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2篇 |
免费 | 146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78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401篇 |
内科学 | 110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25篇 |
特种医学 | 6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99篇 |
综合类 | 467篇 |
预防医学 | 218篇 |
眼科学 | 83篇 |
药学 | 215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48篇 |
肿瘤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
超氧阴离子与硝酸甘油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持续经皮贴硝酸甘油 ( 0 .4mg/h) 72小时建立大白兔耐药模型 ,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技术测量血管壁超氧阴离子 (·O-2 )水平 ,探讨·O-2 水平与硝酸酯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 ,贴膜 72小时后获取胸主动脉 ,观察血管环对不同浓度硝酸甘油的舒张反应和测量血管组织·O-2 、丙二醛 (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硝酸甘油组血管环对硝酸甘油舒张反应明显减弱 (最大舒张反应 58.76±1 2 .96%vs94.68± 3.2 3% ,P <0 .0 5) ,硝酸甘油组血管组织·O-2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 2 31 7.38± 889.0 3vs50 8±1 70 .94cps/g .ml,P <0 .0 5) ,而SOD活性和MDA水平无显著改变 (P >0 .0 5)。结论 :持续经皮贴硝酸甘油 72小时血管环产生了明显耐药 ,耐药的产生可能与血管壁超氧阴离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3.
94.
95.
目的探讨乙肝携带产妇血清标志物类别及婴儿喂养方式,为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借助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收集本辖区所有助产机构分娩产妇的孕期或产时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婴儿三个月内的喂养状况。结果 5226例HBsAg携带产妇血清标志物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1)(4)(5)阳性64.54%,135阳性20.97%和(1)(5)阳性11.02%;HBsAg携带产妇所分娩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为65.10%,HBsAg和HBeAg双阳性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62.31%,低于其他类别的纯母乳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BsAg携带产妇血清类别HBsAg和HBeAg双阳性依然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产妇的喂养指导最好结合母亲血清或乳汁中的HBV-DNA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96.
97.
吲哚美辛治疗置IUD后出血者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副反应者子宫内膜不同部位形态学影响。方法:纳入宫内节育器出血副反应者(治疗组)49例;输卵管性不孕行输卵管插管术及子宫全切术患者(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吲哚美辛口服,定点获取治疗组宫内节育器压迫区、移行区、远器区子宫内膜及对照组相应部位子宫内膜,观察两组子宫内膜形态学、显微和超微结构,对内膜不同区域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子宫内膜显微、超微结构明显异常,较之对照组存在内膜发育不同步的剥脱/修复障碍,内膜损伤程度与距离宫内节育器的远近成反比;治疗后,治愈者子宫内膜剥脱/修复障碍消失或明显减轻,未愈者不同区域子宫内膜仍存在程度不一的形态学损伤和剥脱/修复障碍。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出血副反应者存在以剥脱/修复障碍为主的内膜形态学异常,纠正和预防其形态学改变可能是有效的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