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发病年龄不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儿童期发病常不典型,目前在临床上尚少见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报道.而肝功异常在临床上常先考虑病毒性肝炎,以下就5例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32.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优贺丁)片10mg/d治疗HBeAg阳性的中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前12周双盲阶段,240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进入优贺丁组(160例)或安慰剂组(80例);12~36周,所有患者均接受开放的优贺丁治疗;36~48周原双盲阶段中接受优贺丁治疗的患者重新按1:3的比例随机分入安慰剂组(A组,40例)或继续优贺丁治疗组(B组,120例),而第一阶段服用安慰剂的患者(C组,80例)在此阶段将继续接受优贺丁治疗。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为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次要疗效评估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的血清转换率。结果12周时,A、B组HBV DNA中位数水平较基线分别降低2.43和2.54log10拷贝/ml,均显著好于C组(P<0.05);36周时,A、B、C组HBV DNA水平中位数较基线分别降低了3.57、3.24和3.29log10拷贝/ml;48周时,B、C组患者HBVDNA中位数水平分别较基线时下降3.58和3.38log10拷贝/ml,而A组则恢复到7.37log10拷贝/ml。12周时,A、B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7.50%和25.83%,显著高于C组的1.25%(P分别均<0.01);36周时,A、B、C组HB VDNA转阴率分别为37.50%、26.67%和28.75%,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45);48周时,B、C组HBV DNA转阴率持续升高达到34.17%和31.25%,而A组则降为7.50%。48周时,B、C组ALT复常率持续升高达75.25%和64.06%,A组则由36周时的75.68%降为28.57%;B组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42%和4.55%。安全性方面,研究期间各治疗组血清肌酐及血磷值平均水平同基线相比无变化。结论优贺丁片10mg/d剂量治疗48周HBeAg阳性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233.
目的 比较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257例,其中采用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方式142例,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115例.分析患者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式较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术式胰肠吻合操作时间短,胰漏发生率低(P<0.0...  相似文献   
234.
目的 探索肝细胞癌(HCC)风险预测模型aMAP评分对门诊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癌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709例,计算aMAP及进行HCC风险评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709例慢性HBV感染者中,22.4%合并酒精性肝病,11.8%合并糖尿病。18.6%合并脂肪肝,19.0%合并肝硬化,9.7%合并肝癌。71.2%的患者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物,28.8%未用抗病毒药物。aMAP最高为75.2分,HCC低、中和高风险人数分别占70.0%、23.1%和6.9%;合并酒精性肝病、糖尿病、肝硬化患者aMAP高风险的比例高于无酒精性肝病、糖尿病、肝硬化患者(9.4%vs 6.2%,11.9%vs 6.2%,19.3%vs 4.0%),高中低风险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1,<0.01)。抗病毒治疗组患者aMAP变化的年均值(-1.15±1.72)分,明显低于未用抗病毒治疗者的(0.93±2.0...  相似文献   
235.
FDA三期临床试验护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参加长效干扰素的三期临床药物验证以扩大护理工作范围和提高临床护理科研水平。方法 我中心共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34例,患者被随机分派至三种治疗组进行治疗,一是PEG-WN 安慰剂组;二是PEG-IFN 拉米夫定组;三是拉米夫定组。在实验中有两名护士兼试验技术员,负责病人血标本的采取及血清样本的收集、保存登记等工作。结果 整个药物验证在历时1年半之后顺利结束,长效干扰素作为治疗慢性乙肝的新药,疗效显著,最终获得正式进入临床的许可。结论 参加药物临床试验扩大了工作范围、丰富了工作内容,提高了工作成就感,并对护理科研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6.
目的为了解慢性重型肝炎(简称重肝)的诊断标准是否过严.方法选取凝血酶原活动度(Pa)和血清胆红素(BIL)只一项达重型肝炎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病例109例,根据Pa和BIL的不同,分成3组,比较各组的生化指标、住院天数和症状持续时间的差别.结果第1组(Pa<40%,BIL<170)病例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均值比第3组(50%>Pa>40%,BIL>170)病例明显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球蛋白和γ-球蛋白比其他2组明显升高,CHE平均值较其他2组患者的CHE明显降低,第3组病例的住院天数、症状持续时间、BIL和TBA3项指标比其他2组长或高.结论Pa比其他指标更能反映肝脏的损害及储备功能,Pa应动态观察,短时间、多次重复.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重型不同之处就是Pa与BIL未同时达到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提示其肝脏损害较轻.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重型二者似有质的不同,现行重肝生化指标是Pa在40%以下是合理的,若放宽至50%将混淆慢肝重度与重肝的界限.  相似文献   
237.
HCV(C型肝炎病毒)感染后,50%~80%以上的病人发展成慢性肝炎,其中20%发展为肝硬变,部分病人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危害极大。近年来,多数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可清除病毒,有效抑制疾病的活动性,多数患者病情可缓解。α-IFN已成为CHC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治疗小儿HCV感染的结果较少见报道,从已获得的资料表明,小儿的治疗反应比  相似文献   
238.
目的:对比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假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KOA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依据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将其分为A组(固定平台假体)和B组(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各40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显著上升,且B组高于A组,两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IL-6、CRP均显著下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239.
局部麻醉药物全身急性毒性反应(local anesthetic systemic toxicity,LAST)是局部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综合措施预防LAST的发生非常关键,恰当、准确、及时的LAST救治至关重要,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危害.现报道1例ASA分级Ⅰ级男性患者,接受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出现LAST,主要表现为口周麻木、耳鸣、头晕及头部非自主性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镇静效果不佳,给予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medium-long chain triglycerides lipid emulsion,MLE)100ml泵注后患者抽搐消失,后痊愈出院.美国局部麻醉协会指南推荐,发生LAST时应尽早使用脂肪乳剂,避免LAST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0.
性别对腹部手术病人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性别对腹部手术病人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24例,年龄20-59岁,ASA Ⅰ或Ⅱ级,分为男性组(M组)与女性组(F组),每组12例。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0.6 mg·kg-1行麻醉诱导。以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神经肌肉阻滞深度,T1达最低时行气管插管。异丙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3-4μg·ml-1)及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T1恢复至10%开始输注罗库溴铵,初始速率0.7 mg·kg-1·h-1,维持T1在5%-10%,术毕停用罗库溴铵,新斯的明0.05 mg·kg-1拮抗肌松效应,记录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指标。结果与F组比较,M 组身高与体重较高,T1最大抑制程度、罗库溴铵平均用药速率、新斯的明拮抗后T1自10%恢复到50%的时间、T1自25%恢复到75%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起效时间延长,最大效应持续时间、T1恢复到10%的时间缩短;M组第1个10 min罗库溴铵用药平均速率大于其它时间段,且大于F组(P< 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较男性病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