梗死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少[(34.0±1.2)cm3比(22.0±0.8)cm3,P<0.05].结论 对小面积脑梗死保守治疗效果好,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可取得较好效果,延迟去骨瓣减压疗效不肯定.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索老年肺结核非标准化疗的形成原因及疗效。方法本文对我院1998年至2000年244例老年肺结核(≥60岁)的抗结核化疗方案的标准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相应的卡方检验,并对标准组和非标准组的短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44例老年肺结核的化疗方案不标准率为73%。有影响用药的禁忌和体质是非标准化疗方案形成的最主要因素。耐药原因者在初治组占26%,复治组占4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标准组和非标准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和25%,P>0.05,差异并无显著性,以肝损和胃肠道反应为主。对其中135例病例的1个月的痰菌阴转率进行比较,标准组(占37%)和非标准组(占3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病人抗结核化疗方案的非标准化程度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有影响用药的禁忌或体质,对抗结核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及耐药,选用非标准抗结核化疗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增高,因地制宜地及时选用适合于患者的个体化抗结核方案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重要的致盲原因.由于D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建立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对深入研究DR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7年10月收治单节段LDH患者2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48例采用MSLD治疗,130例采用MED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后VAS、SF-36量表躯体疼痛评分、ODI改善率和改良MacNab评分情况.结果:MSLD组及ME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4.5±1.5cm和2.5±0.8cm.手术时间分别为40.0±13.8min和56.0±15.9min,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6±77ml和111±45ml、住院天数分别为9.4±2.6d和9.8±2.8d,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LD组及MED组随访时间分别为平均18.3个月和18个月,未次随访时MSLD组及MED组的VAS改善率分别为(85.3±1.8)%和(84.5±2.1)%,SF-36量表躯体疼痛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1.3±5.6)%和(80.1±6.1)%,ODI改善率分别为(85.3±1.8)%和(82.3±2.0)%,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0%和93.7%,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LD组及MED组并发症分别为:腹部不适14例(9.46%)和12例(9.23%)、急性尿潴留21例(14.19%)和18例(13.84%),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硬脊膜撕裂0例和2例(1.54%)、急性竖脊肌血肿2例(1.36%)和5例(3.85%),MSLD组明显少于MED组(P<0.01).结论:MSLD与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MSLD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目前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7.
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韬  浦军  徐蔚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92-9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脑脊液置换、尼莫地平治疗和对症处理;依达拉奉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2次/日,静脉滴注,连用14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在头痛症状减轻程度及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降低颅内压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用于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致病原因,探讨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检查;1例脑室内小动静脉畸形,行γ刀治疗;3例因复查CT发现出血量增加形成脑内血肿而紧急手术;24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发现6例动脉瘤.结果 40例患者中保守治疗30例,29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经全脑血管造影、MRI检查及手术探查发现10例阳性结果,经γ刀、手术及介入治疗痊愈.结论 对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SAH患者在治疗上应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或结合临床行MRI或MRA复查.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急性创伤昏迷大鼠中脑钙蛋白酶Ⅱ(CalpainⅡ)及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的早期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6);急性创伤昏迷组(n=6)。建立急性创伤昏迷大鼠模型,1h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中脑钙蛋白酶Ⅱ及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变化。结果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结果显示钙蛋白酶Ⅱ在创伤昏迷组的中脑表达相对含量增加(P〈0.01),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在创伤昏迷组的中脑组织表达相对含量增加(P〈0.05)。结论急性创伤昏迷早期钙蛋白酶Ⅱ激活、钠离子内流导致中脑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损伤可能为急性创伤昏迷早期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