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5-FU诱发小鼠气管上皮损伤修复过程及其基因芯片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 虽然气管干细胞的定位研究有较大进步,但其增殖分化调节机制至今不清.方法 本研究应用形态学、免疫荧光、基因芯片等方法观察及分析5-FU诱发小鼠离体气管上皮损伤修复过程,探讨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调节机制:结果因5-FU作用气管上皮进人增殖期分化细胞坏死、脱落,基底膜卜仅残留少数Gu期细胞,放回普通培养液后,气管上皮变扁平、以后呈立方,以至恢复气管上皮.这些G0期细胞显示干细胞标志ABCG2阳性,表明为未分化细胞,能分化成纤毛细胞及Clara细胞,说明具有干细胞多分化能力.采用干细胞基因芯片比较在恢复24 h及48 h与正常气管上皮基冈表达的差异.24 h后差异基因8个上调,31个下调.48 h后5个上调,42个下调.差异基因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连接、FGF、BMP分子、Notch、Wnt信号通路上.结论 差异基因表达与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在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 ( Gln)强化的肠外营养 ( TPN )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作用。方法 :4 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 TPN+ Gln)和对照组 (常规 TPN) ,观察氮平衡、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疲劳评分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 13.12± 3.2 1) d,而实验组为 ( 10 .90± 2 .81) d,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相似 ,在术后第 8天实验组白蛋白水平普遍高于对照组 ,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8d实验组氮平衡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 P<0 .0 1) ;术后第 8天实验组患者主观感觉好于对照组 ( P<0 .0 5)。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后予以 Gln强化的 TPN支持 ,比常规 TPN更有利于术后负氮平衡的改善及血浆白蛋白的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并能显著改善术后疲劳  相似文献   
13.
P21ras、P5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P21ras、P53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技术(SP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P21ras、P53表达.结果大肠癌原发病灶中P21ras、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3%及53.8%.癌组织二种蛋白同时表达占42.5%.P21ras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5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21ras及P53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二者在大肠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其蛋白阳性表达与预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75例大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该院2002年3月-2012年2月间诊治的75例大肠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癌确诊后,3年生存率为49.4%,中位生存期为(32.6±2.8)个月,大肠癌骨转移确诊后,3年生存率为26.8%,中位生存期为(11.3±3.2)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癌骨转移时血清ALP≥150 U.L-1、伴有淋巴结转移、伴有其他脏器转移以及骨转移灶多发对大肠癌骨转移的预后有影响,对上述4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转移时ALP≥150 U.L-1和骨转移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大肠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肠癌骨转移时ALP水平及骨转移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及制订随访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菁茹 《山东医药》2008,48(9):95-96
用SP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分析MMP-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MMP-7的阳性表达率为70.24%,与肿瘤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认为MMP-7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可作为大肠癌的预测及预后评估因子.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骨转移1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大肠癌骨转移发病规律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23例大肠癌术后患者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及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191例确诊为骨转移,占同期我院治疗3454例大肠癌的5.5%(191/3454)结肠癌骨转移率2.9%(45/1520),直肠癌转移率7.5%(146/1934),结、直肠癌转移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X^2=34.3,P<0.01),高、中分化腺癌325例,骨转移140例,阳性率43.1%)140/325),分化差型癌98例,骨转移51例,阳性率52%(51/98),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X^2=2.44,P>0.05)。191例骨转移病例中局部转移108例,全身多发转移83例,155例骨转移患者确诊时已有其它部位转移,单纯骨转移仅36例。结论 大肠骨转移大多继发在肝、肺转移之后。直肠癌骨转移多于结肠癌骨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