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研究血清学试验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在沙门菌分型检测中的应用和药敏试验结果,比较鼠伤寒沙门菌和其他所有沙门菌的耐药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非重复沙门菌属40株;采用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再进行沙门菌血清型分型;利用WHONET 5.6软件及SPSS13.0软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ALDI-TOF-MS法对沙门菌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40株经仪器鉴定为沙门菌株,血清学试验分为10个血清型,分属5个血清群,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占65.0%;其次为肠炎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各占7.5%,未检出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MALDI-TOF-MS鉴定结果均能鉴定到种属水平,且匹配分数均>2.300。当差异水平为200时,可分为20个型别,其中14株为单株菌。血清学分型与MALDI-TOF-MS鉴定结果相比:28株鉴定结果与血清型一致,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12株鉴定结果与血清型不一致。血清学分型与MALDI-TOF-MS法关系密切,但两者不完全对应。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耐药率均大于70.0%;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快速准确鉴定出沙门菌,MALDI-TOF-MS法和血清学分型配合使用,对沙门菌的快速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湖南地区革兰阴性菌中整合子的流行现状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的特点。方法收集183株革兰阴性菌,MIC法检测其药敏活性,利用不同的引物PCR筛查整合子的种类及整合子可变区,RFLP分析可变区,并测序确定其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内容。结果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整合子检出率为54.6%,均为Ⅰ类整合子;携带5种整合子可变区,分别是0.75 kb,1.0 kb,1.8 kb,2.0 kb,3.0 kb;可变区内容为intI1-dfr15-aadA2-qacE△1-ampR,dhfrⅫ-orfF-aadA2,aacA4-catB8-aadA1,dhrfⅫ-aadA2,intI1-dfrA12-aadA2-qacE△1-sul1-ISCR1-blaCTX-M-14-IS903。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分布于我院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广泛携带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盒的高频出现与抗生素选择性压力无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产头孢菌素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耐药株进行基因分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57株大肠埃希菌进行头孢菌素酶(AmpC)检测,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照美国CLSI规定判断结果,判断细菌的耐药性;对产AmpC酶菌株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进行基因分型;接合试验证实酶基因有无可转移性。结果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占8.9%(14/157);14株产AmpC酶菌株经过RAPD扩增分为13型。结论本院已经发现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其耐药性能够水平传播。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对大多数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RAPD证实他们大多来自不同的克隆株。RAPD是从分子水平对耐药细菌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一种经济、快速、可靠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44.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PreS1抗原检测与肝癌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研究前S1抗原(PreS1-Ag)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00例已确诊的肝癌患者及200例已确诊的非肝癌就诊者用ELISA法进行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及PreS1-Ag检测。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HBsAg/AntiHBe( / )的百分率远大于HBsAg/HBeAg( / )的百分率,亦远大于PreS1-Ag( )百分率;而非肝癌就诊者血清HBsAg/AntiHBe( / )的百分率也远小于肝癌患者。结论HBsAg/AntiHBe( / )能反映肝脏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增加。而血清PreS1-Ag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毒的活动性复制,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在肝癌检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PBC组)、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性肝炎组)和6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用线性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抗线粒体2型抗体(AMA-M2)、抗gp210抗体(抗gp210)和抗sp100抗体(抗sp100),分析各种自身抗体单独检测及并联检测在PBC诊断中的意义。结果PBC组、病毒性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A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PBC组的ANA阳性率最高、正常对照组的ANA阳性率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3组的ANA阳性者中,PBC组以中高滴度(1∶320及以上)为主,中高滴度者比例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7),低滴度(1∶100)者比例低于病毒性肝炎组(P均<0.017)。PBC组54例ANA阳性患者中,ANA荧光核型以胞浆颗粒型(43%)与着丝点型(20%)为主。PBC组患者的ANA、AMA、AMA...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研究Ⅰ、Ⅱ、Ⅲ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并保存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49株,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40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整合子及可变区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并进行比对。结果 89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共36株;其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49.0%(24/49);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0%(12/40);未检出Ⅱ类及Ⅲ类整合子。有15株成功扩增出可变区。检出dfrA17、aadA5、aadA22、aadA2、dfrA12共5种耐药基因盒,与耐药表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Ⅰ类整合子在ESBLs和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显示其与细菌的耐药性关系紧密,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耐药谱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基因分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法,耐药谱选用K-B法。结果RAPD分型将28株阴沟肠杆菌分为10种株型,耐药谱则将其分为7种不同的耐药型,28株阴沟肠杆菌中AmpC酶检出率为53.6%,未发现美洛培南耐药株。RAPD的基因分型得的遗传聚类图可分为10类。结论RAPD技术对肝移植术后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肝移植术后阴沟肠杆菌有很高的耐药性,治疗应首选美洛培南,RAPD指纹图谱与耐药谱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Lp-PLA2水平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收取清远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就诊的腹部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患者30例,随机抽取术后无深静脉栓塞患者30例,分为深静脉栓塞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深静脉栓塞组和对照组的D-二聚体,LpPLA2的结果,并收集术后深静脉栓塞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SPSS软件对测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静脉栓塞组D-二聚体,Lp-PLA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D-二聚体,Lp-PLA2水平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 36株,对菌株进行药敏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基因、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序列分型(ST分型),基于wzi测序结果进行血清型分型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36株CRKP均检出blaKPC基因,未检出blaIMP、blaVIM、blaOXA-48基因。黏液丝试验均为阴性,未检出K1、K2、K5、K20、K57五种常见荚膜血清型,36株CRKP rmpA2、wcaG、ybtS、aerobactin、iutA、iroN、ycf、mrkD、mrkA、silS、uge、Plvpk、fimH、wzi基因检出率为100%;TerW为86.11%;fimA、magA均为阴性。MLST结果分析显示,36株均为ST11型。仅32株成功测序wzi基因,wzi分型结果为K14.K64 96.88%(31/32),K24 3.12%(1/32)。基于测序结果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32株菌中31株100%同源,1株与浙江菌株KP18069 99%同源。结论 该院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携带blaKPC基因,优势ST分型为ST11,wzi分型以K14.K64为主,且携带了大量的毒力基因。分子进化树提示存在同源性感染,怀疑有输入性传播,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医院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