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旗  张西俭 《新中医》2008,40(4):8-9
万友生(1917~2003)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生前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倾毕生精力研究中医理论,提出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理论体系,在中医学术界独树一帜,并对阴火理论亦有不俗创新和发展,现将其学术思想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国著名老中医、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万友生先生,继《伤寒知要》、《寒温统一论》之后,又向学术界推出力作《热病学》(以下简称《热》)。今特作书评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儿陈某,男,1987年8月1日初诊,初诊时年龄89天。主诉:全身黄疸两个多月。发病史:患儿出生于1987年5月6日,出生后20多天出现尿黄,满月不久巩膜发黄,之后迅速全身皮肤黄染。病后20天左右查HBsAg(一)、BRT10.5mg%、BRD4.85mg%,43PT、TTT、ZTT都在正常值范围。B超肝左叶4.5×4.3cm,肋下5.1cm,右叶最斜径8.4cm,结构回声未见异常,肝被膜光滑完  相似文献   
14.
方剂相反相成配伍相对于现代医药而言,是中医学术极具特色的药物配伍原则和方法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界对此的讨论曾一度较多,内容涉及相反相成配伍在方剂理论中的归属、临床意义及配伍类型等方面,但仍有一些问题未涉及或需深入探讨,笔者现从相反相成配伍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沿革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血尿是指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苟春雁主任中医师跟随全国名中医张西俭学习脉法理论,主张“脉诊为先,四诊合参”,通过脉诊遣方用药,中药组方“以病机为导向”,临床诊病颇有疗效。笔者有幸跟师临诊,受益颇多,现整理苟春雁主任中医师临床治疗血尿验案1则,分享其治疗该病的治疗思路和临床经验,以促进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地处长江上游,幅员8万平方公里,人口3200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足,地理地貌层次结构丰富,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有中药材3000余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把中医药行业纳……  相似文献   
17.
鉴于学术界对相反相成配伍的讨论还不够充分,笔者已著文探讨了相反相成配伍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沿革。本文则对相反相成配伍的概念、适用条件和理论地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西俭 《四川中医》1993,11(1):20-22
清代名医叶天士倡络病理论,其说散见于诸遗案中,未曾专述。大意是病邪久羁,由经入络、由气入血,邪与气血混处相结,痹阻络脉,或致络中营虚而不畅,也可因外伤和疡疾损络引起。络病有寒热、虚实、偏气偏血之分,顽固、长期的刺痛、胀、痞、麻、有形或无形结滞、肢体畸变等是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参芪术附、归桂地芍类补虚,及表里解散、香蔻劫散类攻伐,皆不中络病病机,故主张辛通润缓之剂宣郁开结,或虫蚁搜剔、追拔混处血络中之邪的治法,而忌刚燥、沉凝、腻滞之弊。  相似文献   
19.
著名百岁中医专家熊寥笙研究员,名寂,以字行,1905年生,重庆市巴县人.熊老1927年师从同乡马祖培先生习医,1930年悬壶渝州,1931年私淑上海陈无咎先生研求丹溪之学,1933年任巴县国医传习所药物教授;1937年值旧政权压制中医,乃投身重庆<新蜀报>,主编<国医周刊>(副刊),奋力弘扬国医文化.  相似文献   
20.
海藻-甘草为中药配伍"十八反"禁忌药对之一,常被认为可能增加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而较少应用于临床.全国名老中医张西俭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反其道而行之,临证治疗肺癌时着眼于痰毒结滞,常用海藻-甘草药对祛痰、散结、解毒而不伤正,临床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阐述张西俭教授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分析、临证痰毒结滞所致恶性肿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