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一家医院,必须要拥有自己独到的技术,拥有真正有水平的专家,真正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疾病痛苦,老百姓才会信任你,医院才能有知名度,才能立足."这是一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医疗事业的优秀麻醉学专家、一位深受同行肯定、尊重和爱戴的医务工作者在80寿诞时谈及从医40年最大体会时的肺腑之言.这位真正关心医疗事业、关心百姓健康的医务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就是江西省麻醉学科的奠基人--龚胜连教授.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SLIPA(stream lined of the pharynx airway,SLIPA)喉罩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应用并与普通喉罩(conventional laryngeal mask airway,LMA)相比较。方法选择60例老年全麻患者,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S组)与LMA组(L组),每组30例,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诱导前、诱导后及置喉罩后即刻、1、3 min及拔出喉罩前、拔出喉罩后即刻、1、3 min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两者放置的成功率、解剖位置、最大密封压和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插入成功率、喉罩位置情况、术中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峰值、最大密封压及胃内进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入和拔出喉罩时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其他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与普通喉罩一样具有操作简单,心血管反应轻的优点,用于老年人全麻短小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定压和定容单肺通气模式对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时呼吸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级中、下段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20例.单肺通气模式时,20例先采用VCV模式,30 min后转为PCV模式.另20例单肺通气模式采用PCV模式30 min后转换为VCV模式.分别在单肺通气期间每种模式结束后测量气道压力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OLV-PCV与OLV-VCV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27.9±7.68)kPa和(26.2±8.56)kPa,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V-PCV气道压较OLV-VCV低(P<0.05).结论 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在OLV期间,PCV模式与VCV模式比较不能提高氧合作用,但PCV模式气道压力低,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和(或)卵巢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组(D组)和布比卡因组(C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未用术前药,入室后常规监测ECG、BP和SpO2,面罩吸氧,开放上肢静脉通路,输注乳酸钠林格液。患者先呈左侧卧位选择腰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给予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mL,观察5min无蛛网膜下隙阻滞征象后,D组经硬膜外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mL+右美托咪定0.1μg·kg-1;C组单纯经硬膜外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 mL。分别于给药前(T0)、用药后10 min(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30 min(T3)、6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记录2组患者HR、MAP、SpO2变化及Ramsay镇静评分,观察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5的HR、MAP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且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延长(均P<0.05);2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比卡因较单纯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并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5.
依托咪酯静脉麻醉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用于静脉维持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行2h之内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50例。2组病人麻醉诱导一致,E组采用依托咪酯维持剂量为7~15μg/(kg.min),P组采用丙泊酚的维持剂量为60~160μg/(kg.min)。观察2组麻醉前、诱导后5、30、60min,拔管时心血管反应、苏醒的情况及术毕不良反应。结果P组病人诱导后30、60min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麻醉前(P〈0.05);E组血压较P组更为平稳(P〈0.05);2组病人术毕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静脉维持麻醉平稳,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不同肌松程度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6—12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深度肌松组(S组)和中度肌松组(Z组),每组30例。术中根据TOF-Watch肌松监测仪,S组维持TOF计数为0且PTC计数1~2,Z组维持TOF计数1~2。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罗库溴铵用量以及TOFr 0.9时间。记录诱导前即刻(T_0)、切皮前即刻(T_1)、气腹后30 min(T_2)、气腹后1 h(T_3)、放气后10 min(T_4)、出手术室前即刻(T_5)MAP、BIS、HR、ONSD及T_1—T_4时P_(ET)CO_2、PaCO_2、CVP。记录术后1 d恶心呕吐、头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T_0—T_5时MAP、HR、BIS、P_(ET)CO_2、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_0时比较,T_2—T_5时两组ONSD明显增大(P0.05)。与T_1时比较,T_2—T_4时两组P_(ET)CO_2、PaCO_2、CVP均明显升高(P0.05)。与Z组比较,T_2—T_5时S组ONSD明显减小(P0.05),T_2—T_3时CVP明显降低(P0.05),TOFr 0.9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后1 d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中度肌松比较,深度肌松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患者术中视神经鞘直径的增大。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急性脑出血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出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5例。 A组贺斯10ml/kg,B组贺斯15ml/kg,C组贺斯20ml/kg,D组为对照组,采用平衡液15ml/kg输液治疗。测定指标:血球压积、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变率时)、血浆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记录生命体征、尿量及出血量。结果4组患者输液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球压积均明显增高,通过输液治疗后均有所降低,而以C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6%羟乙基淀粉能降低延长APTT时间,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临床输注中分子羟乙基淀20ml/kg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同时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8.
邓福谋  徐国海  周志东 《江西医药》2014,(11):1297-1298
目的:比较不同温度的生理盐水(NS)对自体回收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旨在探讨自体回收红细胞质量的影响因素,改进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方法选择5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术中均行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根据洗涤液温度的不同,随机分为常温25℃组(C组)和控温4℃组(D组),每组25例。检测两组回收前术野血、回收洗涤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电子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结果与回收前术野血比较,两组回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D组比较,C组回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回收前术野血比较,两组回收洗涤后自体红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有少量红细胞边缘出现不规整,大多数保持双凹圆盘状。但与D组比较,C组回收红细胞中非双凹红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采用4℃NS作为洗涤液,可减轻自体回收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损害。通过改良洗涤液温度能改善回收红细胞的质量,促进组织供氧,稳定机体内环境。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4~5月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雷帕霉素1、5、10mg/kg预处理组(R1、R5和R10组),每组12只。采用肢体缺血2h再灌注3h的方法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重(W/D)。结果 IR、R1和R5组SOD活性明显低于S组(P0.05);R1、R5和R10组SOD活性明显高于IR组,且R5和R10组明显高于R1组,R10组明显高于R5组(P0.05)。IR、R1和R5组血清MDA、IL-1β、IL-6、TNF-α浓度和肺W/D明显升高(P0.05);R1、R5和R10组血清MDA、IL-1β、IL-6、TNF-α浓度和肺W/D明显降低,且R5和R10组明显低于R1组,R10组明显低于R5组(P0.05)。与S组比较,IR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IR组比较,R1、R5和R10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逐渐减轻。结论雷帕霉素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肺损伤,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大,其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作用越强,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抗炎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