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剖解22例脑梗死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分别从梗死侧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取材(避开梗死灶坏死脑组织),以5例正常脑组织相应部位的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TGF-β及VEGF表达的变化及其规律.实验结果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TGF-β阳性细胞于缺血4.5~10 h开始增多[(2.36±0.3)个/HP],缺血24~70 h达高峰[(9.1±1.5)个/HP],72~96 h之后开始下降[(4.6±1.7)个/HP],至缺血120~144 h仍有较多阳性细胞[(1.8±0.3)个/HP].对照组有少量TGF-β阳性细胞表达[(1.1±0.2)个/HP];(2)VEGF阳性细胞于缺血4.5~10 h开始增多[(20.9±9.0)个/HP],缺血 24~70 h达高峰[(48.9±3.4)个/HP],72~96 h 之后开始下降[(38.5±6.2)个/HP],至缺血120 ~144 h仍有少量阳性细胞[(16.1±6.0)个/HP].对照组无VEGF阳性细胞表达.结论 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TGF-β及VEGF表达增高,并且二者在表达时间上具有相关性,对脑梗死后神经损伤可能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后采用呼吸机加热湿化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在脱机后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甩呼吸机加热湿化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结果脱机后24h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8.02±1.04)%,对照组(90.4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49,P〈0.01);观察组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672,14.280,19.391;P〈0.01);需重新机械通气者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8,P〈0.01)。结论应用呼吸机加热湿化器持续吸氧法行气道湿化能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改善撤机后患者的氧合状态,降低重复机械通气的几率,其效果优于使用人工鼻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应用肠外翻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和炙甘草)及其不同配伍组中4个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 采用肠外翻模型,考察葛根芩连汤中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4个生物碱类成分的肠吸收机制;同时考察不同肠段、药物浓度等因素对它们吸收的影响并比较各组分在全方和不同配伍组给药时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 各组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药根碱在各肠段的吸收方式除被动扩散外还存在主动转运.小檗碱、巴马汀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显示它们为被动扩散.黄连碱在空肠中的吸收表现为主动转运;而在十二指肠、回肠、结肠中表现为被动扩散.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全方中小檗碱、巴马汀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黄连碱、药根碱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结肠.结论 比较不同配伍组的Ks,4个生物碱成分在全方中吸收最好,其他三个配伍组的吸收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脾胃气虚型便秘患者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结果:48例患者,痊愈25例,显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结论:补中益气汤是升阳举陷、培中益气之名方,临床以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为辨证要点,治疗脾胃气虚型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5.
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的重要软实力,不仅能够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还能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需要从坚持党的领导、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精神、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把握逻辑内涵。然而,当前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存在党建引领不足、内涵不清、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未来可系统推进医院文化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和人文品牌等要素间的均衡发展,为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指明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56.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3岁,因双侧面颊部凹陷16年于201 1年11月入院.患者主述自7岁始不明原因出现双侧面颊部消瘦,随年龄增长面颊部萎缩凹陷明显加重,上肢、躯干消瘦,但双侧大腿明显增粗,青春期后病情进展稳定,冈不影响生活一直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癌结节数目及解剖位置分布在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胃癌D2根治手术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后病理筛选淋巴结阴性并含有癌结节病例。根据癌结节数目(L1、L2、L3)和解剖位置区分[胃周组(Q1)与非胃周组(Q2)]分组。结果 L1、L2、L3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8.9%、52.1%、31.5%, 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9, P=0.008)。Q1组、Q2组患者3年OS分别为58.9%、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10, 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T分期、癌结节数目、分布、神经、脉管侵犯情况均与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4 cm(HR=2.460, 95%CI:1.307~4.629, P=0.005)、癌结节分布(非胃周)(HR=3.959, 95%CI:2.077~7.545, P<0.001)、神经浸润(HR=4.299, 95%CI:1.953~9.461, P<0....  相似文献   
58.
59.
60.
目的探讨多灶性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以及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胃癌病人2012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多灶性胃癌病人36例,收集3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病灶数目、部位、分化、T分期、最大直径,脉管、神经侵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数目。依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两组,淋巴结阳性组19例,淋巴结阴性组17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统计两组3年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多灶性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主灶侵犯深度、神经侵犯及主辅灶分布不同区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主灶侵犯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结果表明,淋巴结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52.6%,淋巴结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88.2%,阳性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灶性胃癌是一种特殊类型胃癌,主灶的侵犯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可能表明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