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目的 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DVT患者共44例作为病例组(DVT组),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同时期未患DVT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及危险度分级。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DVT患者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77±1.96)和(5.77±1.36)分;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prini风险模型评分是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3,95%CI 1.193~2.51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VT的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 0.723~0.879)。结论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VT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被应用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入选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检测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依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将患者分为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6.4×109/L)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组(>6.4×109/L),根据PCI后冠脉造影血流速度分级,将患者分为冠脉血流正常组(TIMI分级=3)和无复流组(TIMI分级≤2),进一步比较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无复流发生关系,以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无复流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患者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33.3%vs.17.2%,P<0.05)。无复流组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7.9±4.3)×109/L vs.(6.2±3.0)×109/L,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2.40,95%CI为1.18~5.15,P=0.023),但是ROC曲线分析表明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不能作为诊断无复流的单项检验指标。结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不能作为单一生物标记物用于预测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彭建军  杨和平  熊玮  戴晓天 《重庆医学》2004,33(11):1659-1660
目的初步探讨hnRNP A2/B1单克隆抗体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方法在痰脱落细胞中用 hnRNP A2/B1单克隆抗体细胞免疫组化法对肺癌的诊断. 结果 hnRNP A2/B1对肺癌总的敏感性为42.19%(40/95),特异性为93.94%(88/94),其中以鳞癌的敏感性最高.结论该检查方法无创、快速、经济、特异性高,不失为肺癌辅助诊断的一个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胃吻合术(PG)与胰空肠吻合术(PJ)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0年12月以前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纳入前瞻性对照试验,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RevMan5.0对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6个前瞻性对照试验,其中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2个非随机的前瞻性对照试验,共867例PD病例,行PG手术患者440例,PJ手术患者426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包括RCT)和单纯RCT分组进行荟萃分析:前瞻性对照试验组(包括RCT)荟萃分析中PG在术后并发症[OR0.53,95% CI(0.30,0.95),P=0.03]、胰瘘[OR 0.47,95% CI(0.22,0.97),P=0.04]、腹腔积液[OR 0.42,95%CI(0.25,0.72),P=0.001],这3项指标中明显优于PJ,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等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CT研究组荟萃分析中PG在术后腹腔积液[OR 0.46,95% CI(0.26,0.79),P=0.005]这项指标中明显优于PJ,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胃排空延迟这些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后可以发现PG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积液方面优于PJ.单纯对RCT进行荟萃分析后发现PG仅在术后腹腔积液方面优于PJ.表明PG在安全性上并不低于PJ.  相似文献   
35.
36.
37.
目的 评估S-1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进展期和复发性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初诊不能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或辅助化疗结束6个月复发的胃癌患者自愿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腺癌,预计寿命超过3月.奥沙利铂采用130 mg/m2第1 d注射,S-1依照患者体表面积的不同,从第1 d下午开始给予口服,连续口服14 d,每3周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经过1个完整周期的SOX方案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安全性评估,3个周期以上的患者接受有效性评估.结果 21例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以上的治疗,共完成106个周期的治疗.有效率为57.1%,没有完全缓解的患者,12例患者为部分缓解;5例患者病情稳定,疾病控制率为81.0%,其它4例患者出现进展.血液毒性主要包括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33.3%)和贫血(38.1%),Ⅲ度血液毒副作用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9.5%)和血小板减少(4.8%),没有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性发热或Ⅳ度血液毒性;非血液毒性主要为Ⅰ/Ⅱ度周围神经炎(57.1%)和乏力(52.4%).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S-1治疗进展期和复发性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良好.该联合方案对于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确切疗效尚需进一步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38.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在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入选的70例拟接受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小时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两组都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结果 62例患者完成试验,早期进食组32例,传统进食组30例;早期进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d和(11.7±3.82)d,首次排气时间(2±1)d和(4±2)d,首次排便时间(3.84±1.63)d和(6.44±2.53)d,首次耐受半流时间(4±2)d和(8.2±2.16)d,以上参数早期进食组均比传统进食组短(P<0.001).结论 术后12小时内经口进食在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的限期手术结直肠癌患者中安全有效,在没有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明显加快了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显著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9.
40.
56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568例,其中疑诊急性心肌梗死416例,疑诊不稳定性心绞痛152例。结果416例拟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有328例施行了梗死相关血管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rimaryPTCA,P-PTCA)治疗;有32例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直径狭窄<75%,前向血流TIMIⅢ级,未行P-PTCA治疗;有12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6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择期CABG治疗;有8例因梗死相关血管不能确定或是不适宜P-PTCA或CABG病例接受了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有4例梗死相关血管细小,未行特别处理;有13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结果正常或体表心电图判定的梗死相关血管正常。152例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行急诊PTCA治疗108例,CABG33例,动脉造影正常8例,因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不适宜PTCA/CABG治疗,选用IABP短期辅助治疗加药物治疗维持2例。2例急性心梗和1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死于术中或术后即刻。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是必要的和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