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患者女,6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十余年,高脂血症3年,无溃疡病、支气管扩张等出血性疾病,平时血压24/14kPa,曾口服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地奥脂必妥等药物。于1998年11月14日进行一级预防性治疗,应用蝮蛇抗栓酶针(沈阳广大制药厂生产,批号9104085)0.75u加血塞通(河南东风制药厂生产,批号980310)3支,静脉点滴1次/日。输液前和输液过程中均未测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当输至第10天时,患者自诉头痛,呼吸急促,一侧瞳孔散大,测血压29/10kPa,全身皮下散在紫斑,继之意识模糊,…  相似文献   
62.
对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发现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增高,血压昼夜波动变小,节律波动减弱。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帮助高血压人群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能使患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及出院后的康复期。保证起搏器正常工作,从而早日回归社会,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4.
怎样使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安全地经受有一定危险性的手术治疗,是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心脏起搏器的问世给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近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研究“保护性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对于伴有某些严重心律失常或潜在心脏骤停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进行临时性心内膜起  相似文献   
65.
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可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确定诊断提供直接的客观依据,已成为现代心脏外科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我室自1983年至今为临床上疑及先天性心血管病的患者进行了170次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现分析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 受检者98人,均为我院内、外科住院患者。其中男50人,女48人,年龄4~57岁,平均18.4岁。接受心导管检查共90次,心血管造影共80次(右心房造影5次,右心室造影21次,肺动脉造影11次,左心房造影13次,  相似文献   
66.
张金莉  杨丽  郑义  何玲  赵娟  谭晓华  杨磊 《农垦医学》2008,30(2):108-110
随着现代科学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DNA提取成为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实验之一,但目前文献报道的提取DNA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7.
1982年Kan氏等首次报道用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瓣膜型狭窄,获得成功[1]。1984年Iababidi和Inoue等应用经皮球囊导管扩张治疗主动脉瓣狭窄(PBAV)及二尖瓣狭窄(PBMV)的方法也相继问世,为非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狭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数年临床实践证明,该手术成功率高,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恢复甚快,可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效果[2.3]。我院自1990年以来,应用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PB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8例,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AS)2例,均获成功疗效显著。现将术中监测及护理体会报告  相似文献   
68.
目的总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夹层时的技术支持与护理经验. 方法2000年7月-2002年12月为1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PTCA+支架置入术.其中男108例,女17例,年龄38~79岁.左侧冠状动脉狭窄94例,右侧冠状动脉狭窄25例,左、右侧冠状动脉均有狭窄31例,其狭窄程度均>70%.组患者行PTCA术中有21例发生夹层,其中前降支夹层14例,回旋支夹层3例,右冠状动脉夹层4例.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水平及其基因的多态性与回、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候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420例回族冠心病患者及508名回族健康者,以及600例汉族冠心病患者和604例汉族健康者行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FⅦa水平。结果:回、汉族冠心病组血浆FⅦa水平显著高于回、汉族对照组,经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回、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FⅦa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1)。②回族组与汉族组相比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③回族冠心病组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10/10基因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但10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汉族冠心病组10/10基因型及10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④回族AMI组R/Q+Q/Q基因型及Q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UAP组(P0.01);汉族AMI组10/10+0/10基因型及10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UAP组(P0.01)。⑤血浆FⅦa水平与回族组FⅦR353Q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RR基因型血浆FⅦa水平高于R/Q及Q/Q基因型(P0.05)。结论:回、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的R353Q、-3230/10bp多态性;②回族冠心病患者血浆FⅦa水平受其基因的R353Q多态性影响,Q等位基因可能是回族人群心肌梗死的遗传保护因子;③-3230/10bp多态性可能在汉族人群冠心病的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0.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有助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特别是在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得到体现,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通过改变速度和坡度负荷量及规定各级的运动时间,并预先按年龄及心率限制选择运动试验终点,使运动试验既可定量又便于受试者进行功能评定.运动过程中,会有意外情况发生,故护理非常重要,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