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1年3月~2005年1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21例,其中GSS固定15例,USS固定6例。结果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2个月,平均22·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1%,术后CT示螺钉位置不良9枚,其中Ⅰ级6枚,Ⅱ级2枚,Ⅲ级1枚,术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无脑脊液漏。结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中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一定风险,根据术前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正确选择螺钉直径及进针点、角度和深度及进钉方向,胸椎椎弓根螺钉在中上胸椎骨折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2.
腰椎退变性侧凸(lumbar degenerative scoliosis,LDS)是指青少年时期无侧凸,成年后由于腰椎退行性变,导致出现冠状面Cobb角>10°的腰椎侧凸并进行性发展,是区别于未成年期即出现脊柱侧凸至成年后侧凸继续发展的另一类成人脊柱侧凸[1].Pérennou等[2]报道60岁以上,有下腰痛患者中有15%合并LDS;而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其发生率则超过30%[3].LDS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疾病.多数学者认为其是椎间盘、双侧小关节严重退变的结果[4].  相似文献   
33.
神经提取液对周围神经及骨骼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提取液对失神经骨骼肌、损伤恢复期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羊周围神经提取液注射于大鼠离断神经和修复神经损伤后的趾长伸肌中,检测其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的组织学指标。结果失神经实验中,实验组中肌纤维平均面积、肌纤维平均直径、肌肉内肌纤维平均面积百分比、趾长伸肌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损伤恢复期实验中,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坐骨神经提取液组和粗提周围神经提取液组趾长伸肌指数为(68.24±9.54)%、(66.15±4.46)%,较生理盐水组(61.31±4.52)%差异有显著性(P<0.05);腓总神经传导速度(3.39±0.91)m/s、(5.31±2 72)m/s[生理盐水组为(0.86±0.77)m/s];有髓神经面积恢复率为(16.49±3.49)μm2、(16.02±4.15)μm2[生理盐水组为(6.40±3.49)μm2];骨骼肌纤维平均面积为(1 311±429)μm2、(1 256±363)μm2[生理盐水组为(598±195)μm2]。结论周围神经中含有缓解失神经肌肉萎缩的骨骼肌营养物质,周围神经提取液缓解了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促进了修复后神经和骨骼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盘疾病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11月,采用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18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20个椎间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与术后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45.6个月。术前平均ROM为8.1°,术后8.8°(P〉0.05),末次随访8.4°(P〉0.05);术前VAS平均72.8分,术后为32.2分(P〈0.01),末次随访时为28.2分(P〈0.01);术前ODI平均为57.0分,术后为31.4分(P〈0.01),末次随访为27.6分(P〈0.01)。1例在随访半年时自述逆向射精。1例双节段置换的患者发生了异位骨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5.
滑脱症原位与复位融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螺纹椎间融合器(TFC)、椎弓银钉加TFC、椎弓根钉加植骨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1995年5月-2000年8月,106例经过保守治疗(6-12个月)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按Meyerding分类Ⅰ度滑脱56例,Ⅱ度滑脱47例,Ⅲ度滑脱3例。术后平均随访3年2个月,对照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片复位程度。TFC组31例,获得随访22例,优良率95.5%。椎弓根钉加植骨组42例,解剖复位率83%,35例获得随访,优良率94.8%。椎弓根钉加TFC组33例,解剖复位率81%,28例获得随访,优良率96.4%。说明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单纯使用TFC进行的原位融合和TFC加用椎弓根钉系统进行复位融合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统计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后路脊柱内镜减压术式(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PS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策略。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单一脊柱外科日间手术中心行PSED治疗的276例(男147例、女1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t-PSED)治疗193例(A组),经后方入路脊柱内镜环神经减压术(posterior approach 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 p-PSED)治疗83例(B组),统计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并比较其发生率,分析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策略。 结果共15例(5.4%,A组8例、B组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包括硬脊膜破裂3例(A组1例、B组2例),均术毕严密缝合切口后愈合;不完全性神经损伤3例(A组1例、B组2例),对症治疗后6个月内症状缓解;术中严重出血2例及术后血肿形成1例(A组),加压包扎后控制并愈合;术中类脊髓高压综合征2例(B组),经调整冲洗液灌注压及短暂停歇手术后,症状缓解并得以最终完成手术;减压不彻底4例(A组3例、B组1例),仅1例行PSED返修术。无死亡,无截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相比p-PSED术式,t-PSED术式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类脊髓高压综合征明显低于前者。术前明确诊断、精准评估并严格把握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彻底减压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术中及术后的合理处理可有效控制或阻止并发症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7.
38.
<正>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应用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脊柱内镜技术及相应技术的迅速发展,该技术也在传统开放手术领域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脊柱内镜技术已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脊柱内镜技术,掌握适应证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如何正确地看待脊柱内镜技术是我们要冷静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各种脊柱内镜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历史、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保守治疗无效的145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4例,女61例;其中143例获得随访,年龄2.5~81岁,平均(42.60±17.14)岁。术后复发患者14例(6例有内固定,8例无内固定);椎旁脓肿的患者32例。术前合并左下肢无力浅感觉差1例,肌力减退1例,此2例患者Frankel分级均为D级,其他患者为E级。144例实施CT引导下在病灶和脓肿内置管局部化疗灌注冲洗,1例行小开窗手术结合局部化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血沉及腰椎前凸角度(lumbar lordosis,LL)。结果:143例患者获随访,时间为21~149个月,平均67个月,其中73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达临床愈合。术前血沉(44.96±12.41)mm/h,末次随访时(7.25±3.43)mm/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6,P=0.000)。治疗前腰椎前凸角为(36.32±8.55)°,末次随访时为(33.35±8.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P=0.000)。结论: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脊柱稳定性较好且神经症状的程度在Frankel分级D级以上的患者,行微创治疗辅以全身抗结核药物化学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下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策略、安全性以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接受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例胸腰段(T10~L2)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7~62岁,平均42.31岁。其中T_(10~11)1例,T_(11~12)4例,T_(12)~L_13例,L_(1~2)8例。术后6个月复查胸腰段MRI评估椎管减压及椎间盘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以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计算JOA改善率,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记录手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出血量30mL,术后即可下地。其中2例患者术后复发,进行了开放手术补救。其余14例患者随访4个月~8年,平均3.6年。J0A评分术前(9.3±0.9)分,术后3个月(19.8±2.2)分,术后1年(22.6±2.0)分,最后一次随访时(23.9±2.0)分。术后1年改善率为(64.1±18.2)%。根据JOA改善率进行疗效评定,优10例,良3例,好转3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脊柱内镜下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是安全、有效、短期临床疗效优异的脊柱微创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