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23篇 |
内科学 | 52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47篇 |
综合类 | 183篇 |
预防医学 | 47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95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66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本文报告急性脑血管病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98例,占本文气管切开256例的38.30%,其中急症气管切开187例,并发症91例。常规气管切开术69例,并发症7例,急症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为常规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4.75倍。并对手术中或手术后并发症的病因、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93.
94.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78年5月~2006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121例单管型及双管型脊髓纵裂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TNCSEP)P40波峰监测,评价其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双管型脊髓纵裂通过手术后观察和6个月~15年(平均2年6个月)的随访发现,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PrNCSEP术后有明显改变,尤其是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手术的总有效率可达86%;单管型脊髓纵裂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管型脊髓纵裂脊髓损害重,且呈进行性加重,精细的手术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症状缓解,终止神经进行性损伤,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单管型脊髓纵裂脊髓损害轻,不需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5.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接受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56~85岁,平均68·2岁。本组共61个椎体骨折,其中单椎体26例,两椎体骨折11例,三椎体骨折4例,四椎体骨折2例。椎体骨折部位T7~L5。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a以上,平均18·8个月(12~36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6到术后2·3和最终随访2·7(P<0·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55到术后30和最终随访35(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的12·20mm到术后的25·38mm和最终随访26·36mm。脊柱矢状位后凸畸形改善平均9·9°(4·3~22°),随访丢失平均1·6°(0·8~1·7°)。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最终随访时有3例患者发生3个临近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腰椎融合区相邻节段无症状退变椎间盘的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椎融合区相邻节段无症状性退变间盘的转归,探讨腰椎融合节段的选择。方法:71例因椎间盘源性腰痛而接受椎阃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术前均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MRI和椎间盘造影,对MRI表现和柞间盘造影阳性的节段进行融合,其中53例相邻椎间盘MRI表现正常(A组),18例相邻20个节段为无症状性退变间盘(B组)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疗效、疼痛复发以及二次手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平均35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A组为92.4%,B组为77.8%,无统计学差异(P=0.189)。A组中1例因相邻节段间盘发生退变并产生严重症状而进行了二次融合手术:B组叶14例因相邻的无症状性退变间盘退变加重并产生严重症状而接受一次融合手术。结论:柑邻于融合节段的无症状性退变间盘大多数(77.8%)不产生后期的疼痛症状,临床疗效满息、存初次进行融合时,仅融合有症状的退变间盘即可。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78年5月至2006年11月收洽的有完整资料的121例单管型及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FTNCSEP)P40波峰监测,评价其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5年,平均2年6个月。96例双管型患者中手术治疗86例,术后观察和随访发现24例痊愈、22例有明显改善、28例有一定改善、12例无明确效果,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PTNCSEP术后有明显改变,尤其是以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手术总有效率为86%;10例双管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随访发现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有加重趋势。单管型患者25例,手术治疗16例,术前、术后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胛NCSEP无明显变化;未手术治疗的9例,随访时上述指标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脊髓损害重且呈进行性加重,精细的手术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终止神经进行性损伤,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单管型脊髓纵裂患者脊髓损害轻,无须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Gamma 3钉)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高龄(年龄大于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4例采用Gamma 3钉内固定(Gamma 3钉组),38例采用DHS内固定(DH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肌酸激酶、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Gamma 3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血清肌酸激酶含量较DH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 3钉组术后1周、6个月Harris评分较DHS组高,但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mma 3钉较DHS在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短期恢复快的优点。两种内固定术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等脊柱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术中常需要植骨融合。2004年5月~2008年5月我们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