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结合持续冲洗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结合持续冲洗方法治疗28例(VSD组)、传统换药方式治疗28例(传统组),比较两组创面植皮前缩小面积、清创后距植皮时间、植皮后治疗时间、植皮后换药次数。结果 VSD组治疗后均未出现发热,创面均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创面植皮前缩小面积:VSD组为(4.35±1.27)cm2,传统组为(2.24±0.68)cm2。清创后距植皮时间:VSD组为(11.82±2.37)d,传统组为(16.07±2.58)d。植皮后治疗时间:VSD组为(13.93±3.80)d,传统组为(19.00±4.75)d。植皮后换药次数:VSD组为(4.86±1.53)次,传统组为(8.39±1.59)次。两组创面植皮前缩小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结合持续冲洗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创面修复及移植皮片的存活。  相似文献   
42.
刘劲松  吴仕峰  李溪  赵峻  龚跃昆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5):12-14,I0003
目的:通过对大鼠嗅鞘细胞早期原代培养的克隆样生长进行人为干预,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贴壁及再分布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云南省肿瘤研究所完成。①将取自成年SD大鼠嗅球的嗅鞘细胞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②将纯化后的细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于干预前1d换液,次日倒掉上清液,加入1.25g/L胰酶,加入量以刚浸没瓶底为宜。置于37℃培养箱消化3min,待镜下示胞体回缩变圆时加入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并予以尖吸管反复吹打至镜下见大量细胞悬浮无明显克隆样细胞团为止。随后再加入适量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对照组不行任何措施。③采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生长的形态学特点,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嗅鞘细胞的生长情况及贴壁分布变化。结果:①干预前两组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用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后,发现细胞早期呈克隆样生长,分布不均匀。②干预后两组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干预组细胞经消化吹打干预后均匀贴壁生长,无明显克隆样生长中心,细胞多呈双极或多极样形态,细胞立体感及折光性好,视野清晰,细胞增殖迅速,数天后即可长满瓶底;对照组细胞分布不均,培养至3周仍无法长满瓶底,仍呈克隆样生长状态,周边区域的细胞数量少,增殖缓慢。结论:嗅鞘细胞原代培养的早期需采取人为干预使细胞均匀分布贴壁生长,从而加快细胞的生长速度,缩短实验耗时。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bFGF/PDPB在修复兔股骨头骨缺损过程中成骨与再血管化作用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24只48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髋,建立股骨头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bFGF/PDPB、B组植入PDPB、C组为空白对照.动物于术后2、4、8周分批处死,并制备墨汁灌注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微血管观察及血管密度图像分析,计数成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数,测定骨钙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骨缺损修复早于B和C组,C组术后8周缺损区仍存在;A组术后8周骨钙含量和血管密度高于B和C组;术后各时点血管密度与成骨细胞数成正相关;与破骨细胞于术后2周成正相关;与骨钙含量于术后2周呈负相关,术后8周呈正相关.结论:bFGF具有成骨和再血管化作用,促进移植材料的爬行替代,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具备一定的潜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Ⅰ期双侧全膝置换术(BTKA)的手术风险及疗效.方法对25例同时进行双侧全膝置换的手术过程进行分析,并随访其疗效.结果经过术后3个月~4 a(平均28.6个月)的随访,25例均未见假体松动移位或晚期感染,术后HSS评分平均85.6分(70~93分).结论Ⅰ期行双侧全膝置换术可获得好的疗效.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术中、术后监测,及手术并发症可减少或避免.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免疫调理治疗对严重创伤和感染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方法临床研究分析108例严重创伤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 d.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 d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 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收集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 住院期间对照组死亡28例,治疗组死亡26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 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14 d时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脏器功能障碍数、脓毒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JP<0.05).结论 免疫调理治疗可以升高严重创伤和感染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 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免疫麻痹,降低脏器功能障碍和脓毒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6.
