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80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04篇
综合类   246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4篇
  6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兔屈趾肌腱Ⅱ区伤口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4.0~4.5kg,将左前中趾屈趾深肌腱切断并采用标准Kessler缝合法修复作为实验组,分别于术后1、7、14、21、28及56d获取肌腱及腱鞘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取10只;同一动物的右前肢正常肌腱及腱鞘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位杂交结果示:实验组TGF—β1mRNA在术后1d开始上调,14~21d达高峰,56d保持较高水平;对照组存在TGF—β1mRNA的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实验组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术后1d,TGF—β1蛋白信号的表达增加,14~21d达高峰,56d仍保持一定水平;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存在TGF—β1蛋白信号表达,但表达水平较低。结论正常无损伤的肌腱和腱鞘能产生TGF—β1,当肌腱损伤后,细胞因子被激活,增加的细胞因子主要由肌腱细胞与腱鞘细胞产生,与肌腱的内、外源性愈合机制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2.
胃肠道间质瘤1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林琳  所剑  王权  何亮 《腹部外科》2007,20(3):164-16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196例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项目CD117、CD34、SMA、S-100、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4.6%、52.6%、15.3%、0.术后死于初次复发7例,死于再次手术后3例.本组5年生存率为94.8%.接受格列卫治疗者共38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4例.结论 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诊断GIST的必要手段.加强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规范手术及合理的靶向药物治疗是GIST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复合物(CMC-HA)在腹膜粘连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分为A、B、C 3组,每组30只,制成腹膜粘连模型后分别于创面置入羧甲基纤维素(CMC)、透明质酸钠(HA)和CMC-HA各3 ml,分别于术后3 d、7 d和14 d观察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术后3 d于光镜下可见,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大鼠肠壁纤维细胞增生较轻,胶原纤维排列较疏松.术后14 d,C组大鼠腹膜粘连程度明显轻于A组和B组(均P<0.01).结论 CMC-HA预防术后腹膜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4.
<正>结肠憩室(diverticulum of the colon)是指结肠肠壁肌层缺损,结肠黏膜经此处向外突出形成的囊状病理结构。结肠中存在多个憩室则称为结肠憩室病(diverticular disease of colon)[1]。结肠憩室病由Cruveilhier在1894年首先描述,20世纪后逐渐增多,主要以西方国家病人多见,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结肠憩室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且易与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25.
消化道出血是指血液由于各种原因经过胃肠道丢失,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胃肠道邻近脏器疾病等。不同原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其临床特点有显著差别。因此,充分认识消化道出血原因和特点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根据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兔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增殖、胶原产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细胞的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方法 从兔屈趾肌腱分离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并培养,在使用TGF-β1培养后,细胞的数量和胶原产生量被测量,并与不使用TGF-β1培养的对照组比较。另外,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使用TGF-β1前后各种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 所有3种细胞均可以产生Ⅰ、Ⅱ、Ⅲ型胶原组织,TGF-β1使培养的细胞数量降低,但能显著性地增加Ⅰ、Ⅱ、Ⅲ型胶原组织产生和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调节TGF-β1的水平能调节胶原组织的产生,可能为临床上防止肌腱粘连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6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68例患者行微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5min,术后3例脐部切口疼痛使用止痛剂。患者手术当天均可下床活动,次日进流质饮食,1~3d出院。术后无出血、胆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1~19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具有患者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自体髌腱与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72例ACL断裂患者于术前应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A组36例为自体髌腱组,B组36例为单纯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髌腱组。两组病例均由同一术者采用标准关节镜技术完成前交叉韧带重建。通过一般情况比较、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Daniel单腿水平跳跃试验、IKDC评分、Lysholm-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及KT-2000检测评价临床疗效。[结果]7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A组(36例)39.5个月、B组(34例)36.3个月,2例失访。A组发生术中髌骨骨折1例、术后髌前痛2例,B组出现迟发感染1例。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B组长,术后发热天数较B组短。两组住院时间无差异。A、B两组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及KT-2000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ACL重建失败率分别为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Daniel单腿水平跳跃试验、IKDC评分及Lysholm-Tegner运动水平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纯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髌腱与自体髌腱相比较,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短期疗效接近,可作为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一个良好的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胆固醇结石病人BI型清除剂受体(scavengerreceptorBtypeI,SRBI)及其转录调节因子肝脏受体类似物1(liverreceptorhomologue1,LRH-1)的表达,以探讨胆固醇结石发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和10例无胆石症对照者测定血清脂质、胆汁成分和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以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SRBI和LRH-1mRNA的表达量。结果:胆石组胆石平均胆固醇含量(86.68±5.26)%,均为胆固醇结石。胆石组病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对照组[(0.86±0.62)mmol/L比(1.42±0.56)mmol/L,P<0.01]。胆石组胆汁胆固醇在总脂中的摩尔百分比和胆固醇饱和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7.80±2.06)mol%比(5.26±2.80)mol%,P<0.05]。胆石组SRBI基因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2.48±0.44比1.00±0.23,P<0.05),胆石组LRH-1表达也高于对照组(2.05±0.29比1.00±0.28,P<0.05)。结论:胆固醇结石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异常为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肝脏LRH-1、SRBI表达增高,参与了胆固醇过饱和胆汁形成,并促进了胆固醇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