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59篇 |
内科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38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31.
目的 探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移植重建裸鼠造血微环境对巨核细胞生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取63只雌性BALB/c-nu/nu裸鼠,经5.0Gy60Coγ射线照射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组和hUCBDSCs组(n=21),分别输注生理盐水、hBMSCs(1×105/只)和hUCBDSCs(1×105/只),观察移植后1、3、5、7、10、14、21d裸鼠血小板计数(PLT)变化,以及移植后1、7、14、21d的巨核细胞数、类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骨髓象和骨髓病理组织变化.结果 3组裸鼠移植后PLT、巨核细胞和CFU-U计数均降低(P<0.05),其中hUCBDSCs组裸鼠以上3个指标降低程度最轻(P<0.05),且恢复速度优于hBMSCs组和对照组(P<0.05).hUCBDSCs组移植后骨髓抑制程度减轻,所有裸鼠均健康存活.结论 hUCN3SCs具备修复造血微环境、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和血小板生成的作用,输注hUCBDSCs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促进放/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2.
233.
234.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初发时骨髓内CD105标记IOD值(CD105-IOD)、CD105标记微血管密度(CD105-MVD)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初发APL患者共39例,根据中国APL诊疗指南将初发APL患者依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为高危组11例和中低危组28例,对其骨髓石蜡包埋标本切片行CD105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D105-MVD;显微摄影后应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计算CD105-IOD。结果:初发APL的中低危组患者CD105-IOD、CD105-MVD显著高于高危组患者(30 715.66±38 817.03 vs 12 271.36±14 007.03,P=0.036;12.79±8.67 vs 7.55±3.76,P=0.012),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CD105-MVD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存在显著相关性(ρ=-0.391,P=0.014)。结论:APL初发时高危组患者骨髓中CD105表达下降是引起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35.
本研究通过观察抗CXCR4单克隆抗体12G5对AraC杀伤HL-60细胞效应的影响,评价其在白血病骨髓残留病变中的治疗价值。培养并共培养HL-60细胞,在共培养体系中采用12G5(10μg/ml)阻抑基质细胞SDF-1的生物作用后,通过MTT法及细胞形态学观察检测不同浓度AraC对HL-60细胞杀伤作用的变化。药物杀伤效应曲线显示,在20μg/ml Ara C组,对照组中前2天A540值明显下降,但从3—4天开始出现上升,而加12G5实验组中A540值虽然下降平缓,但持续下降,并于观察第5天后低于对照组,整个观察期中未出现反弹。在40μg/ml Ara C组,对照组A540在0—3天明显下降,从第4天开始回升,于第5—6天与实验组曲线交叉,从7—12天对照组A540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并明显高于实验组,而加12G5实验组曲线在整个观察期间虽然在7—9天有小幅度攀升,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在两个浓度组,对照组HL-60细胞数量最初明显减少,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实验组结果正相反。结论:12G5减弱Ara C对HL-60细胞的早期杀伤作用,但12G5增强Ara C总体杀伤作用,同时,延缓HL-60细胞对Ara C的耐药性,因此12G5有助于白血病骨髓残留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36.
目的 观察无血缘关系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科行无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患者49例,供、受者之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43例,HLA 1个位点不合6例(其中,A位点不合2例,B位点不合1例,CW位点不合2例,DQ位点不合1例).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CY)+全身放疗(TBI)方案28例、BU/CY方案21例.采用环孢菌素A(CSA)+骁悉+甲氨喋呤(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性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 移植后10~23 d(中位时间14.8 d)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移植后13~27 d(中位时间18.6 d),血小板大于20×109/L.14例(HLA 1个位点不合者2例)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予甲强龙治疗后控制,28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局限型14例,广泛型14例;无1例发生肝静脉闭塞病(VOD)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移植相关毒副作用方面CY+TBI方案与BU/CY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5~63个月,41例患者无病生存,8例死于本病复发和移植并发症;2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转阴.结论 无血缘关系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血液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7.
目的评价FIBA(Flu、IDA FIBABu、Ara-C)方案预处理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影响。方法用Allo-PBSCT治疗AML患者48名。预处理方案为不含TBI的低剂量FIBA,采用环孢菌素+霉酚酸酯+甲氨蝶呤常规预防性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非亲缘关系移植加用兔抗人免疫球蛋白。结果 48名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2.9%,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33.3%,其中局限型占25.4%;11名患者于移植后1~16个月分别有3名(6.25%)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3名(6.25%)死于感染和5名(10.4%)死于疾病复发或进展,37名患者已无病存活3~36个月。结论 FIBA方案预处理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安全可行,具有疗效可靠,植入安全,副作用小,可调控GVHD并用于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优点。 相似文献
238.
目的 探讨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Crohn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报道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Crohn病伴坏疽性脓皮病,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分析.结果 通过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Crohn病伴坏疽性脓皮病,移植后患者大便恢复正常,未再出现便血,左侧腹股沟窦道较前缩小,脓液明显减少,患者正在进一步恢复中.结论 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Crohn病的可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其他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难治性Crohn病患者. 相似文献
239.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法在儿童低增生MDS-RCMD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对长期未能确诊和有效治疗的全血细胞减少或两系减少患儿,进行骨髓病理学研究,并结合患儿的血象、骨髓细胞学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通过应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确诊了11例儿童低增生性MDS-RCMD,并及时进行了早期治疗。结论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法是临床诊断儿童低增生MDS-RCMD非常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