背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是骨科领域的一大难题.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有效的血管生成因子,推测其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面可能具有一定潜能.目的:模拟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开窗法的手术过程制备兔股骨头缺损,并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部分脱蛋白骨,以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2-07/2003-07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成年雄性健康新西兰白兔27只,体质量2.2~2.8 kg.随机分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复合骨组,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方法:①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复合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ng/mm3载体.②股骨头缺损模型的建立及修复:取兔27只,在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建立骨缺损模型.复合骨组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部分脱蛋白骨组植入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植入物.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2,4,8周各时相点麻醉状态下进行墨汁灌注并处死,取材.主要观察指标:①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学检查及血管计数.②微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7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学检查及血管计数:术后8周,复合骨组:移植材料被骨组织所取代,骨髓腔形成,其中有丰富的髓内血管存在;脱蛋白骨组:移植材料亦被骨样组织包裹,且大部分部分吸收;空白对照组:股骨头的缺损区被纤维组织填充,在缺损区周边的结缔组织中可见新生骨样组织和散在软骨细胞岛,血管数量较少.2周微血管计数复合骨组均显著高于部分脱蛋白骨组和空白对照组[(31.833&;#177;7.914)比(22.917&;#177;2.079)和(11.250&;#177;4.220)(血管数量/视野),P<0.01,P<0.05];4周和8周微血管计数复合骨组和脱蛋白骨组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②微血管面积图像分析:20μm厚的透明标本光镜下观察见:术后2,4,8周,复合骨组修复区血管丰富并吻合成网,部分脱蛋白骨组血管丰富吻合成网,空白组血管散在.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其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具备一定的潜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FHN)模型的效果。方法 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6侧。A组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MP/bFGF,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取材4侧股骨头。行股骨头大体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体解剖:12周时,A组有1侧股骨头塌陷,缺损区只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B组和C组有大量新骨形成,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依然存在;D组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不清,植骨区骨密度及骨结构接近宿主骨。X线摄片:12周时,A组缺损仍然存在,有1侧股骨头塌陷;B组和C组骨移植区呈高密度影,骨移植区与宿主骨界限模糊;D组骨移植区密度与宿主骨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组织学观察:4周时,A组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B组有少量新骨组织形成,BCBB吸收不全;C组有大量新骨组织形成,BCBB吸收不全;D组有大量新骨组织形成,自体骨移植大部分吸收。4周、8周和12周时组织学新骨形成面积比较:D组和C组优于B组和A组,B组优于A组(均P<0.05),C组和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免疫组化染色:2周、4周和8周时,C组血管面积大于A组、B组、D组(P<0.05),A组、B组、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CBB/BMP/bFGF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和成血管能力,对FHN的修复能力与自体骨相当。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贵州省农村急性农药中毒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整理2006—2010年贵州省农药中毒报告卡,分析病例特征。[结果]急性农药中毒病例191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73例,死亡22例,均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毒患者15~34岁年龄段病例最多,占59.7%,60岁以上老年人占5.8%,女性占64.9%,1—6月中毒高峰期病例占53.9%。引起中毒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杀虫剂中的有机磷类,病例为118例。[结论]农药中毒依然是危害贵州省农村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治,尤其要高度重视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关注农村青壮年女性和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相似文献   
49.
严重骨性关节炎常常同时累及双侧膝关节,导致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疼痛、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mee arthtoplasty,TKA)来解决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同期双侧全膝置换术可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麻醉风险,避免2次手术,并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成为临床上治疗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之一[1-2].本科2001年5月~2009年10月行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1例62膝,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总结,以期评价手术风险及疗效.  相似文献   
50.
背景: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能够通过稳定低氧诱导因子使其下游基因表达上调,进而对细胞凋亡发挥调控作用。目的:观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对无血清培养引起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传代培养并鉴定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无血清(无血清对照组)及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正常对照组)的DMEM培养基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48,72h,实验组在无血清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mmol/L的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结果与结论:实验所获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细胞表型鉴定和三系分化鉴定证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无血清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说明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二甲基乙二酰基甘氨酸可拮抗血清剥夺引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