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目的:建立间充质干细胞( MSCs)衰老模型,探讨其衰老的相关生物学改变,从而为衰老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细胞模型工具。方法取新生胎盘组织利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获得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将第3代细胞接种到培养皿。在完全培养基基础上分别加入终浓度100、200、300μmol/L的过氧化氢( H2 O2)培养2 h,处理结束后更换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进行MTT、细胞周期分析、分化诱导实验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验证衰老MSCs模型的建立,应用RT-PCR法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p21、p5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μmol/L H2 O2作用2 h,倒置显微镜下见MSCs形态较为宽大扁平;MTT 光密度值显著下降,流式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周期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能力减弱;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16、p21、p5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200μmol/L H2 O2作用2 h可建立MSCs体外衰老模型,该模型细胞的生物学变化可能是由p16、p21、p53细胞周期蛋白的活性调节引起的。  相似文献   
22.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为多种功能的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健康的干细胞可以替代病变或老化的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VISIA专业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1320nm&1440nm 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用相对客观的方法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采用1320nm&1440nm 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行全面部(除上睑外)治疗3次,每次间隔时间1个月。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和第3次治疗后1个月,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每位求美者的全面部行3个部位的拍照,将皮肤4次不同时期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总体疗效和累计疗效;通过各项指标检测治疗前以及每次治疗后1个月时,皮肤指标的量化改变,评判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1例求美者治疗3次后,面部3个部位的斑点及毛孔并无明显改善,但面部皱纹及棕色斑均显著减少。左侧面颊和右侧面颊的皮肤纹理在接受3次治疗后显著减少(P〈0.05);面正位的皮肤纹理在接受3次治疗后显著增加。结论通过对面部皮肤老化指标的量化检测与分析证明,1320nm&1440nm 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对治疗面部皮肤老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近期研究发现,养殖生猪是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重要宿主,本研究旨在阐明MRSA在我国养殖生猪中的分布和遗传学特征。方法:从我国河北、陕西、湖北和四川的生猪养殖场或屠宰场采集生猪鼻咽部拭子进行MRSA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表型和基因型的分析。结果:从569份生猪鼻咽部拭子中分离出58株MRSA,这些菌株的耐药表型主要有2种:CIP-CLI-ERY-FOX-GEN-TET-CHL和CIP-CLI-ERY-FOX-GEN-TET;所有菌株均属于spa t899和SCCmecⅢ型,未检出PVL基因。经多位点测序分型分析后发现,我国猪源MRSA菌株以ST9型为主;脉冲场电泳(Pulsse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分析显示,猪源MRSA菌株中存在优势的PFGE基因型和基因簇。结论:在我国养殖生猪中广泛存在ST9-spa899-SCCmecⅢ型MRSA菌株,这些菌株可能成为社区MRSA感染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25.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肿瘤普查的大力推广,近年胃癌的发现率大大增加,手术是治疗胃癌最常规、最有效的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胃癌手术,腹腔镜技术在治疗胃癌方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因与开腹手术相比,不仅可取得相同的手术范围,而且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近年也有学者对腹腔镜治疗进展期胃癌提出了争议。本文现将腹腔镜技术治疗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3株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方法对13株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首先进行传统的培养特性、显微观察、血清凝集和质谱鉴定,然后进行16S rRNA基因分析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13株标准菌株的培养特性、显微观察、血清凝集及质谱鉴定的结果均符合肺炎链球菌的特征;13株标准菌株均扩增出预期大小的16S rRNA基因片段,且与肺炎链球菌模式株NCTC 7465的16S rRNA基因序列(LN831051)的相似性在99.00%以上;MLST分型结果显示,13株标准菌株共分为13个ST型,分别为ST2296、ST180、ST2759、ST3844、ST12973、ST12977、ST3545、ST16632、ST875、ST10189、ST870、ST342和ST7234。菌株CMCC(B)31547的ST16632为新发现的ST型。结论获得了13株不同型别的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和MLST分型数据,为肺炎链球菌菌株溯源和质量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7.
徐潇  甘辛  崔生辉  林兰 《中国药事》2012,26(6):545-547
目的 为餐饮食品致病菌检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文献.结果与结论 目前我国餐饮服务食品中致病菌检验能力尚无法满足监管需求,应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食品致病菌检验能力的建设,开展致病菌溯源预警平台的研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VISIA专业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1320nm & 1440nm 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用相对客观的方法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采用1320nm & 1440nm 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行全面部(除上睑外)治疗3次,每次间隔时间1个月.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和第3次治疗后1个月,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系统对每位求美者的全面部行3个部位的拍照,将皮肤4次不同时期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总体疗效和累计疗效;通过各项指标检测治疗前以及每次治疗后1个月时,皮肤指标的量化改变,评判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1例求美者治疗3次后,面部3个部位的斑点及毛孔并无明显改善,但面部皱纹及棕色斑均显著减少.左侧面颊和右侧面颊的皮肤纹理在接受3次治疗后显著减少(P<0.05);面正位的皮肤纹理在接受3次治疗后显著增加.结论 通过对面部皮肤老化指标的量化检测与分析证明,1320nm & 1440nm Nd:YAG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对治疗面部皮肤老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9.
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取材方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 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 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足月妊娠分娩胎儿脐带,利用改良的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即将传统组织贴壁法中本应丢弃的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瓶中进行二次贴壁培养,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组织贴壁后第5-7天可见有梭形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第10天左右可形成明显的细胞克隆。将组织块转移到新培养瓶中继续培养,2d后即可见有细胞爬出,细胞生长速度较快,5d即可形成细胞克隆。传代后的细胞形态均一,呈成纤维细胞样的长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高表达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细胞增殖能力旺盛,平均倍增时间为50 h左右,41.24%的细胞处于G2/S期。体外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二次贴壁培养出的细胞也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而且通过这种培养方法获得的原代间充质干细胞数是传统方式培养的2倍。  相似文献   
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萍  徐潇 《陕西中医》2003,24(11):985-986
目的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途径。方法 :西药采用激素替代法为主 ,中医辨证分为肾阴虚、肝郁气滞、肾阳虚 3型对症施治 80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 1 0 0 %。提示 :中西合用可互相取长补短 ,疗效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