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报道3例,复习11例搏动性耳鸣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本文3例为老年患者,经颈动脉造影证实,表现为枕动脉扩张、侧窦静脉扩张、由枕动脉供应的大动静脉畸形、侧窦静脉充盈与枕动脉呈动静脉交通等。3例经手术结扎枕动脉后耳鸣消失。血管畸形致搏动性耳鸣,病变常累及枕动脉,形成之动静脉瘘多为先天性,可在50~70岁出现症状。检查时于患侧乳突部可闻杂音,  相似文献   
122.
我院儿科于2001年10月~2003年3月采用1%甲硝唑氯己定(1%复方洗必泰)治疗新生儿、婴儿尿布皮炎35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60例患儿均为儿科患有尿布皮炎的新生儿及婴儿 ,除外其他疾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7天~8个月。全部病例表现为接触区域皮损 ,其中大片红斑、丘疹者39例 ,伴有渗出者20例 ,糜烂、脱皮者15例 ,继发化脓感染者5例 ,继发念珠菌感染者3例。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2组 :治疗组35例 ,男18例、女17例 ;对照组25例 ,男12例、女13例。2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喂养方式无明显差异。1 2治疗方法治…  相似文献   
123.
优势互补 共建附属医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共建第二附属医院,与珠海市人民医院共建第三附属医院,二所特区医院在原有行政隶属关系,领导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全部科研,教学,师资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纳入高等院校管理体系,附属医院的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形成规模,科研学术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重点专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进入较高层次,而暨南大学医学院办学经费不足和附属医院教学实力不强的状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实践证明,这种高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PRDM5基因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抑癌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等方法,克隆PRDM5基因并插入慢病毒载体中.将携带PRDM5基因的慢病毒质粒(或阴性对照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人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PRDM5的表达,细胞倍增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非锚着依赖性生长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PRDM5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包装获得慢病毒上清.将PRDM5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22Rv1细胞后,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该细胞株能稳定表达外源性PRDM5蛋白.过表达PRDM5的前列腺癌22Rv1细胞的增殖能力[倍增时间:(52.5±1.4)h vs (44.0±1.3) h]、克隆形成能力[克隆形成数:(1 114±98)/皿 vs(1 361±123)/皿]和非锚着依赖性生长能力[克隆形成数:(94.6±8.7)/孔vs (154.0±3.5)/孔]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腺癌22Rv1细胞中PRDM5的过表达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5.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腓肠肌血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腓肠肌血肿的价值。方法 对24例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11例腓肠肌血肿的大小、形态和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纵切为长管状、树枝状,横切为类圆形的低回声,与肌肉有整齐的分界,两端与静脉延续,多合并下肢深静脉主干的血栓。腓肠肌血肿体积较大,后方回声明显增强,与周围肌肉有高回声界限,血肿内无血流信号,多不合并下肢深静脉主干的血栓。早期为张力高的类圆形等回声或低回声,随之无回声区逐渐增多,张力减低,为卵圆形或梭形。肌肉撕裂伤引起的血肿部分肌纤维断裂,血肿占据肌肉的一部分。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腓肠肌血肿、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首选和可靠的影像学方法,且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经皮电脉冲刺激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电脉冲刺激膀胱(transcutaneous electrostimulation of vesica,TEV)对糖尿病神经源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患者膀胱残余尿(bladder residue urine,BRU)和白细胞排泄率(urine leukocyte excretion rate,ULR)的影响,探讨DNB无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所有BRU增多(≥50ml)的DNB患者在降糖治疗的同时,根据其BRU的量分为轻(50-250ml)、中(251-450ml)、重(>450ml)度DNB,轻、中度DNB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重度DNB患者则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刺激+α1-阻滞剂组,刺激均采用电脉冲体外交替刺激两侧膀胱角和膀胱前、后壁立位,使膀胱平滑肌不断收缩而排尿;主要观察指标有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血脂、BRU及ULR等变化。结果:DNB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ULR、BRU和GHb随DNB的轻重而增加;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NCV)则减慢。轻、中度DNB患者中,刺激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糖、脂和尿酸代谢改善程度相当,但刺激组的BRU和ULR明显减少(P均<0.02),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在重度DNB患者中,刺激组的BRU和ULR明显减少,尿意率(urine reflex rate,URR)明显升高,但刺激+α1-阻滞剂组BRU和ULR的减少较刺激组更明显。结论:体外膀胱电脉冲刺激可有效减少或消除DNB患者的BRU和ULR,甚至恢复重度DNB患者的尿意,在重度治疗DNB患者时与α1-阻滞剂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结合心电图、生化等指标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心脏及腹部各脏器超声影像学改变。方法 采用床旁超声观察我院SARS患者 5 7例 ,与相应正常参考值比较 ,分析所见指标改变与SARS的关系。结果 超声心动图显示各指标改变无显著差异 ,但肝脏、脾脏增大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SARS患者肝脏、脾脏在超声影像学的改变与SARS病毒的侵袭有关。超声心动图观察到部分病人左室增大 ,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8.
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鉴别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可行性.方法经超声诊断的43例46条下肢DVT患者,根据其诱因和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组和亚急性组,比较两组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及病变静脉管径.结果两组血栓的形成部位、回声特点有显著差别(P<0.05),而管径无明显差别(P>0.05).以低回声表现的局段性、周围型和中央型血栓诊断急性下肢DVT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4.6%和75%.而以中回声表现的血栓和混合型血栓诊断亚急性下肢DVT的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6.9%.结论对于诱因及症状不明确的下肢DVT患者,根据超声检查多数可区别急性和亚急性DVT,但少数仍不能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129.
超声诊断宫角妊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37岁,因停经三个月,阴道不规则出血一个半月入院。末次月经1989年7月26日,9月3日阴道少量出血,因尿HCG阳性而诊断早孕,9月5日在当地刮官术中未见绒毛组织,术后仍出血。9月18日再次清官结果同前,仍有早孕反应。9月30日再刮宫,疑绒癌而来我院。妇科检查:子宫前位,活动丰满,有压痛,右宫旁可疑囊性块,边界不清,双附件未见异常。10月17日血HCG539.1mIU/ml、拟诊:宫外孕: 1989年10月16日超声所见子宫前位7.3×  相似文献   
130.
摘要: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循环microRNA-21(miR-21)的表达情况。 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4例MM患者循环miR-21的表达水平,并与血清Ig的总量(IgG+IgA+IgM)、lambda轻链、kappa轻链、Ca2+、乳酸脱氢酶(LDH)、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b)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MM组循环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为2.01±0.27,显著高于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组0.76±0.20(t=15.39,P<0.01)和健康人对照(NC)组0.43±0.11(t=27.74,P<0.01)。MM组Ⅰ期的miR-21水平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t=-4.16,t=-4.32,P均<0.01)。MM组循环miR-21水平与血kappa轻链(r=0.532, P<0.05)、血lambda轻链(r=0.615,P<0.01)、Ig的总量(IgG+IgM+IgA)(r=0.625,P<0.05) 及血清β2-MG(r=0.491, 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呈负相关(r=-0.585,P<0.01)。而与LDH(r=0.250,P>0.05)、Hb(r=-0.286,P>0.05)及Ca2+(r=-0.227,P>0.05)均无相关性。 结论:MM患者循环miR-21可以反映骨髓瘤细胞的负荷,监测MM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