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00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81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表达与血脑屏障变化的MRI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在血脑屏障(BBB)变化中的作用以及与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线栓法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点2 h、6 h、24 h、48 h、72 h又分5小组.MRI上反映BBB变化指标包括T2WI异常高信号的相对信号强度、高信号体积及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强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9的表达情况.各BBB变化的MRI指标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MMP-9的表达结果 行统计学相关分析. 结果 BBB变化的MRI指标T2WI 相对信号强度、异常高信号体积、T1 FLAIR强化程度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MMP-9的表达结果 呈正相关.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血管内皮细胞MMP-9表达增强与其BBB变化的MRI征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有时诊断仍有一定困难,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因此,减少误诊,提高疗效,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cerbB2,nm23,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VEGF,cerbB2、nm23的表达。结果:nm-23在鼻咽癌中表达阳性率高达69.7%,VEGF与cerb-B2阳性率近似,分别为32.9%,368%;MVD与nm23、MVD与cerbB2呈负相关;nm23与cerbB2、nm23与VEGF呈正相关;VEGF与cerbB2呈正棚关;VEGF与MVD有相关趋势。Cerbb2,nm23,VEGF表达与T分期、N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半定量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脑灰质核团铁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PD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PD患者(Honcn-Yahr分级为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9例、Ⅳ级6例、Ⅴ级6例)、3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行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后行磁敏感加权成像,经SWI后处理软件得到相位图像,然后在图像上手工绘制感兴趣区,分别测量黑质致密带、黑质网状带、红核、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的信号值.结果 P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黑质致密带、黑质网状带、红核、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的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43、0.003、0.023、0.001、0.033).PD组受累更严重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这种差异更明显.PD组黑质致密带和苍白球信号值与Hoehn Yahr分级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黑质致密带r=-0.943、苍白球r=-0.923.均P<0.01).黑质网状带、红核、壳核、尾状核头与Hoehn-Yahr分级相关性较小(黑质网状带r=-0.496、红核r=-0.480、壳核r=-0.494、尾状核头r=-0.471.均P<0.01).结论 利用SWI测定黑质致密带、苍白球的铁含量在PD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与Hoehn-Yahr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PD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5.
雌二醇洗脱支架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雌二醇(E2)洗脱支架植入对高脂喂饲兔腹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兔高脂喂饲后分别于腹主动脉植入裸金属支架、磷酸胆碱(PC)涂层支架和17β-E2洗脱支架,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印迹方法观察17β-E2洗脱支架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及机制。结果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壁ERK迅速活化,磷酸化ERK(p-ERK)在术后0.5 h时达峰值。各组支架植入12周时血管内膜均明显增厚。E2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较裸金属支架组减少36%。支架植入后0.5 h时E2洗脱支架组p-ERK表达明显低于裸金属支架组。2周时E2洗脱支架组内皮化率明显高于裸金属支架组及PC涂层支架组。结论 E2洗脱支架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实验兔支架植入后的血管内膜增生;与普通裸金属支架对比,E2洗脱支架能够加速支架段血管的再内皮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1/2可能介导了支架植入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人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卡培他滨治疗的2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WHO关于疗效评价标准和实体瘤疗效新标准(RECIST)评估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6例,进展11例,治疗总有效率60.7%;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11例(39.3%)、骨髓抑制7例(25.0%)、口角炎10例(35.7%)、手足综合征6例(21.4%).结论 卡培他滨对于老年人恶性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商品名:创无痕)对头面部外科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80例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治疗组)及常规术后处理(对照组)的临床病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和切口甲级愈合率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时间(5.25±1.20)d,较对照组(6.45±2.30)d缩短.治疗组术后瘢痕较对照组更细小平整,但两组的甲级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头面部外科手术后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能缩短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及减轻瘢痕.  相似文献   
98.
蔡琰  徐凯 《海峡药学》2012,24(9):249-251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的RP-HPLC法.方法 采用液-液萃取法对血样进行预处理,以去甲万古霉素为内标.色谱柱:依利特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mo1·m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10:94,pH=3.2),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万古霉素血清浓度在5.00~100.00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5,r=0.9996),提取回收率>9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 该方法方便、经济、无杂质干扰,适用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
罗颖  晏洪波  孔生生  杨斌  徐凯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808-1809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太田痣、雀斑、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调Q开关Nd:YAG激光美容仪,治疗时根据不同的病变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参数。色素性病变患者180例,其中雀斑60例,太田痣60例,脂溢性角化60例。三个病种分别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雀斑、脂溢性角化病治疗组采用532nm激光治疗,太田痣治疗组采用1064nm治疗,各对照组均采用1064nm和532nm两种激光组合治疗;各组分别治疗4次后,每次间隔1~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雀斑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太田痣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5),脂溢性角化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Q开关Nd:YAG激光仪治疗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个性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均行肝脏CT平扫、CT灌注成像及常规肝增强扫描并以三者作为术后影像学随访的手段。根据灌注扫描所得图像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和肝动脉指数(HAI)。以再次肝动脉造影结合临床随访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临床诊断试验与评价。结果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与非瘤区肝组织的BF,BV,MTT,HA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S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50)。CTP的诊断正确率=91.07%;灵敏度-95.74%;特异度=66.67%;阳性预测值=93.81%;阴性预测值=75.00%;阳性似然比=2.74;阴性似然比=0.13;Youden指数=57.82%。结论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