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实验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积极进行了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探索一条适合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2.
徐莉  张化江  何丽萍  王建光  张金波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1):F0002-F0002,968
[目的]了解威海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6年威海市共报告麻疹疑似384例,确诊病例287例。其中,2005年发病率为1.97/10万,2006年发病率为9.5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达118.61/10万,乳山市仅为0.17/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病例129例,女性158例;以3、4月发病最多,占71.43%;以16-26岁流动人口为主,占60.78%。在确诊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32.16%,无免疫史者占24.03%,免疫史不详者占43.82%。[结论]外来人口免疫空白是影响威海市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与麻疹免疫,以达到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3.
对胃癌相关病证从病名源流、症状体征、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四方面进行了系统文献研究。认为寒温不适,邪气留止;脏腑失调,邪毒内蕴;七情内伤;失治误治是此类病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梳理出了古代医家论治此类病证的主要方法,包括健脾理气法、攻邪法、活血化瘀法、针刺法、食疗法等。  相似文献   
124.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细胞生物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优化教学,扩大知识教学容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态度和能力,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创造型人材。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I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内含子16中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中老年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分型等方法,检测美国黑人(89例)、美国白人(47例)、墨西哥人(425例))和中国佳木斯地区汉族人(107例)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在不同种族中老年人群中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美国白人:0.170、0.447、0.383;美国黑人:0.180、0.483、0.337;墨西哥人:0.297、0.463、0.240;中国佳木斯地区汉族人:0.392、0.430、0.178。等位基因I、D频率分别为:美国白人:0.394、0.606;美国黑人:0.421、0.579;墨西哥人:0.528、0.472;中国佳木斯地区汉族人:0.607、0.393(并与文献报道的关于日本、挪威、法国和意大利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中国佳木斯地区汉族人群的ACE基因IN16(I/D),D等位基因频率与墨西哥人和日本人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美国黑人、美国白人、挪威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结果提示,ACE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在不同种族中老年人群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6.
兔腰骶神经根牵拉的微循环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后微循环和电生理改变。方法将40只中国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和重度牵拉组。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荐1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不同的拉力造成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神经根和骶髓微循环研究。结果轻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比对照组相稍延长(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轻度增加;中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去除牵拉后潜伏期接近正常(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重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去除牵拉后潜伏期稍缩短,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根和骶髓微血管密度轻度增加。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的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微血管密度和SEP可以较好的衡量神经根和脊髓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7.
背景:神经根牵拉损伤是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近期发病原因之一,但确切的病理机制尚未经证实。目的: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后光镜和电镜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形态学动物实验,于200404/2006—10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12周龄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重度牵拉组4组,每组10只。方法:轻、中、重度牵拉组动物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S。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0.4,1和1盘N的拉力水平牵拉左侧S-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和脊髓的牵拉性损伤,分别定义为轻、中和重度牵拉,时间持续10min。对照组不牵拉。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周对受牵拉节段脊髓,两侧s,神经根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神经元和髓鞘。结果:轻度牵拉组牵拉侧前角个别神经元稍肿胀,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形态基本上正常,个别白质小片状脱髓鞘样改变,神经根髓鞘和轴索轻度水肿,脱髓鞘不明显;中度牵拉组白质有脱髓鞘改变,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崩解、断裂;灰质神经元水肿明显加重,前角运动神经原细胞尼氏体消失,核固缩、深染,神经根髓鞘和轴索水肿,局部轻度脱髓鞘改变;重度牵拉组牵拉侧白质为不规则的大片脱髓鞘区,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固缩、变形、核深染,神经根有髓神经纤维萎缩、数目减少,重度脱髓鞘改变。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地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术后神经根和脊髓的病理分级改变与牵拉损伤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_2)和纳米氧化锌(ZnO)颗粒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200μg/ml纳米SiO_2、纳米ZnO颗粒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4 h。检测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二氧化硅及纳米ZnO染毒组Hep G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均降低,凋亡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ZnO染毒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呈下降趋势,而凋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与相同浓度纳米二氧化硅相比,纳米ZnO染毒组HepG2细胞粒体膜电位均较高,凋亡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纳米颗粒均可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发生改变,且纳米SiO_2比纳米ZnO颗粒的细胞毒性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9.
脊柱腰段外侧区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腰椎间盘穿刺摘除髓核的进针部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察成人尸15具(男11、女4)脊柱腰段外侧区血管神经的配布及无血管神经区的位置与范围。结果脊柱腰段L1~L5外侧无血管神经区的范围为正方形,长(上下距离)最小均值为25.03±3.46mm,最大均值为2L 52±5.56mm,宽(前后距离)最小均值为23.75±6.67mm,最大均值为32.81±4.37mm;L5~S1区为三角形,长平均为16.42±3.80mm,宽平均为13.63±3.37mm。结论经L1~L5区外侧区的椎间盘外侧面进针行相应髓核摘除术是安全的。L5~S1.外侧无血管神经区范围较小,进针较困难。  相似文献   
130.
急性重复缺氧小鼠海马CA1区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亚细胞水平了解小鼠在不同次数急性重复缺氧时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成1次、2次及4次急性重复缺氧实验组及对照组,存活7 d后麻醉,立即灌杀,取海马CA1区组织,常规电镜制片,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缺氧次数实验组均呈不同程度变化,主要表现为神经元胞核染色质有大、小不等团块凝集的凋亡倾向.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微管、微丝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严重者胞浆结构除线粒体外全无;胞核缩小,核染色质在核膜周围有明显团块凝集,呈"半月形",严重者胞核结构全无;凋亡、坏死;突起的出现微管、微丝模糊或消失,线粒体结构不清的退行性变.D 7 H4实验组上述表现明显.毛细血管无病理变化.结论 急性重复缺氧有累加损伤作用,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是缺氧易损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