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91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458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207篇
  2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背景与目的尿多酸肽足从健康人尿中分离提取、纯化的一组细胞分化诱导剂。临床前试验表明。尿多酸肽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生长、诱导分化凋亡的作用。本研究拟比较尿多酸肽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化疗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生存期及毒性。方法42例晚期NSCLC病例被随机分人尿多酸肽联合NP化疗组与NP化疗组。NP方案:NVB25mg/m^2,静脉滴注第1、第8天,DDP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1周期,化疗2周期。尿多酸肽联合NP化疗:尿多酸肽注射液300ml锁骨下静脉置管给药。每天一次,于化疗前7天开始用药,再与NP方案联合治疗2周期,化疗药使用当日停用尿多酸肽。结果尿多酸肽联合NP化疗组有效率为44.4%,NP化疗组有效率为20%。二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多酸肽联合NP化疗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单纯NP方案化疗组为6个月(P=0.0287)。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二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尿多酸肽联合NP化疗治疗晚期复治NSCLC疗效肯定,毒性可耐受.尤其在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72.
1 资料和方法根据本院 2 0 0 0年 4~ 9月份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病例共 794例 ,均为随机病例 ,平静心电图ST T均无明确改变。依据年龄分为 2组 ,Ⅰ组 :年龄≥ 6 0岁者 5 7例 (7.2 % ) ,男性33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6 0~ 73岁 ,平均 6 3岁 ,男 /女为 1.4 1。Ⅱ组 :年龄≤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研究中国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19F血清型菌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来自全国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性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网络实验室的57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进行ST序列分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处理分型数据并进行ST型聚类分析。结果 35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血清型菌株共分为6个ST型,其中ST320型29株,占82.9%,为优势基因型。其他6株分别为ST876(2株,5.7%)、ST4560(1株,2.9%)、ST9230(1株,2.9%)、ST7759(1株,2.9%)和ST6429(1株,2.9%)。22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F血清型菌株包括7个ST型,其中ST271型14株,占64%,为优势基因型。其余8株分别为ST236(1株,4.5%)、ST320(2株,9.1%)、ST1937(2株,9.1%)、ST6993(1株,4.5%)、ST9236(1株,4.5%)和ST9240(1株,4.5%)。结论 我国侵袭性肺炎链球菌19A血清型菌株主要基因型为ST320型,19F血清型菌株主要基因型为ST271型,ST320型为19A和19F菌株共有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974.
目的: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硬化模型家兔血脂、CRP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兔6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共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新西兰兔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并免疫损伤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观察各组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比较。结果对血脂的影响:高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TC、LDL-C均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CRP的影响:高脂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加味补阳还五汤、正常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脂、抗炎作用来完成。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寻找食管鳞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监测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析10例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29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F等12个上调蛋白和人类蛋白酶体激活剂PA28β等17个下调蛋白。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谱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表达差异的蛋白有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分析嘉兴市秀洲区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秀洲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2011-2012年的125例妊娠梅毒患者,其中首次诊断孕周<28周且有2次规范抗梅毒治疗的72例为治疗组,首次诊断孕周≥28周并进行1次或2次抗梅毒治疗的53例为对照组。再根据分娩时孕产妇血清非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滴度是否≥1∶4分组,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94%,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39%(1/72);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87%,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9.43%(5/53);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97%,TRUST 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妊娠梅毒患者及早进行规范驱梅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孕妇血清 TRUST 滴度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在小儿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8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视频脑电监测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儿中,视频脑电图( VEEG)异常率达94%,中度及重度异常表现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头颅CT检出率(χ^2值分别为8.127和10.389,P<0.01);VEEG异常程度与患儿临床表现轻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42,P<0.01);病愈时间长短与VEEG异常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38,P<0.01)。结论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儿VEEG异常检出率高,其异常改变程度及转归与临床病情及病程有关,可能成为指导临床诊断及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78.
对30例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后4~15d发生骨痛,疼痛主要发生于胸椎、腰椎及四肢长骨.予以心理干预及镇痛处理后骨痛减轻,处理后1~2 d骨痛消失.提出需加强骨痛的观察及处理,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不适,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79.
早在1988年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发现,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可以抑制结肠癌的发生、发展[1];新近的研究证据表明环氧化酶2(COX-2)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许多生物学进程[2].不同于以往的以核苷酸代谢为抗癌核心的理念,COX-2成为了肿瘤防治的新靶点.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COX-2及其催化产生的前列腺素产物与肿瘤的演变密切相关,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能阻碍着恶性肿瘤的发展[2].  相似文献   
980.
目的了解济南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济南市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连续采样的方法在取得研究对象人群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到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男男性行为者(MSM)共3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及采血检测艾滋病、梅毒抗体。利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 17.0软件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有31例艾滋病抗体阳性,感染率为10.33%。在多因素分析中,首次性行为年龄20岁和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不能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是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男男同性传播艾滋病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已成为济南市报告HIV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提倡减少性伴和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应是今后干预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