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200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81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3.0T 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显示胶质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在手术前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脑胶质瘤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传入工作站,应用Functool 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自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8例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各向异性指数图(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16例Ⅰ~Ⅱ级胶质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8例Ⅲ~Ⅳ级胶质瘤浸润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病灶区与灶周水肿区的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区域的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DTI 技术可在活体清晰、无创、直观地显示脑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DTI的MD值和FA值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DTI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前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手术风险和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确定枢椎椎弓根的最狭窄部位并观察其内部结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32例经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扫描的成人图像.扫描完成后行内插重建为层厚0.625mm、层距0.3mm,在ADW4.2软件上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在椎弓根狭部复合体内倾中轴线做内倾纵向切面,于纵向切而上确定椎弓根上倾中轴线,沿该上倾中轴线做上倾斜向切面,在该上倾斜面上的最狭窄部作垂直切面即椎弓根的最狭窄部位.结果:如果不考虑上关节突皮质骨,典型椎弓狭部的皮质骨轮廓形状近似钩状,钩身为椎弓狭部的内侧壁,钩尖为椎弓狭部的外侧壁部分,髓腔形状多呈竖置的椭贺形,内侧壁厚度(2.4±0.53)mm明显大于外侧皮质骨厚度(1.2±0.76)mm.椎弓狭部上方骨皮质厚度(2.7±0.76)mm明显小于下方部骨皮质厚度(3.2±0.92)mm,P<0.01.结论:椎弓狭部中段的外侧皮质骨厚度呈菲薄样,经椎弓根狭部复合体螺钉的方向以偏内偏上的安全系数高;对于国人来讲,枢椎的椎弓根内固定螺钉直径多以3~3.5 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3.
我院实施运行病历监控的方法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凯 《福建医药杂志》2009,31(6):143-144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中心内容。病历是反映医疗质量高低和临床、教学、科研的重要材料,也是医疗事故鉴定的事实依据。因此,病历质量控制历来都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自2002年成立质控办以来,积极促进病历监控人员观念转变,加大对运行病历监控的力度,通过制定规范详细的评价标准、双向反馈等方式对病历书写的及时性、规范性、各环节记录,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监控,提高了病历书写质量。现将我院实施运行病历监控的方法与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低剂量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儿童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经支气管镜证实有气道异物患儿的肺部MSCT资料,其中26例为低剂量扫描,16例为常规剂量扫描,分别对2组图像资料观察分析。结果26例低剂量扫描患儿中,MSCT显示气道异物25例,检出率为95%。16例常规剂量扫描患儿中,MSCT显示气道异物16例,检出率为1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的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儿童气道异物的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它可以确定异物的具体位置,对手术定位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大大降低了射线量,儿童气道异物的CT检查应优先使用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256例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观察和护理的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细致周到的护理,256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平均4天痊愈出院,随访护理满意率96.8 %.结论加强术前各项准备,突出心理护理;术后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处理和护理,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的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6.
肺癌的微创治疗因创伤小,对病灶直接局部作用逐渐广泛应用,不同方法各具特色。配合中医药治疗,均具协同增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配合中药研究较多,中药治疗方式或辨证或辨病,或术前或术后配合;认识到扶正的重要性。今后应扩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不同微创疗法与中医药结合治疗的疗效差异。并深入研究结合疗法的切入点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7.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教育及继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而临床教师是临床教学的具体承担者,临床教学质量的好坏与临床教师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根据临床教师的工作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临床教师的教育及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比和胃通泻合剂与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第一骨科医院与成都骨伤医院2021年3—9月诊治的86例老年胸腰椎骨折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和胃通泻合剂组和乳果糖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和胃通泻合剂组予和胃通泻合剂口服治疗,乳果糖组予乳果糖口服,2组均治疗2 d,随访观察1周。比较2组患者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症状和体征评分、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各有41例完成研究,和胃通泻合剂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乳果糖组(P均<0.05),治疗后的腹胀、腹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乳果糖组(P均<0.05)。和胃通泻合剂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4%(37/41),高于乳果糖组的68.29%(2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通泻合剂能有效改善老年胸腰椎骨折后患者便秘,并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经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钉道轨迹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对15具枢椎完整成人干燥标本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内插重建为层厚0.6mm、层距0.3mm,在ADW4.2软件上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ting,MPR)技术重建和分析图像。在图像工作站中模拟不同方法(方法A:进钉点为下关节突根部的中垂线,出至上关节突与齿突交界处;方法B:进钉点为下关节突背侧的头内1/4处,平行于狭部轴线至上关节突下缘)和不同直径的经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观察虚拟螺钉在骨性通道中的通行情况,并将钉道参数结果应用于干燥枢椎标本的实际椎弓根内固定。结果 螺钉的轨迹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以及任意轴面上得到动态观察,2具3侧标本的横突孔内侧壁和上关节突下方骨壁菲薄,明显不适于行椎弓根内固定。方法A与B两种钉道轨迹参数比较,二者的钉道长度相近(P〉0.05),方法A的上倾角度和内倾角度大于方法B(P〈0.05,0.01),方法A的骨性通道中可容纳虚拟螺钉的直径明显小于方法B(P〈0.05)。结论 本研究可以模拟经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不同进钉点、螺钉的不同直径和不同安全角度,并动态观察螺钉的轨迹是否完全在骨性结构内通行,在临床治疗和科研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