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5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7篇 |
内科学 | 43篇 |
皮肤病学 | 37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37篇 |
综合类 | 150篇 |
预防医学 | 4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68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46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对非结核病患者使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总结其临床经验教训。方法 对 1992~ 1999年本科住院曾使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的 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 ,非结核病患者 19例。其中 5例患者可通过仔细分析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完善辅助检查而得以确诊 ,从而避免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2例患者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中使用了激素 ,掩盖了病情。 6例患者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曾取得一定疗效 ,但在其后的长期随访中确诊为其它疾病。结论 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集鉴别与治疗于一体的临床手段 ,但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前须完善有关检查 ,治疗中不宜盲目使用激素 ,即使治疗有效亦不应放松警惕 ,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单边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FLLDH患者18例,采用单边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融合时间和椎间融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病率、JOA评分、VAS疼痛评分等。结果患者术后椎间融合率为100%,融合时间为(3.5±0.4)个月;患者的末次随访JOA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1/18)。结论单边椎弓根钉固定TLIF手术治疗FLLDH,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不破坏对侧的正常结构,下床时间早,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地震灾后极重灾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受到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方法]以结核病防治工作报表、灾后报表资料和现场资料为基础,对地震灾后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对策及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4个重灾县结防机构门诊用房均不能使用,震后主要设备基本能使用的仅占震前的31.25%,肺结核病人丢失率达到7.62%.针对存在的问题,绵阳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各结防机构尽快恢复接诊和追踪工作,病人恢复治疗人数占灾后应在治人数的92.10%;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病人落实追踪率为86.23%,追踪到位率为71.43%.对集中安置点灾民和学生的肺结核病症状筛查,共筛查39 859人,发现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272人. [结论]绵阳市在地震中受灾非常严重,同时灾民集中安置又增加了肺结核传播流行的危险性.通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结防工作得到迅速恢复,灾后没有出现结核病暴发疫情.但是,由于灾害发生突然,缺乏应对经验,结果与预期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肿瘤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639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专家指导下的系统抗癌和群体抗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干预,干预期为2年.而对照组则处于自行康复状态.2年后,调查两组生存状况,分析两组在肿瘤各期的两年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数据的影响.对两组的一般情况和疾病相关因素间的均衡性进行了统计学检验.结果 干预后随访到的研究对象为254例(随访率为93.38%),对照组为330例(随访率89.91%).Ⅱ期肿瘤患者干预组的两年生存率94.74%(108/114),对照组80.67%(121/150),两组两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措施对Ⅱ期肿瘤患者两年生存率有明显的改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早、中期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中,干预组88.03%(163/17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2.88%(184/222)(P〈0.01).结论 以提高生存质量为目标的肿瘤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多学科联合的综合康复干预有助于早、中期恶性肿瘤患者两年生存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伴吞咽障碍的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生物反馈组、综合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综合治疗组在生物反馈组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治疗前、治疗6周后(... 相似文献
19.
背景:选择解剖型钢板或动力髋螺钉,哪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使疗效更满意,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且当前的研究仅限于小样本试验,很难做到大样本多中心治疗研究。
目的:对公开发表的解剖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解剖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1995至2013年)、FMJS外文全文数据库(EMCC,1995至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5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5至2013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1989至2013年)、万方数据库(1995至2013年),收集解剖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事先制定的入选与剔除标准筛选文献。然后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9个临床对照试验,共1 730例患者,其中解剖型钢板组764例,动力髋螺钉组9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比较骨折愈合时间、预后优良率、置入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4,0.58,0.80);解剖型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入后引流量均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均< 0.000 01)。提示解剖型钢板和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相似,但解剖型钢板治疗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和出血量少等优点。由于研究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存在偏倚的高度可能,影响了结果的论证强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6岁。因左上臂皮疹伴轻度瘙痒3个月于2011年6月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发现左上臂及背部有带状色素沉着斑,轻度瘙痒,自行外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霜,瘙痒减轻,但皮疹消退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