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6篇
  2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91例完整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 ,将逐一清除的淋巴结分别送检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E- cad和 TIMP- 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诸因素的关系。结果 :9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 ,共清除淋巴结 974枚 ,其中 1 1 3枚发生转移。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 1年龄 :小于 4 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36 ) ;2肿瘤的侵袭程度 :随着侵袭程度的加深 ,淋巴结转移的机会越大 (P <0 .0 0 5 ) :3E- cad和 TIMP- 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否淋巴结的转移呈副相关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5 )。结论 :结直肠癌淋巴结的转移与年龄、肿瘤侵袭的程度以及 E- cad和TIMP- 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关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初步估计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 ,从而指导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以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测压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前评估肛门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肛肠动力检测系统(ARM)记录10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前的直肠肛管压力指标,采用向量测压软件分析系统临床数据。结果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比健康者轻度升高,直肠最小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比健康者明显升高;不同性别患者的肛管长度、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及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和≥60岁组的直肠癌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肿瘤位置都是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肛门直肠测压可以了解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内外括约肌的情况和评估患者的持便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缘距肛缘1.9~4.5 cm)行腹腔镜TME联合ISR术。病例选择标准: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直肠指诊肿块可以推动;腔内B超、MRI或CT提示无外括约肌受累;无远处转移;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腹部:在腹腔镜下TME法分离直肠及其系膜至肛提肌水平。肛门部:切开肛管黏膜至内外括约肌间隙,沿间隙向盆腔分离,与腹部操作部位会合,移除标本,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1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40~160 ml,平均100 ml。手术切缘均阴性。10例未行回肠造口者中发生吻合口漏3例,加行回肠造口术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全组随访12~4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排便3~10次。术后1年排便次数减为每日1~4次,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根据Kirwan分级,1年后肛门功能Ⅰ级+Ⅱ级16例,Ⅲ级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没有侵犯外括约肌的早期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可行的,能体现根治、保肛、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结肠J 型贮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行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的 12 0例中低位直肠癌分为贮袋组 2 2例 ,结肠直肠直接吻合组 98例 ,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排便功能。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 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贮袋组肿瘤下缘距离齿状线距离为 (3 6± 1 5 )cm ,与直接吻合组 (5 2± 1 9)cm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术后 3个月和 1年时每日大便次数贮袋组较直接吻合组显著减少 (P <0 0 5 ) ,排便急迫感改善明显 (P <0 0 5 )。术后 2年时两组间上述指标已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时选择结肠J 型贮袋术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近期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前外侧L形切口治疗合并腓骨远端骨折Pilon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前外侧L形切口结合腓骨远端锁定钢板及胫骨远端L型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1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周,平均28周;放射学评价标准复位优良率92.3%,术后24周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优良率84.6%,无手术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内固定外露。结论:采用前外侧L形切口治疗合并腓骨远端骨折Pilon骨折,具有骨折部位暴露清楚,无皮肤坏死及钢板外露并发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6.
彭文  李娟 《西南军医》2011,13(1):69-70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对小儿癫痫患者血清LPO、IL-2、IL-6、TNF-α及hs-CR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8月进行治疗的50例小儿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同时选取同期的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后将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血清LPO、IL-2、IL-6、TNF-α及hs-CRP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2低于对照组,血清LPO、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PO、IL-2、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比较,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卡马西平对小儿癫痫患者血清LPO、IL-2、IL-6、TNF-α及hs-CRP水平影响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108.
随着心内直视手术的广泛开展,二尖瓣狭窄,特别是再狭窄采用直视分离术或瓣膜替换术治疗者日益增多。但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国内体外循环尚未广泛开展,闭式分离术具有操作较简单、经济安全,易于开展等优点,故对某些二尖瓣术后再狭窄,而左心室不大的病人采用右/双径闭式分离术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作者就本院自1961年2月至1989年7月对36例再狭窄患者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取得较好结果,为进一步重新估价这种手术方式对此类病变治疗意义,作一初步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8~58岁,30岁以上者28例(78%),病程与第一次闭式分离术相隔3~14年,临床上在第一次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事后再次出现心悸气促,其中咯血丝痰11例,下肢浮肿11例;体查心尖部有典型或较典型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第一心音亢进,P_2亢进及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开瓣音。X线陶片示有肺郁血,肺动脉及左房、右室增大,心胸比率为0.48~0.67。心电  相似文献   
109.
三房心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因左心房内有畸形隔膜生长,将左心房分为副房和一个真正的左房,加上右心房共有三个心房而得名。本文报道3例手术治疗成功的三房心。 例1:女,10岁。自幼发现心脏有杂音并有紫绀,随着年龄的增长紫绀加重,并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而于1984年2月收入我科。体检:口唇及甲床中程发绀并有杵状指,趾。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触及轻度收缩期  相似文献   
110.
大量服用维生素的意义拉德曼与威廉斯将维生素的使用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用于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时期;用于维生素应答性的先天性代谢疾患的治疗时期;通过提高生物体内维生素及辅酶浓度来进行治疗而大量使用的“正常分子”大剂量时期。维生素应答性的先天性代谢疾患的患者,其特定维生素的吸收或向辅酶的转变等受到损害,使用需要量的10~1,000倍的维生素,临床上得到了改善。而七十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