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87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500篇
预防医学   46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49篇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目的分析湖北省宜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病原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宜昌市报告手足口病207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4.80/10万,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0~6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2.19%(19152/20774)。男性发病率为121.53/10万,高于女性的86.9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423,P〈0.01)。宜昌市5个市辖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4.57/10万,高于其余8个农村县市的89.8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3.08,P〈0.0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46.99%)和幼托儿童(46.62%)为主;发病高峰为4—7月,次高峰11—12月。实验室确诊占报告总病例的3.32%(689/20774),样本检测阳性率60.12%(689/1146)。确诊病例中,EV71型(220例)占31.93%,CoxAl6型(271例)占39.33%,其他肠道病毒(198例)占28.74%。结论宜昌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年龄、性别差异,发病逐年上升。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落实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防控措施是防控手足口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比较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和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33例,B组为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患者38例.对两组术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明显缩短(P<0.05).A组14例(42.4%)、B组8例(22.9%)出现肿瘤复发,两组比较P<0.05.B组Gleason评分4~8(4.8±1.6)分,PT1期11例(28.9%),pT2期24例(63.2%),pT3期3例(7.9%),22例(57.8%)无相关临床症状.共随访10~78(48±19)个月,因膀胱癌进展死亡11例,生化复发2例.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通常无相关临床症状,分化良好,预后较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好.  相似文献   
83.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当代医学》2011,17(7):95-95
目的总结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经验与疗效。方法 25例患者中,行颈部低领式切口入路23例,行颈部低领式切口+胸骨劈开入路2例。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全部完全切除肿块。结论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多数患者可以行颈部低领式切口入路完成,必要时行颈胸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痰及血清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表达,探讨痰及血清SP-A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101例肺结核患者、85名健康人、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别分为肺结核组、健康组及COPD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痰及血清中SP-A的表达。结果肺结核组患者血清中SP-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结核组痰SP-A表达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检测结果绘制ROC曲线,确定痰SP-A的Cutoff值为0.12(OD值),以此进行肺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为40.60%,特异性88.00%,诊断准确率为62.37%;根据检测结果绘制ROC曲线,确定血清SP-A的Cutoff值为0.66(OD值),血清SP-A在肺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性为70.30%,特异性80.00%,诊断准确率为74.73%;联合检测痰及血清SP-A进行肺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为92.08%,特异性68.24%、诊断准确率为81.18%;菌阳肺结核组痰SP-A与痰排菌量具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30。结论联合检测痰及血清SP-A的表达可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SP-A有可能成为诊断肺结核的一种新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5.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1],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亦无特异性治疗措施[2]。DN早、中期肾脏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肾小球高滤过,胶原Ⅲ、Ⅳ、Ⅴ、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FN)增加[3];晚期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纤维结节形成,最终发生肾小球硬化[4]。本实验通过对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作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2008年6月~2008年12月入住我院的61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4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检测烧伤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烧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烧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比白蛋白下降多而恢复快。结论烧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降低程度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血清前白蛋白持续严重下降则预后不良,动态监测烧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比白蛋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7.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有效的预测传染病发病率一直以来是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热点。由于传染病发病率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可将其看作一个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灰色系统,采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然而灰色模型GM(1,1)的解是指数曲线,对随机性、波动性较大的数据拟合较差,因而预测精度降低。马尔可夫预测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理论,描述的是一个随机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过程,适合于随机波动性较大的预测问题,这一点正好可以弥补灰色预测的缺陷。因此将灰色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进行组合,利用组合模型对传染病发病率进行预测可以提高单一模型预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denoma,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M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3~66岁,平均5I岁。右肾4例,左肾2例;仅l例表现为腰痛不适、乏力,无其他阳性发现。6例均经B超、CT诊断为肾肿瘤。结果: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例行肿瘤剜除术。肿瘤平均直径4cm。病理学特点:MA细胞均匀一致,排列成密集的小管状、腺样结构,胞浆少,无明显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WT1(+),而EMA和CK7(-)。1例肿瘤局部出现乳头状腺癌成分。5例获随访5~24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原发上皮源性肿瘤,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对该肿瘤治疗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决定对该病患者需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治疗肾癌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共9例,经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6例,肾乳头状腺癌3例。结果: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0min。住院时间7~10天。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18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无切口肿瘤种植。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具有创伤小、解剖清晰、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0.
孙岭  张晟  徐勇  忻晓洁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4):819-821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及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图像的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微钙化及颈部淋巴结的特征可以对甲状腺乳头状微癌进行诊断,超声诊断符合率72.9%.按声像图特征分为两种类型:低回声型和低晕环型.两种类型在出现毛刺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程度分级、微钙化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可以对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