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2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3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53篇 |
内科学 | 25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132篇 |
预防医学 | 3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45篇 |
中国医学 | 34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彭辉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
胰岛64KD蛋白抗原(64KDa)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自身抗原,其抗体在IDDM患者中阳性率很高,64KDa经胰酶消化后可产生50KDa,40KDa,37KDa三种片段,它们均与IDDM发病有紧密联系,尤其37KDa对青少年发病型和快速进展型IDDM预测和诊断有重要价值。通过对三种片段与其它IDDM抗体的联系研究发现,50KDa来源于谷氨酸脱羧酶,40KDa的前体为胰岛细胞抗体(ICA)512,37KDa的前体为phogrin。 相似文献
102.
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准确地筛选高危病人成为医院有效控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关键。目前 ,临床上对macA基因以及其编码PBP2a进行检测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将PBP2a胶乳法和mecA基因探针法与PCR检测法进行了比较 ,并评价了它们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菌株 :采用API系统试条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共96株。分别选ATCC4330 0、ATCC2 5 92 3为阳性和阴性质控菌。2 MRSA筛选 :按标准制备菌悬液 ,接种于苯唑西林琼脂筛选平板上 ;35℃ ,2 4h孵育 ,有菌落生长为MRSA。3 …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调节性T细胞)亚群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0例初发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和25例经激素治疗后的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CD62L的表达,并与12例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未经治疗的初发SLE患者CD62L^+和CD62L^-的CD4^+CD25^+T细胞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激素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T细胞显著升高。而且与糖皮质激素剂量有关。大剂量激素治疗组CD4^+CD25^+CD62L^+T细胞显著高于未治疗组和正常人对照组,但小剂量激素治疗组CD4^+CD25^+CD62L^+T细胞仅高于未治疗组。然而无论小剂量激素治疗组还是大剂量激素治疗组的CD4^+CD25^+CD62L^-T细胞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T细胞与疾病活动指数成负相关。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上调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T细胞的生成,促进外周免疫耐受,从而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采用SD—1000型骨矿物测定仪,测定赣西地区正常人群1594名的桡骨的骨密度值。结果表明,青少年期男女12岁以前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13~19岁组男性比女性骨密度稍高。成年期不论男女性的骨密度的峰值形成在20~39岁,且男性骨密度较高于女性骨密度(P<0.05),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密度明显低于40~49岁年龄段(P<0.05),表明女性50岁开始有明显的骨量丢失。老年期男性骨量丢失速度较慢而女性较快,且男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女性(P<0.01)。各期中男女性骨密度成年期最高且时间最长,成年期骨密度明显比青少年期、老年期的骨密度高(P<0.01)。研究结果为本地区的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条件,特别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了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大肠癌组织P-gp, MRP,LRP,GST-π,TopoⅡ,TS表达,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Kaplan - 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 结果 89例大肠癌组织6种耐药蛋白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P-gp为86.5%及40.4%、LRP为 78.7%及49.4%、MRP 为70.8%及13.5%、GST-π为71.9%及37.1%、TS为65.2%及22.5%、TopoⅡ为56.2%及23.6%。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分别筛选出P-gp,MRP,TS强阳性表达为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高风险因素,TS强阳性表达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6种蛋白阳性表达及联合表达与预后无关(P>0.05)。6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TS强阳性表达在高分化组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5),其余蛋白强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gp,MRP,TS强阳性表达为大肠癌患者高风险预后影响因素,TS强阳性表达对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根据新生的特点以及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学生流失等现象,我校对2008级新生的集训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安排,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课外活动两大部分,想方设法稳定新生情绪。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新生集训期间学生过得充实,情绪稳定。新生集训工作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下颌J钩高位牵引配合改良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以下颌发育过度为主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名恒牙期以下颌发育过度为主的骨性Ⅲ类错■患者,行下颌J钩高位牵引结合改良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对治疗前?上多曲方丝弓前?治疗结束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上前牙在前期排齐整平阶段进一步唇倾代偿;在下颌J钩高位牵引结合多曲方丝使用后,下颌磨牙远中移动及远中竖直明显,下前牙内收明显,上前牙唇倾度未见明显变化,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矫治结束后覆盖及磨牙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应用下颌J钩高位牵引结合改良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以下颌发育过度为主的骨性Ⅲ类错■则更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息肉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例息肉均作做检,记录病理类型,并取周围黏膜即胃窦大、小弯,前、后壁4个部位(距幽门约2~5cm处)做病理检查,观察黏膜炎症程度,并将息肉组织及周围黏膜组织分别作切片经改良吉姆萨(Giemsa)染色法镜检找Hp,观察息肉部位与周围黏膜Hp感染情况;对照组分别在胃窦大、小弯,前、后壁4个部位各取一块组织活检找Hp,并作病理,观察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结果观察组150例,Hp感染率58.0%(87/150),感染强度以中低强度为主,其中息肉部位HP感染率39.3%(59/150),非息肉部位HP感染率42.0%(63/150)。增生性息肉102例(68.0%),Hp感染率63.7%(65/102);胃底腺息肉31例(20.7%),Hp感染率38.7%(12/31);炎性息肉14例(9.3%),Hp感染率57.1%(8/14);腺瘤性息肉3例(2.0%),Hp感染率66.7%(2/3)。单发息肉93例(62.0%),多发息肉57例(38.0%),息肉以胃底体多见,其中增生性息肉在胃底体发生率94.1%(96/102),胃底腺息肉在胃底体发生率87.1%(27/31),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底腺息肉(P<0.05),且以中高强度Hp感染为主,增生性息肉胃黏膜炎症活动性发生率较高,同时伴有黏膜肠化、萎缩。慢性胃炎对照组150例,Hp感染率52.0%(78/150),结果显示胃息肉发生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息肉发生与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但胃息肉类型与Hp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关,其中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显著高于胃底腺息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讲座对卫校女新生的教育效果,为今后有效开展女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校已参加过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讲座的2012级女新生共500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女新生对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讲座的相关知识理解较好,讲座对其有教育指导意义。但是,不少女新生对早恋问题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对怀孕/避孕等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结论对卫校女新生进行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可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以提高女新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在鼻咽癌组织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PD-L1的表达和鼻咽癌Foxp3+淋巴细胞增多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共刺激分子PD-L1在64例鼻咽癌的肿瘤组织和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的表达情况及Foxp3+淋巴细胞的分布。结果 PD-L1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2%,明显高于其在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病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是否转移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鼻咽癌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增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鼻咽癌PD-L1的表达也与Foxp3+/CD8+淋巴细胞比率增加正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PD-L1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瘤内的调节性T细胞升高及CD8+细胞下降有关,其可能在鼻咽癌的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