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6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型AMD治疗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发一种通过增加一氧化氮(NO)释放从而选择性改善脉络膜血流的新型药物,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方法以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7步反应制得一对立体异构体ZX-4及ZX-5,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并测定它们对NO生成及眼组织血流的影响。结果以高收率获得了目标化合物,发现反式异构体ZX-5能促进细胞NO的释放,选择性增加脉络膜血流,而顺式异构体ZX-4无此药理作用。结论ZX-5有可能用于AMD的预防或治疗。  相似文献   
52.
为寻找疗效好,结构简单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新型抗心律失常药关附甲素(GFA)进行结构改造,根据GFA结构特征设计合成了21个(赤)-2-烷基苯丙二醇胺类化合物(Ⅰ1~12和Ⅱ1~9)。经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试验筛选出8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活性,其中Ⅰ4ED50(VP)和ED50(VT)均为11.0,与GFA相近。  相似文献   
53.
陈佩林  彭司勋  杨祯祥 《药学学报》1992,27(12):895-902
以天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I5B2,WF-10129为先导化合物,结合现有ACEI的结构特征,设计和合成了含缬-酪-酪(Ⅰ1~4)和缬(丙)-酪(Ⅱ1~6)肽类化合物。初步药理试验表明,Ⅱ类化合物体外均有不同程度抑制ACE的活性,其中以Ⅱ5活性最强(IC50=7.9×10-10mol/L),体内抑制血管紧张素Ⅰ(AI)的升压活性也以Ⅱ5和Ⅱ4最强,与卡托普利相仿。  相似文献   
54.
设计合成了两个取代苯丙二醇胺类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用氯仿诱发小鼠心律失常的模型进行试验表明。对氨基苯丙二醇丁胺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活性。  相似文献   
55.
抗旱孕药物的研究对计划生育具有重要意义。Jean G T等合成了系列11-β取代19去甲基孕激素类化合物,发现11β-[4-(N,N—二甲氨基)苯基]-17α-(丙炔-1)-Δ~(4,9)-雌甾二烯-17β-羟-3-酮具有抗旱孕的活性(简称RU-486)。它是一种结构新型的抗早孕药,具有终止娠妊的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RU-486与孕激素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能阻  相似文献   
56.
(赤)-苯丙二醇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心律失常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关附甲素药效基团,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了13个(赤)-苯丙二醇胺类化合物(I1~7,II1~6)。用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试验表明,多数化合物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活性,其中I2的抗VT活性及I3的抗VP活性与关附甲素相近,苯环对位引入吸电性NO2基(I1~6)对活性不利。产物制备中发现,烯丙位N原子对Prevost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将胺基乙酰化后可排除干扰顺利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57.
根据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拮抗剂的结构特点和受体的模拟构象,设计并合成了8个以四氢呋喃为母核,在2、5位有不同取代基的化合物。初步药理实验显示,这些化合物对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体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化合物V_3、V_7在浓度为3×10~(-5)mol/L的抗擬作用(PAF:10~(-8)mol/L)分别为100.0%和90.9%。  相似文献   
58.
药物代谢活化的一般概念药物和外源性化合物进入体内后,一般经两相代谢转化。第一相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第二相主要为结合反应,包括葡萄糖醛酸甙化、硫酸酯化、酰化、甲基化及与氨基酸结合等。大多数药物经代谢后,活性降低,极性变大,水溶性增强,从而迅速排出体外,通常称之为生物解毒。部分药物则转化为更具有治疗作用的代谢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药物经代谢后能形成高度反应性的中间体,即所谓代谢活化。不少药  相似文献   
59.
四氢原小檗碱型季铵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某些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中草药有效成分原小檗碱类生物碱为先导物进行结构修饰,将原小檗碱用四氢硼钾还原成四氢原小檗碱,与卤代烃直接反应合成了24个四氢原小檗碱型季铵化合物。并测定了部分化合物对α_1受体的亲和力,HPLC反相C_(18)柱保留因子k。化合物的α_1受体亲和力随保留因子k及N-取代侧链的疏水参数π值的增大而增强。IC_(50),k及π之间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60.
7一氯苄基四氢巴马汀对豚鼠乳头肌迟后去极,触发活动及猫心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夏国瑾,曾维忠,姚伟星,戴水平,江明性,黄文龙,黄忱亚,彭司勋(同济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武汉430030;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研究室,南京210009)7-氯苄基四氢巴马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