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刘可欣  徐珽  管玫 《中国药业》2013,22(4):50-51
目的探讨腹膜炎的腹腔给药方式。方法通过收集监测临床1例莫西沙星导致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用药过程,结合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进行探讨。结果未查见腹膜炎腹腔给药方式方法的金标准。药师通过具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探讨了给药方式。结论临床药师可运用药物相关知识给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42.
严郁  苏娜  刘可欣  徐珽 《中国药师》2013,(10):1562-1565
摘 要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人群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质量后,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418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孟鲁司特钠在提高FEV1/FVC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39,95%CI(2.00,4.79),P<0.000 01];孟鲁司特钠能更好的改善FEV1%[MD=7.06,95%CI(5.21,8.91),P<0.000 01]及提高PaO2[MD=4.32,95%CI(2.77,5.86),P<0.000 01]。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较为确切,但纳入研究较少、研究质量较低,结果还有待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3.
肖桂荣  徐珽 《华西医学》2012,(9):1372-1374
目的报道临床药师参与抗结核药物致结核性胸膜炎待诊患者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药学实践的经验。方法 1例结核性胸膜炎待诊患者在2011年11月3日出现皮疹后,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病情变化,提供咨询意见,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措施。结果推断为链霉素所致的多形红斑型药疹,积极处理后患者病情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学监护,有利于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循证评价黏菌素静脉联合雾化吸入治疗VAP 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至2018 年 3 月。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 (Ovid)、Cochrane library (2018 年3 期), 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 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生物 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收集关于黏菌素静脉联合吸入治疗VAP 的临床对照研究。采用 Mircosoft Excel、RevMan 5.3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有效性方面:①临床治愈率:静脉联合雾化吸入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RR=1.23, 95%CI (1.07,1.41), P=0.003];②微生物根除率:两组患者微生物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 95%CI(0.92,1.24), P=0.38];③ 死亡率: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死亡率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 95%CI(0.79,1.09), P=0.37]。安全性方面:①急性肾 损伤发生率:两组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无明显差异(P=0.97)。结论 由此可知,IV+AS 联合方案在VAP 治疗过程中有一 定优势,但在降低死亡率、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及根除微生物方面无显著差异,鉴于本研究的局限性,该结论尚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5.
曾亚  徐珽 《中国药业》2021,(5):95-96,I0001-I0003
目的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14例接受LPV/r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软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ADR及其转归。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患者发生ADR,男女比例相当;发生人群集中在41~50岁;平均用药疗程为(13.8±4.45) d。ADR中高三酰甘油血症构成比最高,其次为腹泻、胆红素血症、恶心呕吐、肝药酶升高等,无新发或严重ADR。ADR处理包括停药、药物干预、停药并药物干预,83.33%的患者在出院前治愈或好转,58.33%的患者在10 d内治愈或好转。12例患者中,11例有联合用药情况,联用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结论 LPV/r易发生ADR,但转归较好,很少出现停药情况。其所致ADR存在个体差异,多数为营养代谢异常、胃肠功能紊乱和肝胆损伤。密切监护、及时处理、用药疗程尽量不超过10 d是安全用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6.
摘要:目的:对成都地区老年门诊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进行评估,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通过《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平台随机抽取2017年成都地区9家三级医疗机构老年科门诊患者处方,收集处方信息,采用2015版Beers标准对其潜在不适当用药进行分析。结果:13 128张处方中,有3 750张处方至少存在一种类型的潜在不适当用药,占总处方数28.56%。各医疗机构潜在不适当用药检出率为20.18%~42.06%。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疾病种数和药品品种数均可能影响老年患者PIM的发生,其中,女性、≥80岁、≥3种疾病、≥5种药品的患者处方出现PIM的概率更高。结论:成都地区老年门诊存在PIM的问题较为普遍,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为老年患者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最常见的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47.
李丹  吴斌  徐珽 《中国药房》2021,(5):595-601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液体治疗常用的7类药品(普通林格液、乳酸林格液、醋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液体治疗药品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数据库中下载2004年第1季度-2019年第4季度共64个季度的相关数据,经数据清洗后,提取以7类常用液体治疗药品为首要怀疑药品及次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病例,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共提取到相关报告病例2383例,其中普通林格液26例(占1.09%)、乳酸林格液479例(占20.10%)、醋酸林格液65例(占2.73%)、羟乙基淀粉256例(占10.74%)、琥珀酰明胶79例(占3.32%)、右旋糖酐154例(占6.46%)、人血白蛋白1324例(占55.56%);男性879例(占36.89%),女性985例(占41.33%),其他不详;年龄主要在18~64岁(950例,占39.87%);报告者以医师为主(634例,占26.60%)。382例(占16.03%)病例死亡。各类液体治疗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中,乳酸林格液(70例,占14.61%)与人血白蛋白(259例,19.56%)死亡病例占比最高。各类药品报告例数排名前3位的不良事件多为免疫系统疾病、心脏器官疾病及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结论:液体治疗药品的不良事件主要与免疫系统和心脏器官有关。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存在过敏史以及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监测患者容量指标;在使用胶体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还应重点关注肾脏及泌尿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密切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48.
目的:系统评价未经化疗的新确诊或复发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厄洛替尼或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及其他数据库中截至2020年10月24日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最终纳入3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计4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显著延长了未经化疗的新确诊或复发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0.000 1,HR=0.62,95% CI:0.49~0.78)。然而,联合化疗并没有明显改善该患者人群的客观缓解率(P=0.19,RR=1.08,95% CI:0.96~1.22)。联合化疗组中3级及以上级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01,RR=1.89,95% CI:1.62~2.19)。结论: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可能会显著延长未经化疗的新确诊或复发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群体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是无法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同时,联合治疗方式可能会增加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发现可能需要更多相关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通过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阿昔替尼和依维莫司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探索两者之间的安全性差异,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对FAERS数据库2004年第一季度—2019年第四季度报告的阿昔替尼和依维莫司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提取到以阿昔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6518例,以依维莫司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27 622例;男性不良事件占比高于女性(男女比例:阿昔替尼2.65,依维莫司2.43);阿昔替尼组中位年龄66岁,依维莫司组为65岁;阿昔替尼组以老年人为主,依维莫司在老年人和18~64岁人群中的报告数基本相同;系统器官分布方面,依维莫司不良事件分布范围更广,阿昔替尼与依维莫司在内分泌毒性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阿昔替尼主要集中于甲状腺,依维莫司则主要影响肾上腺;在检出的报告例数前10位的信号中,“口腔黏膜炎”在阿昔替尼说明书中未收载。结论 阿昔替尼和依维莫司部分高频不良事件相同,系统器官分布类似,总体安全性相似,但在内分泌毒性方面存在差异,既往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依维莫司,有肾上腺基础疾病的患者则可考虑使用阿昔替尼。  相似文献   
50.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gFang Data、SinoMed和VIP,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4月,纳入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均数差(MD)、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95%置信区间(CI)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共计1 0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提高临床疗效(RR=1.38, 95%CI:1.27~1.49, P<0.000 01),减少NIHSS评分(MD=-4.98, 95%CI:-6.85~-3.21, P<0.000 01)和NDS评分(MD=-7.98, 95%CI:-12.03~-3.93, P=0.000 1),有效地减少脑水肿体积(MD=-2.61, 95%CI:-3.99~-1.22, P=0.000 2)与脑出血体积(MD=-6.03, 95%CI:-11.35~-0.70, P<0.03);安全性方面因仅1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故无法评价。结论: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NIHSS评分或NDS评分缩小患者的脑水肿、脑血肿的体积,但是其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