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6篇
  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81.
目的探讨Super PATH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行Super PATH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改良Gibson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手术资料,围手术期两组均行加速康复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失血量、输血率、血红蛋白含量、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符合纳入标准Super PATH组65例,Gibson组57例。年龄60~89岁,平均74.59岁,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比较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含量、VAS疼痛评分、ASA分级等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 PATH组手术时间,输血率,心血管、感染性、血栓、消化道、伤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 PATH组与Gibson组的总失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均有下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术后1个月及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AS理念指导下Super PATH入路相对于传统入路可进一步加速患者康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总失血量,减少住院天数,促进髋关节功能短期内恢复。  相似文献   
82.
孕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任霞  李欣  肖豫  杨秀丽  彭超  周应芳 《广东医学》2008,29(5):709-711
目的了解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21例)病灶及其在位内膜及对照组(19例)子宫内膜标本中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结果PR-A、PR-B蛋白在异位病灶中广泛表达,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研究组在位内膜间质内PR-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位内膜。结论异位病灶内PR蛋白的低表达及研究组在位内膜间质PR-A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可能与"孕激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PBL联合MDT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加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90例学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BL联合MDT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出科时Mini-CEX考核成绩以及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出科时观察组Mini-CEX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问诊能力(8.82±1.42分vs 8.02±1.84分)、查体能力(9.02±0.61分vs 8.53±1.12分)、临床诊断(8.62±1.38分vs 8.02±1.20分)、治疗方案(9.13±0.98分vs 8.29±1.80分)、操作能力(8.93±1.38分vs 8.36±1.64分)、沟通能力(8.84±1.09分vs 8.33±1.50分),观察组各项能力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提升自学能力、提高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教学模式认可度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PBL联合MDT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规培...  相似文献   
8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临床多表现为颈肩及上肢的神经根性麻痛,故又称"颈肩综合征"。2002~2006年我们采用以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44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15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25例,全结肠切除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均证实结肠肠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直肠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4次/日,平均2.3±1.1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5次/日,平均2.5±1.2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3~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日。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瓣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6.
沈孝军  彭超  王立  王琛 《广西医学》2016,(3):348-350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20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463例(482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部位等,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44(9.1%)眼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的发生率最高,为10.9%(28/257).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眼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为11.8%,高于术前有玻璃体后脱离眼的6.8%(P<0.05).有晶体眼和无或人工晶体眼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分别为9.4%和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玻璃体切除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最高,术前玻璃体未完全后脱离、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者更易出现医源性裂孔,晶状体状态和裂孔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7.
彭超 《吉林医学》2023,(6):1697-1700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程度及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肾结石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及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有所缓解(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应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ng-Ⅱ、AD、NE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可有效缓解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降...  相似文献   
88.
不同种类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临床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来源广泛,胶原、聚乳酸杂化材料、壳聚糖及脱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均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理化性能稳定,在组织工程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另外复合材料制成的支架显示比单一材料支架有明显的优势,研制复合材料、仿生材料、改性天然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纳米技术支架材料是今后支架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
彭超 《华夏医学》2014,27(2):80-82
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此后,随着此项技术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及相关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更新,并且以其对穿刺部位损伤小、不必强制绝对卧床、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在全国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诊疗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90.
文题释义: 隐性失血:一般是指较大的创伤或手术后,排除手术创面失血、术中及术后引流丢失等可计算的显性失血之外,患者机体内丢失的血量。试验中由于所有患者术后均未放置引流管,未观察到显性失血,所以术后第4,21,42天的总失血量为隐性失血量,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数值变化来体现隐性失血的变化。 显性失血:一般是指较大的创伤或者手术后,手术创面失血、术中及术后引流丢失等可计算的失血量。 背景:单髁置换相较于全膝关节置换的术中失血量相比较低,但二者之间的术后隐性失血量差异尚未得到广泛研究。 目的:对比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差异,分析术前贫血患者是否也可以在无输血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单髁置换手术。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48 例,其中58例进行单髁置换手术,90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前及术后第1,4,21,42天,检测两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比容,计算隐性失血量与输血率。试验获得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9-01-03。 结果与结论:①单髁置换组术后第1,4天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全膝关节置换组(P < 0.01),两组术前及术后21,42天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单髁置换组术后第1,4天的红细胞比容高于全膝关节置换组(P < 0.01),两组术前及术后21,42天的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在术后第1,4天之间,单髁置换组中女性没有隐性失血,男性平均血红蛋白下降量为 4 g/L;全膝关节置换组中女性平均血红蛋白下降量为 10 g/L,男性为 7 g/L,单髁置换组男性与女性的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的对应性别患者(P < 0.05或P < 0.01);④单髁置换组的输血率为0%,全膝关节置换组的输血率为4.4%;术前中度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60-89 g/L),单髁置换组3例均无需输血,而全膝关节置换组6例中2例(33%)需输血;⑤结果表明,单髁置换较全膝关节置换在术后隐性失血方面有明显优势。 ORCID: 0000-0002-7314-5548(彭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