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对蚌埠市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及相关疾病患病率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方法 采用3级分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25~74岁人群进行MS(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的中国人群标准)及相关疾病指标的检测和统计,被调查3246例(男1459例、女1787例). 结果 (1)MS患病率为20.5%,标化率为16.0%,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2.9%、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患病高峰均在老年前期;(2)除超重/肥胖、MS,其他代谢性疾病男、女性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1);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各疾病患病率均为青年人群的1倍以上,其中MS的患病率在男性增加至2.8倍、女性为2.7倍,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最高,男性为7.9倍、女性为12.8倍;(3)多项代谢疾病簇集率较高,无任何一项异常者仅占33.8%. 结论 蚌埠市具有较高的MS及相关代谢疾病患病率,应及早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尤其应加强对老年前期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常见代谢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2.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是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明显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已发现多种免疫调节基因、甲状腺特异基因、染色体的一些区域与AITD存在一定联系.全基因组扫描发现多个位点与AITD相关,尤其是中国汉族人群的Graves病易感位点定于5q31,它们为AITD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3.
蚌埠地区168例糖代谢异常患者25年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1980年糖尿病(DM)普查出的168例糖代谢异常患者(144例T2DM、24例IGT)25年临床转归.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对144例T2DM和24例IGT患者分别给予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25年间对114例T2DM患者及22例IGT各项临床指标进行随访.结果:114例T2DM中4例患者逆转为IGT;心脑血管、肾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7.0%、60.5%;25年病死率为70.2%(80/114).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24例IGT患者失访2例,18.2%发展成DM,年转变率为0.73%,36.4%仍为IGT,45.5%转为NGT.结论:T2DM慢性并发症以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患病率最高,且随病程延长增加;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IGT向DM转化.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蚌埠市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及相关疾病患病率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方法 采用3级分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25~74岁人群进行MS(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的中国人群标准)及相关疾病指标的检测和统计,被调查3246例(男1459例、女1787例). 结果 (1)MS患病率为20.5%,标化率为16.0%,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2.9%、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患病高峰均在老年前期;(2)除超重/肥胖、MS,其他代谢性疾病男、女性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1);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各疾病患病率均为青年人群的1倍以上,其中MS的患病率在男性增加至2.8倍、女性为2.7倍,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最高,男性为7.9倍、女性为12.8倍;(3)多项代谢疾病簇集率较高,无任何一项异常者仅占33.8%. 结论 蚌埠市具有较高的MS及相关代谢疾病患病率,应及早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尤其应加强对老年前期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常见代谢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对蚌埠市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及相关疾病患病率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方法 采用3级分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25~74岁人群进行MS(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的中国人群标准)及相关疾病指标的检测和统计,被调查3246例(男1459例、女1787例). 结果 (1)MS患病率为20.5%,标化率为16.0%,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2.9%、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患病高峰均在老年前期;(2)除超重/肥胖、MS,其他代谢性疾病男、女性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1);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各疾病患病率均为青年人群的1倍以上,其中MS的患病率在男性增加至2.8倍、女性为2.7倍,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最高,男性为7.9倍、女性为12.8倍;(3)多项代谢疾病簇集率较高,无任何一项异常者仅占33.8%. 结论 蚌埠市具有较高的MS及相关代谢疾病患病率,应及早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尤其应加强对老年前期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常见代谢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MMP-9 -1562C/T)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以及与DN不同病期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T2DM患者按DN诊断标准分为DN组与非肾病(NDN)组,DN组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另择5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NC)组。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各组基因型。结果:DN组的HbA1c、SBP、Cr、BUN、UAER值高于NDN、NC组(P<0.01)。DN组分别和NDN组、NC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中CC、CT、TT各基因型DN发病率递减,分别为59.7%、56.7%、34.9%。C和T等位基因DN发病率分别为59.2%、40.5%,携T等位基因者发生DN的风险是携C等位基因者的0.47倍(P<0.01,95%CI 0.29~0.75);DN组内3期T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频率随肾功能降低而递减;结论:MMP-9 -1562C/T基因多态性与DN发生有关,T等位基因是DN患者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安徽省蚌埠地区1980年普查出的24例糖调节受损(IGT)人群进行干预,探讨IGT发生糖尿病(DM)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5年间,指导IGT者予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对其转归及各项临床指标进行随访调查。结果①随访到的22人按1980年WHO的DM诊断标准统计:9例(40.9%)发展成DM,年转变率为1.6%;按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再次统计:11例(50%)发展成DM,年转变率为2.0%。②DM转归组的其基线2 h静脉血糖(2hPG)均明显高于其他转归组(P<0.05),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NGT)转归组(P<0.05)。③25年后,HBP、低HDL-C血症患病率,DM转归组>IGT转归组>NGT转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TG血症患病率在DM转归组、NGT转归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转归组SBP、DBP、HOMA-IR均值均明显高于NGT转归组,HBCI均值明显低于NGT转归组;DM转归组、IGT转归组的BMI、TC、UAER均值明显高于NGT转归组。结论2hPG、UAER、SBP、BMI为IGT转变为DM的危险因素,尽早发现、综合干预不仅可逆转IGT、降低DM的发病率,亦可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1995年在蚌埠地区开展了第2次糖尿痛(diabetes mellitus,DM)流行病学普查,10年间,扩大DM三级防治网,提高防治水平.方法:指导1995年2 282人中普查出的60例T2DM者予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10年间对各项临床指标进行随访调查.结果:60例T2DM患者先后服用降糖药治疗者>37.3%;病情重或慢性并发症多者,应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或与口服降糖药联用或先后阶段性应用,约占56.9%;病情较轻仅以饮食和体育锻炼治疗者占5.9%.血糖、血压控制较理想,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需加强控制.并发症中急性者少,慢性并发症增多.10年病死率为10.5%(6/57),主要死亡因素依次为心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结论:DM可防可治.应做到尽早发现、综合强化治疗,进一步加强DM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对蚌埠市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及相关疾病患病率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方法 采用3级分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25~74岁人群进行MS(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的中国人群标准)及相关疾病指标的检测和统计,被调查3246例(男1459例、女1787例). 结果 (1)MS患病率为20.5%,标化率为16.0%,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2.9%、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患病高峰均在老年前期;(2)除超重/肥胖、MS,其他代谢性疾病男、女性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1);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各疾病患病率均为青年人群的1倍以上,其中MS的患病率在男性增加至2.8倍、女性为2.7倍,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最高,男性为7.9倍、女性为12.8倍;(3)多项代谢疾病簇集率较高,无任何一项异常者仅占33.8%. 结论 蚌埠市具有较高的MS及相关代谢疾病患病率,应及早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尤其应加强对老年前期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常见代谢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蚌埠市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及相关疾病患病率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方法 采用3级分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25~74岁人群进行MS(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的中国人群标准)及相关疾病指标的检测和统计,被调查3246例(男1459例、女1787例). 结果 (1)MS患病率为20.5%,标化率为16.0%,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2.9%、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患病高峰均在老年前期;(2)除超重/肥胖、MS,其他代谢性疾病男、女性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1);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各疾病患病率均为青年人群的1倍以上,其中MS的患病率在男性增加至2.8倍、女性为2.7倍,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最高,男性为7.9倍、女性为12.8倍;(3)多项代谢疾病簇集率较高,无任何一项异常者仅占33.8%. 结论 蚌埠市具有较高的MS及相关代谢疾病患病率,应及早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尤其应加强对老年前期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常见代谢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