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麻疹爆发,现将北京市海淀区2005~2006年发生的7起麻疹爆发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及填写的个案调查表。1.2诊断标准以200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中规定的麻疹诊断标准,作为病例分类依据。1.3爆发定义参照《北京市免疫预防工作技术规范》,以行政村、居委会、集体单位等为单位,21d内发生≥3例麻疹病例为麻疹爆发。1.4麻疹特异性抗体检测所有血清标本送CDC麻疹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M抗体。1.5分析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以…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北京市2007年<7岁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策略实施效果,探索流动儿童常规预防接种管理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07年强化查漏补种的区(县)上报数据和现场质量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7岁流动儿童233 888人,强化查漏补种前流动儿童建卡率为88.6%,建证率为95.6%,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零剂次免疫率为1.8%,漏种率为5.5%,麻疹减毒活疫苗(MV)、风疹减毒活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和乙型肝炎疫苗(HepB)零剂次免疫率为2.1%~8.2%。强化查漏补种后的接种率评价显示,1~2岁流动儿童建证率、建卡率均>99.0%,OPV、DPT、MV、HepB基础免疫(初种)率均>97.6%,MPV初种率为99.2%。结论全市<7岁流动儿童总数继续增长。强化查漏补种后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聚集地区、年龄较大、在当地居住时间较短的流动儿童仍为重点人群。强化查漏补种新模式的成功运行,为探索流动儿童常规预防接种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正>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由蚊虫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病死率高,且30%~50%患者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一种严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北京市≥15岁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和影响因素,评价成人麻疹易感性.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城区、近郊、远郊分层选择调查对象,收集个人基本信息、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史、患病史等信息,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  相似文献   
25.
2006年4月10~30日,北京市海淀区海清小学发生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爆发,全校共发病23例,罹患率为3.89%,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证实,本次疫情系麻疹爆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北京海淀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策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促进北京海淀区免疫接种策略的巩固和完善。方法: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信息中心提供单病种费用统计资料,以及多家医院肝病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的费用调研,对北京海淀区2004年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负担现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以北京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乙肝流行病学和计划免疫报告资料为基础,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效益方法,对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策略进行卫生经济综合评价。结果:在现行的免疫接种策略下,北京海淀区自1994~2004年接种乙肝疫苗以来,预计共减少了急性乙肝4 365人、HBsAg阳性携带者38 148人、慢性乙肝9 537人、肝硬化954人、肝癌95人。净效益为1.91亿元,总的效益成本比为4.59:1。结论:北京海淀区现行的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继续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7.
2000-10-29WHO在日本京都宣布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区被正式证实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区。为了保持无脊灰状态,北京市海淀区继续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监测,并且在常规免疫基础上,辅以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查漏补种保持脊灰疫苗高接种率的免疫策略。现将2001-2004年海淀保持无脊灰状态所做的工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风疹病毒宫内感染情况,评估新生儿脐带血风疹抗体水平,为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和控制小月龄儿童风疹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脐带血风疹Ig M和Ig G抗体。结果1 027例新生儿中未检测到CRS和风疹Ig M抗体阳性儿童,脐带血风疹Ig G抗体阳性率为86.56%,几何平均浓度(GMC)为62.16 IU/ml。脐带血风疹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与母亲年龄、风疹疫苗免疫史和风疹患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育龄期妇女风疹疫苗接种是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和小月龄儿童发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9-2013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特征,评估该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3年报告中异常反应个案,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AEFI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异常反应个案250例,报告发生率为3.16/10万。发生异常反应疫苗构成前3位的是: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和麻疹减毒活疫苗,分别占报告数的27.6%、19.6%和9.2%;异常反应报告率前3位的疫苗是: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7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百白破IPV和Hib五联疫苗,报告发生率分别为44.14/10万、38.37/10万和12.02/10万;异常反应临床表现前3位的症状是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和速发型过敏反应,分别占91.2%、2.8%和1.4%,其中痊愈和好转占99.20%。异常反应58.8%发生在接种24 h内,无明显的季节聚集性。结论海淀区异常反应监测敏感性高,对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鉴定、补偿流程畅通,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在预期发生范围内。  相似文献   
30.
北京市海淀区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海淀区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年报告的AEFI,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年海淀区共报告AEFI个案174例,报告发生率12.0/10万,一般反应报告率为6.4/10万,48 h内报告率和调查率均为100%。AEFI报告个案中≤2岁占82.2%,男、女比例为1.24:1,多发生在接种后24 h,没有明显的季节聚集性。反应分类一般反应占53.5%,异常反应占31.0%,偶合症占15.5%。一般反应以接种百白破后发热/红肿/硬结发生率最高(38.2/10万),异常反应以接种7价肺炎疫苗过敏性皮疹发生率最高(53.3/10万)。结论海淀区AEFI监测敏感性和及时性较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一般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