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究在支气管肺癌教学中引用CBL联合MDT教学模式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肿瘤内科进行实习、轮转或进修医生72人,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将其随机纳入到不同小组中,其中有36人在此期间仅接受传统模式教学,所在组别为对照组;另外36人在此期间接受CBL联合MDT联合模式教学,所在组别为研究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7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进行治疗,比较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和远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UVP与TURP的各项指标术前分别为IPSS(28.5±3.6)和(29.5±4.2)分、QOL(5.2±0.6)和(5.5±0.7)分,Qmax(8.0±3.7)和(8.3±3.6)ml/s,均P值>0.05。术后分别为IPSS(10.5±2.2)和(8.0±1.6)分,QOL(2.0±0.4)和(1.6±0.5)分,Qmax(18.8±4.1)和(20.6±4.2)ml/s,均P值>0.05。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7(和6.9(,P值>0.05。结论TUVP与TURP的长远疗效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尿道狭窄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后尿道狭窄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TUVP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单纯尿道扩张术6例,尿道外口切开术2例,尿道内切开术+尿道扩张术6例,尿道内切开术+电切术6例,均治愈;2例拒绝治疗.治愈率90.9%(20/22),随访3个月以上,均排尿通畅.结论 TUVP术后发生尿道狭窄有多种原因,术中仔细止血、术后加强护理、控制尿路感染等可预防TUVP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外囊区中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引流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行微创置管引流治疗的外囊区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例为微创组,同时选取同类型行保守治疗的32例为保守组;2组均采用脑出血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微创置管外引流术,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P0.05);微创组治疗后2周、4周、6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外囊区中量脑出血患者可迅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微创锥孔引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外科同期收治的58例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行微创锥孔置管外引流术,保守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血肿引流吸收、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血肿引流吸收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时间差异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结论微创锥孔置管引流术具有迅速引流血肿、减轻继发损伤、挽救神经功能等优点,对于脑深部中量自发性出血患者可明显缩短治疗、住院时间,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小剂量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膀胱肿瘤患者在施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羟基喜树碱4mg加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4~65个月随访,平均28.3个月,49例无肿瘤复发,9例一年后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小剂量羟基喜树碱治疗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小、无全身性化疗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内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12例临床资料,腹腔镜组(LAP)52例,开腹手术组(OS)60例。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547,P=0.788);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中出血量[(100±70)ml vs(210±85)ml,P=0.037]、术后镇痛时间[(19.2±8.5)h vs(58.3±12.2)h,P=0.033]、术后排气时间[(3.3±1.1)d vs(5.5±1.6)d,P=0.045]及总住院天数[(11.9±5.8)d vs(17.5±10.2)d,P=0.012]差异显著;在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和肠梗阻,以及1年内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1例因肿瘤侵及十二指肠行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符合肿瘤根治原则,术后患者恢复较快,近期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N型回肠膀胱替代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膀胱恶性肿瘤患者23例,腹膜外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截取35~40 cm回肠纵形切开后折叠形成N型贮尿囊,以改良乳头法将两侧输尿管分别移植于N型新膀胱的上臂两侧,贮尿囊底部与尿道4~6针吻合,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结果本组23例手术时间5.5~7 h,术中平均出血400 ml,术后随访2~27个月,平均16个月,原位回肠新膀胱控尿、排尿良好,术后静脉尿路造影、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返流,血生化检查正常,未发现新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尿动力学检查,新膀胱最大容量为(340.5±65.8) ml,最大尿流率(17.5±6.8) ml/s,充盈期膀胱内压力为0~9 cm H2O,排尿期膀胱内压力为8~16 cm H2O,剩余尿0~55 ml.结论原位N型回肠膀胱替代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新膀胱容量大,内压低,顺应性好,具有较好的尿控和排尿能力,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良好的尿流改道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N型回肠膀胱替代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膀胱恶性肿瘤患者23例,腹膜外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截取35~40 cm回肠纵形切开后折叠形成N型贮尿囊,以改良乳头法将两侧输尿管分别移植于N型新膀胱的上臂两侧,贮尿囊底部与尿道4~6针吻合,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结果本组23例手术时间5.5~7 h,术中平均出血400 ml,术后随访2~27个月,平均16个月,原位回肠新膀胱控尿、排尿良好,术后静脉尿路造影、B超检查未见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返流,血生化检查正常,未发现新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尿动力学检查,新膀胱最大容量为(340.5±65.8) ml,最大尿流率(17.5±6.8) ml/s,充盈期膀胱内压力为0~9 cm H2O,排尿期膀胱内压力为8~16 cm H2O,剩余尿0~55 ml.结论原位N型回肠膀胱替代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新膀胱容量大,内压低,顺应性好,具有较好的尿控和排尿能力,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良好的尿流改道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在我科因颅脑损伤收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ICP进行分组。其中62例行ICP监测作为监测组,参考ICP监测数据值作为调整治疗方案。常规组中46例根据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GOS评分)、甘露醇的应用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监测组患者预后有效率为69.35%(43/62),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8/62),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甘露醇使用剂量均值为(758.5±35.9)g,使用时间为(6.4±2.5)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确切,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减少病残率,并对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