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缩短调整缝线改良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3—2002年在我院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上睑下垂患者,共60例,90只眼。其中38只眼行非调整缝线术,52只眼行调整缝线术。结果 非调整缝线组38只眼,术后矫正良好14只眼,占36.8%;调整缝线组52只眼,术后进行缝线调整者17只眼,术后矫正良好40只眼,占76.9%,两组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上睑肌缩短术中,调整缝线改良术较传统术式更具有诸多优势,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在治疗44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病人的效果。方法6家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47例,分为两组:(1)标准外伤大骨瓣组217例;(2)常规骨瓣组230例。所有病人都经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状况。结果伤后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组:76例预后较好(35.0%),其中恢复良好42例、中残34例;141例预后较差(65.0%),其中重残69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63例;常规骨瓣组:58例预后较好(25.2%),其中恢复良好31例、中残27例;172例预后较差(74.8%),其中重残80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85例(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5)。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的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切口疝和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5),但两组病人术后急性脑膨出、术后外伤性癫痫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证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病人的疗效优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43.
44.
白内障是一种重要的致盲性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出现,白内障患者日益增多,但迄今为止其病因尚未能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晶体混浊是多种因素(如氧化损伤、辐射、化学毒物、营养障碍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综合作用结果.尽管手术摘除混浊的晶体仍是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医疗条件和经济水平的限制.有人估计,如果白内障的发病年龄能平均推迟10年,则最终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将下降约40%.因此,各国学者正致力于研究白内障的发展机理及药物治疗,以期阻止或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非手术疗法.本文就白内障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5.
46.
47.
目的探讨实验性脊髓损伤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控的两种糖酵解酶——醛缩酶A(ALDA)和M型乳酸脱氢酸(LDH-M)在损伤脊髓中的活性变化趋势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后12h、1,2,3d、1周和2周以及正常对照组,各损伤组以脊髓压迫模型致伤。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伤后各时段损伤脊髓中ALDA和LDH-M的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ALDA从伤后2d到伤后1周吸光度(A)值显著下降(P〈0.05),到伤后2周才逐渐下降;LDH-M则从伤后1d开始出现A值的显著下降(P〈0.05),至伤后2周恢复正常。结论损伤脊髓中受HIF-1α调控的ALDA和LDH-M酶活性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外伤性脑梗死的综合治疗方法,评价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27例小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保守治疗23例,恢复良好16例,轻残7例;手术治疗4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1例.两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11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轻残7例,重残2例,死亡2例;6例延迟行大骨瓣减压术,重残3例,死亡3例;2例保守治疗,重残1例,死亡1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与延迟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例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1周脑梗死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少[(34.0±1.2)cm3比(22.0±0.8)cm3,P<0.05].结论 对小面积脑梗死保守治疗效果好,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可取得较好效果,延迟去骨瓣减压疗效不肯定.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索老年肺结核非标准化疗的形成原因及疗效。方法本文对我院1998年至2000年244例老年肺结核(≥60岁)的抗结核化疗方案的标准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相应的卡方检验,并对标准组和非标准组的短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44例老年肺结核的化疗方案不标准率为73%。有影响用药的禁忌和体质是非标准化疗方案形成的最主要因素。耐药原因者在初治组占26%,复治组占4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标准组和非标准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和25%,P>0.05,差异并无显著性,以肝损和胃肠道反应为主。对其中135例病例的1个月的痰菌阴转率进行比较,标准组(占37%)和非标准组(占3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病人抗结核化疗方案的非标准化程度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有影响用药的禁忌或体质,对抗结核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及耐药,选用非标准抗结核化疗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增高,因地制宜地及时选用适合于患者的个体化抗结核方案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