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蔡维山  徐中和 《广东医学》1995,16(4):219-221
本组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其中稳定型骨折11例,不稳定型骨折14例。25例均随访半年以上,稳定型骨折患者于术后1周扶拐负重锻炼;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平均离床时间6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0天,临床观察表明,加压滑动鹅头钉设计合理,性能坚固,能使患者早期离床,减少卧床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保持正常颈干角,不出现髋内翻畸形,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72.
经髋外侧切口行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 ,因其破坏了关节囊的后部 ,故术后患肢须牵引以防髋关节后脱位 ,从而不能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1997~ 2 0 0 0年我院采用髋外侧切口行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15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共 15例 ,其中女13例 ,男 2例 ,年龄 6 8~ 82岁。合并肺气肿 2例 ,高血压病 1例 ,冠心病 2例。股骨颈骨折 11例 (Garden分型 :Ⅲ型 3例、Ⅳ型 8例 ) ,骨性关节炎 4例。1.2 治疗方法 以股骨颈骨折为例。伤后患肢牵引 3天。手术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取侧卧位 ,术野消毒 ,铺…  相似文献   
73.
影像导航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椎体成形术辅助短节段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应用的有效性和效果。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采用导航引导下的短节段椎弓钉固定结合钙磷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内植完成后即做X线片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内植物位置理想,椎弓钉位置评级理想68枚(94%),3枚突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II级1枚。术后1周离床负重行走。椎体高度丢失恢复40%,随访12个月后显示椎体高度平均改变0.15%,过伸过屈动力摄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有椎弓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导航引导椎弓钉植入及钙磷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只需1次X线片成像就能做出虚拟的手术环境和路径;使内植物精确植入最佳位置,提高了椎弓钉植入及椎体成形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4.
监测皮岛对深部移植组织瓣血供监测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监测皮岛对深部移植组织瓣血供监测的可靠性。方法:从1989年9月到2003年6月,对85例因肿瘤切除、创伤导致深部组织缺损的病人实施了携带监测皮岛的各种深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后7d内连续临床观察监测皮岛以了解深部组织瓣的血供。结果:10例监测皮岛出现异常,探查发现真正血栓9例,1例为假阳性。术后3d内出现9例,3d后(术后第5d)出现1例。监测皮岛对深部移植组织瓣血供监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Youden’s指数(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100%,98.7%和0.987。结论:(1)监测皮岛能可靠地监测深部移植组织瓣的血供状态;(2)应用监测皮岛,对深部移植组织瓣的血供监测3d是足够的。  相似文献   
75.
76.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增强脊柱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AF内固定撑开复位、间接减压的疗效。方法 对33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但MRI示后纵韧带仍完整。其中24例伴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9例、D级6例。9例无神经压迫症状。治疗均采用后路AF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横突间、椎板间植骨。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CT检查,分别计算其伤椎椎体高度及椎管狭窄率,确定椎体高度及椎管横截面积的恢复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术后平均随访13.4个月,伤椎前柱高度、后柱高度、椎管狭窄率治疗前分别为47.9,82.1,(29.3&;#177;13.5)%;治疗后分别为86.6(t=3.034,P&;lt;0.01),92.3(t=3.401,P&;lt;0.01),(7.3&;#177;7.9)%(t=3.626,P&;lt;0.01)。24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22例分别提高1~3级,2例A级无变化。33例中有2例AF钉断裂,余患者内固定稳定,未见椎体塌陷。结论 AF系统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过撑开复位,间接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臂形态,以维持和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比较颈椎单开门应用两种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方法 5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内固定技术分为微型钛板固定技术(A组) 26例和锚定法固定技术(B组)29例。通过比较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而影像学结果则通过比较X线颈椎曲度变化值和MRI椎管与脊髓最狭窄处面积进行评估。 结果 其中50例获得随访6~42个月,平均(27.1±9.9)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颈椎曲度变化值、椎管与脊髓最狭窄处面积变化值等方面,A组均优于B 组(P<0.05)。 结论 两种颈椎单开门内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但微型钛板固定技术获得更好的影像学结果。  相似文献   
78.
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和 《广东医学》2005,26(2):141-142
目前 ,因脊柱疾病承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日渐增多 ,需要使用脊椎植入物治疗的已很普遍。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椎弓根钉技术已在各大医院普及 ,我国近十多年来脊柱外科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我们不能不看到 ,在大多数患者获得新生的同时 ,却仍有少数患者因手术的失误而留下遗憾。在脊柱手术失误中 ,植入物的准确程度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即使是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徒手操作 ,也难免出些偏差。往往就是少许误差 ,导致了重要组织器官的损害 ,这种意外在脊柱手术中并不鲜见。脊柱手术导航系统 (computeraidedspinesurgerynavigationsystemCASSNS)可…  相似文献   
79.
计算机影像导航引导技术在脊柱内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0例脊柱患者采用计算机影像导航引导下的脊柱手术 ,其中采用X线虚拟导航引导模式 10 5例 ,包括引导腰椎椎弓钉加椎间钛笼植入 4 0例 ,胸腰段椎弓钉植入 10例 ,颈椎内固定植入 32例 ;采用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引导模式 15例 ,包括颈椎后路螺钉植入 5例 ,中上段胸椎弓钉植入 6例 ,脊柱侧弯多节段胸腰椎弓钉植入 4例。内植物完成 ,术中C臂透视摄片以了解内固定位置情况 ,术后CT进行椎弓根层面扫描。结果 腰椎组 :椎弓钉进钉点偏差不超过 1mm ,角度偏差不超过 2 °,实际内植物与虚拟内植物重叠率平均 96 %。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 :94 % (2 70 /2 88)腰、胸椎弓根内中心位 ,18枚位于椎弓根内偏外侧 ,临床无神经症状。结论 导航技术对同时需要多路径显示 ,多维定位要求的脊柱手术创造了理想新颖的引导模式。术者的操作在无辐射条件下具形象化、多维化 ,且实时感强 ,使内植物按设想路径精确制导。  相似文献   
80.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48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 探索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骨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长管骨骨缺损6 cm 以上48 例,用对侧腓骨游离移植修复缺损,均携带供观察腓骨血供的“监测皮岛”或供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结果 1 例失败,44 例于术后3 ~6 个月、3 例于1 年内骨性愈合。随访3 年以上36 例,移植腓骨均增粗、塑形,酷似受区长管骨。结论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骨缺损效果满意,“监测皮岛”是保证腓骨血供的有效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