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兔VX_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超声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制作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的特点 ,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VX2 肝癌中的价值。方法 将VX2 细胞滤液、VX2 瘤株小块及VX2 瘤株小块 +明胶海绵分别注射或接种于 2 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脏内 ,一周后不同时间行超声检查。结果 A组滤液注射法 :平均成瘤时间约 2 1天 ,肝的原位成瘤率为 75 %。B组包块埋植法 :平均成瘤时间14天 ,肝的原位成瘤率为 83 %。C组包块埋植 +明胶海绵法 :平均成瘤时间 14天 ,肝的原位成瘤率 88%。三组成瘤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 χ2 =1.118,P >0 .0 5 )。肝脏内的移植瘤在超声上均表现为低回声伴声晕的肿块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现为周边血供丰富 ,中央血供稀少。结论 三种方法均能制成肝癌模型 ,超声检查是一种监测肝癌模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常及异常胰段后韧带的MR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腰段后纵韧带的形态、结构及不同MR序列上的表现,测量正常值。探讨后纵韧带破裂的依据和病理基础以及后纵韧带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6例睾丸精原细胞瘤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精原细胞瘤CT主要表现为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多结节状或分叶状,信号均匀,T2W1显示更低信号条带状样分隔,增强时分隔强化.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检查对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T MRI对原发性卵巢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95个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卵巢肿块均行MRI检查,比较良恶性病灶的基本特征、成份以及其在常规MRI和DWI图像的信号特点。结果:本组资料包括18例单纯性卵巢囊肿,2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6例良性和29例恶性卵巢肿瘤。多数良性肿瘤表现为实性(6/26)和囊性伴有间隔(7/26)。恶性肿瘤(13/29)多表现为囊性伴有实性结节。患者的年龄和肿块的最大径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339,P=0.082)。在卵巢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间,病灶的传统MRI和DWI信号特点无显著差异(P=0.244,P=0.073),但ADC值在两者间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0)。结论:3T MRI可以很好地区分原发性附件肿块的信号特点。传统MRI和DWI信号特点无助于鉴别肿块的良、恶性,但ADC值有助于鉴别肿块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乳腺非增强组合序列与 MR 增强扫描(CE-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非增强 MRI 序列作为常规乳腺筛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良性92例,恶性6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的 MRI 资料,计算 T1 WI & DWI、FS T2 WI & DWI 和 CE-MRI 三种方式诊断乳腺病变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3种方式的诊断效能,并总结乳腺恶性病变在非增强组合序列上的特征。结果:T1 WI & DWI、FS T2 WI & DWI、CE-MRI 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1.53%、89.17%和94.90%,三种方法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5)。三种方法对乳腺癌的检查率为95.38%(62/65)、96.92%(63/65)和96.92%(63/65),对肿块型乳腺癌为98.31%、98.31%和98.31%,三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FS T2 WI &DWI 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25、0.898、0.836、0.911和0.929,其 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与 CE-MRI(0.92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14>0.05)。FS T2 WI 和 DWI 上乳腺恶性病变的特征:①肿块型居多,边缘多不规则,伴或不伴毛刺;②FS T2 WI 上多呈稍高或混杂信号;③诊断恶性病变的ADC 阈值=1.13×10-3 mm2/s。结论:FS T2 WI 结合 DWI 对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乳腺疾病筛查的 MRI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LAVA序列对肺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GE 3.0T HD MR对怀疑胸部病变行MRI检查的患者59例,行横断位T1WI(FSE,TR/TE 833ms/13.4ms)和T2WI(抑脂SSFSE,TR/TE2000ms/98.7ms)常规扫描,继之采用冠状位LAVA序列(TR/TE2.3/1.1msec,flip angle 120,FOV=35×35cm层厚1.4mm)行肺动脉期、肺静脉期、主动脉期扫描。ADW4.3工作站上以MIP方法进行重建,得到肺血管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胸部放射科医生对肺动脉各分支、肺静脉属支、支气管动脉显示程度以及肺动脉和肺实质的信噪比分析。结果:肺动脉3级分支显示率98%,4级分支显示率为90%,5级分支显示率为51%。肺静脉3级属支显示率98%,4级属支显示率为91%,5级属支显示率为58%。左右支气管动脉纵隔内段的显示率分别为78%和86%。结论:在3.0TMR LAVA技术可清楚显示肺部各级血管走行,并能提供高质量的肺血管形态细节。  相似文献   
17.
兔VX2肾癌模型的制作方法改进及超声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兔肾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及超声在肾癌生长中的监测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注射法,B组采用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接种法建立VX2肾癌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成瘤率,种植后隔天一次监测VX2肾癌的超声声像变化。结果超声引导组和手术组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53.3%(8/15)和86.7%(13/15),超声引导组的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外种植率均高于术中组;VX2小肾癌的超声声像特征与临床小肾癌接近。结论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注射法是建立VX2肾癌模型的可靠方法,成功率高。超声是监测兔VX2肾癌生长的简便可靠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肝脏MR灌注成像技术方法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肝脏MR灌注成像的扫描技术方案.方法采用单层2D FSPGR序列对40例无肝脏疾病和30例肝硬化行MR肝脏灌注扫描.将受检者随机分为4组.A、B组各含5例无肝脏病变受检者,快速团注对比剂(3.5 ml/s)后连续扫描100 s,A组采用经肝门单层横断面扫描,平静呼吸,B组采用单层斜冠状层面(同时包含门静脉主干、腹主动脉、肝实质),屏气状态扫描;C、D组各包含15例无肝脏病变受检者及15例肝硬化患者,均采用单层斜冠状层面扫描,平静呼吸,C组于注射对比剂后连续扫描60 s;D组则连续扫描100 s.分析各组受检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和肝脏灌注指数.结果A、D组比较,采用单层斜冠位扫描方位可以避免呼吸运动导致的扫描层面的上下移动,并且避免腹主动脉的流入增强效应;B、D组比较,显示采用平静呼吸可以避免屏气后大幅度换气导致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大幅度波动.C、D两组正常肝脏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和肝实质峰值的时间比较均无统计意义的组间差异(P>0.05);C组肝实质TIC未显示峰段.D组正常肝脏与硬化患者的TIC峰值时间和肝脏灌注指数之间均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层2D FSPGR行动态增强MR肝灌注成像时,选用斜冠状层面,平静呼吸,团注对比剂后连续扫描100s更有利于肝脏疾病患者MR灌注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60例震颤麻痹患者行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破坏术,在术后3天内,10天和10天以上用CT扫描分别观察破坏灶形态变化。CT扫描上呈现3~10mm圆形低密度区,周围有—20~30mm水肿区,占30%左右。以丘脑腹外侧核为中心的一片低密度占64%。其中有17例凝固灶中心有斑点状高密度区,可能为出血灶。破坏灶大小、位置与临床关系密切,而以破坏灶6~9mm临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