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方法:建立结直肠腺瘤及腺瘤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比较分析差异蛋白质斑点,切取酶解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成功建立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其平均蛋白质点分别为1672±73和1732±46,早期恶变组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质斑点有28个,其中15个下调,13个上升;质谱分析鉴定出23个蛋白质,鉴定率达82.14%;合并重复鉴定的蛋白质,共获得的差异蛋白13种,其中8种为上调蛋白,5种为下调蛋白,分为6类,包括蛋白酶抑制剂、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角质素、信号转导蛋白及未知蛋白。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能灵敏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异常改变,本研究鉴定的蛋白质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82.
彭俊生  宋虎  杨祖立  向军  刁德昌  刘中辉 《癌症》2010,29(4):381-387
背景与目的:随着腹腔镜的应用,早期胃癌的腹腔镜手术已逐渐在临床推广,而腹腔镜辅助的远端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有待探索。本研究比较和评价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从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及Cochrane试验注册中心检索近10年来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包RevMan(4.2.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筛选有6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共218例患者纳入系统评价。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的出血量少[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121.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95%CI):-145.61,-98.11;P0.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WMD:-0.95;95%CI:-1.09,-0.81;P0.001)、住院时间短(WMD:-2.27;95%CI:-3.47,-1.06;P0.001),但手术时间长(WMD:58.71;95%CI:52.69,64.74;P0.001)、清扫淋巴结数量少(WMD:-3.64;95%CI:-5.80,-1.47;P=0.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7;95%CI:0.31,1.03;P=0.06)。结论: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其治疗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情况优于开腹手术治疗者,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益生菌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益生菌是对健康有益的活菌或活菌性膳食补充剂,具有改善肠道内环境、增强免疫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广泛应用于炎性肠病、手术后贮袋炎和腹泻等领域的研究,显示出良好的功效.现就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目的:构建介导 RECQL4 RNA 干扰的 shRNA 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将人工合成的 RECQL4 siR-NA 经 PCR 扩增后与线化的 pLKO.1慢病毒表达载体连接,经测序鉴定后,将 pLKO.1-RECQL4-shRNA 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入 HEK -293T 细胞,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体外感染人结肠癌细胞 RKO 后,实时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RECQL4 mRNA 和蛋白的沉默效果。设置未加入任何慢病毒表达载体的 RKO 细胞为未感染组,感染 pLKO.1-scramble -shRNA 慢病毒载体为阴性对照组。结果基因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 pL-KO.1-RECQL4-shRNA 慢病毒表达载体。测定包装后的慢病毒颗粒滴度为6.70×107 IU/mL。感染 RKO 细胞后,RECQL4的 mRNA 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阴性组和未感染组。结论成功构建靶向 RECQL4基因的 shRNA 慢病毒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人结肠癌 RKO 细胞 RECQL4 mRNA 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5.
胃近端和远端癌的预后比较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胃近端、远端癌的临床和预后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将我院1994年6月至2001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6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定期随访资料输入数据库,对其一般临床资料、预后因素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胃近端、远端癌的发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但胃近端癌男性发病的比例较高。标本大体分型中,两组Borrmann分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但胃近端癌的TNM分期较晚,特别是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胃远端癌,组织分化类型则无明显差别。虽然胃近端癌全胃切除率较高,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无明显增高。胃近端癌手术后的生存率较胃远端癌低。结论胃近端癌预后较胃远端癌差,其重要原因可能与肿瘤的位置特殊、出现症状较晚及就诊时肿瘤分期较晚有关,而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无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胰体尾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手术干预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6年3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数据库资料中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870例胃癌病人中有73例发生胰体尾侵犯。BorrmannⅣ型、肿瘤穿透浆膜、离胃〉3cm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胰体尾侵犯相关(P〈0.05)。联合胰体尾切除根治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44),围手术期内无病人死亡。联合胰体尾切除根治术组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3%、24%和19%,其1年内各时点存活率总体上高于胃癌姑息性切除组和姑息性手术组(P〈0.05)。结论联合胰体尾切除的根治术具有可接受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能显著改善胃癌胰体尾侵犯病人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2001年1月至2010年2月间发表的D2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癌的对照试验研究,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对照试验,其中1项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6项为非随机对照研究.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组(LADG)与开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ODG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少[加权均数差(WMD)=-132.04,95% CI:-207.32~-56.77],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早(WMD=-0.82,95% CI:-1.20~-0.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相对危险度(OR)=0.45,95%CI:0.26~0.78],术后住院时间短(WMD=-3.63,95%CI:-4.19~-3.07),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多(WMD=1.93,95%CI:0.36~3.50);但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和近期(3年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短期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8.
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纯合缺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人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纯合缺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银染方法和半定量多重PCR检测24例大肠癌转移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p16基因的纯合缺失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24例大肠癌肝转移肿瘤组织中检测到19例端粒酶阳性,阳性率为79.2%。端粒酶活性与转移瘤大小、肝内转移灶数目、分化程度、HBsAg以及是否伴有纤维化无关。在24例转移瘤组织中有9例标本中检测到p16基因的缺失,阳性率为37.5%,p16基因的失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对阐明大肠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血清Syk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Syk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7例肿瘤组织发生Syk基因甲基化,其相应血清中32例可检测到同样的甲基化模式;而肿瘤组织未发生甲基化的83例患者的血清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的Syk基因.血清Syk基因甲基化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甲基化组(68.8%比38.6%,χ2=8.55,P=0.003);前者的术后转移复发率也明显高于后者(34.4%比9.1%,χ2=10.46,P=0.001);血清Syk基因甲基化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甲基化组(65.1%比90.6%,χ2=7.818,P=0.006). 结论 血清Syk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肿瘤组织的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复发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构建针对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发夹结构RNA表达载体(SHi-pU6-GFP),观察SHi-pU6-GFP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GFP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发夹RNA(shRNA)序列,构建SHi-pU6-GFP质粒。采用报告基因质粒pCX-GFP(5510bp)和含有鼠U6启动子pU6(3.3kb)质粒,应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pCX-GFP质粒和SHi-pU6-GFP质粒转染K562细胞和LoVo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和不同时间的转染效率。结果 质粒pU6和SHi-pU6-GFP经EcoRⅤ和XbaⅠ酶切电泳后,前者出现3.3kb和约300bp条带,而后者出现3.3kb和约350bp条带,与实验设计的针对GFP的shRNA长度相符。说明本实验已成功构建了针对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SHi-pU6-GFP质粒。K562细胞和LcVo细胞中分别观察到转染pCX-EGFP质粒和SHi-pU6-GFP质粒前后发绿色荧光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结肠癌LoVo细胞存在RNA干扰现象,可以进行相关RNA干扰抑制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